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时期,从生理和心理上讲是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关注青少年的人格发展现状并进行相应的人格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有效的人格教育方法有:尊重青少年,就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让青少年反思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开展班会活动或主题研讨活动;请家长共同制定解决学生人格问题的方案等,以帮助青少年摆脱依赖,逐渐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释)。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灵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根据我国青少年的现状和实际,人格教育的目标应为: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  相似文献   

3.
人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并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包含着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灵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的方式和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根据我国青少年的现状和实际,人格教育的目标是: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忠诚踏实的生活和工作作风;勇于挑战的创新意识;富有弹性的适应能力;百折不挠的抗挫精神;强弱适度的情绪反应;自我调控的智能行为;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学校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应是培养学生具有和谐的人格,以及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青少年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有很大的发展潜能,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体育教育中,要从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出发,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及时帮助和指导学生,使他们消除烦恼,健康成长,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00-601,604
奥林匹克教育对当代青少年进行人格塑造,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奥林匹克教育发展的需要.文章揭示了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时代内涵,从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增强青少年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有助于展示当代青少年的魅力和风采;有助于培养青少年顽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等八个方面全面阐释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作用,旨在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奥林匹克教育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人格教育的关系。首先作者提出在人格形成中,某些不良因素会导致人格缺损,形成易患某种心理疾病的人格特质。随后探讨了完善的人格必备的条件,最后强调了人格教育的特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资格与人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资格在社会生活中很重要,但人格更重要。尊重人格,实施人格教育,才能鼓励创新,才能科学发展,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因此,现行的资格教育应当让位于人格教育,在人格教育基础上再实施资格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理想人格的设计,也形成过许多塑造理想人格的宝贵的人格教育思想.其中,孔子作为关注人格教育的伟大教育家,他的理想人格思想在众多的教育思想中独具内涵.孔子的理想人格以"智"为前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具体规范,以"勇"为保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想人格教育体系;并提出了以"立志"、"为学"、 "践行"为途径和手段的具体培养过程;其理想人格的思想既有提高自我修养的个人意义,也有济世安民的社会意义.对他的理想人格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重新认识,将对国民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个体品德的培养,将教育的目标指向了对个体完满人格、应然人格的追寻,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人格教育体系.本文依据人格塑造形成的逻辑,从教育起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旨归四个方面分析孔子的人格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所培养的是具有健全完善人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人格教育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首要任务。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他们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高校应把人格教育贯穿于一切教育活动中,如利用校内教育、社会实践等各种途径实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讨论了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的方式方法。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人格培养的基本发展理念,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这体现了体育教育改革的成果。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就是教导学生对自己身心进行自我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完善人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不能被忽略的一个作家。他的文学事业与他的精神人格息息相关。从敏感内向的多情诗人到激越、务实的抗战文人,从自由知识分子到体制内的文艺工作者,何其芳的精神人格经历了两次大变化: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这种变化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自我塑形和体制改造人的是是非非。同时,它也是当下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正确与错误的路径,给人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格教育是指对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主体性和社会发展的教育。《中国教育报》曾在人格教育的讨论中指出了一个值得警醒的重大问题:“人格教育的漠视,乃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忧患。”因此,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高校体育的教育观念应由过去的技战术传授转向“身、心、群”的完整的人格教育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养成人格的事业,教育的核心是对个体人格的唤醒。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片面重视技能和文化知识的传递,强调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价值,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造成学生人文教育素养的缺失,被认为是不断培养出高技能的"单面人"、"工具人"。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不仅给学生个人的成长带来困惑,也给社会的发展造成隐患。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技能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有效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报》曾在人格教育的讨论中指出:“人格教育的漠视,乃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忧患。”然而目前,“重技能、轻人格”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症结,并且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为控制和解决这一现象,对落实人格教育应采取的手段和途径进行论述,为当前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着力点。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造成人格不完整,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7.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化与个性化。社会化主要是使得个体从自然人逐渐成为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个性化指个性在生理上、心理上获得独立的过程,即所谓自我确立、自我形成的过程。根据上述理解,人格与教育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通过社会化形成发展人格的共性方面;通过个性化形成发展人格的个性差异方面。那么,什么是人格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人格教育对于大学生塑造全面的素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受教育经历,有着较为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意识,因此在进行人格教育时,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而暗示教育(分为自暗示与他暗示)则由于与个体的潜意识的紧密相连,注重原动力效应,在人格教育中显得至关重要。从暗示的由来以及人格教育的特殊性和大学生的特定地位,我们都不难看出暗示教育所发挥的潜隐性作用。这种潜隐性正是因为和内在的潜意识相联系,故而它的现实意义和现实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实际教育效果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表明,我国目前的青少年人格成长还存在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方面缺乏对子女人格成长需求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的正确认识;学校教育方面缺少关注个体人格发展的责任感与具体措施;社会方面缺少面向未来支持教育公益事业的风气。建议通过教育个案叙事研究、在高考中增加人格与社会能力发展测试以及有效的价值观教学来改善上述状况,并以此提高整个社会的育人意识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