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数字阅读中的信息茧房效应容易造成读者信息窄化与知识局限,识别信息茧房的触发因素有助于探寻破茧对策以促进阅读推广。文章选取信息特征、个性化选择、算法推荐、社交环境4个维度的条件变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方法,对信息茧房效应的触发因素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阅读中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由信息特征、个性化选择、算法推荐3个因素联合构成的组态路径覆盖率最高,在非以上3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社交环境也会触发信息茧房。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或削弱数字阅读中信息茧房效应的阅读策略,以期为数字阅读中的信息茧房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昌凤  仇筠茜 《新闻大学》2020,(1):1-14,124
桑斯坦提出的"信息茧房",基于美国两党政治的语境对新技术降低政治信息多元化以及政治信息极化的忧虑,如今却被泛用于所有信息。但是西方学界尚无有力研究证实"信息茧房"的存在。事实上,造成"信息茧房"的单纯信息环境很难在现实中出现。Web2.0技术提供了与志同道合的人讨论问题的机会,也增加了与那些持不同观点的人讨论问题的可能性,很难形成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本文也探讨了算法优化以降低信息茧房风险的可能性。算法技术对多样性的提升主要基于两种路径:第一种路径是使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使用者"意识到未知";第二种路径是通过加深"个性化"来有效增强"多样性"。本文分析了信息聚合及其积极意义,以及Web2.0技术条件下"积极的受众(用户)"的可能。文中讨论了一些"除茧""破茧"的可能途径。我们不认同桑斯坦提出的偶然性信息的解决方案,认为真正要解决"信息茧房"之忧的问题,不如回到问题提出的原点,将实验条件下的单纯信息环境还原到人们的真实信息环境中,反省"信息茧房"这个虽有衍生空间和警示价值,却仍似是而非、缺乏科学证据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在对信息偏食、观点极化、谣言传播等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信息茧房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但也存在诸多研究争议。为厘清信息茧房概念及其演化过程,本文从同质化困境这一重要问题出发,回顾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从选择同质化、内容同质化和群体同质化三个角度对信息茧房概念及其领域内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技术、信息和社会四要素的互动,构建了基于同质化视角的信息茧房理论框架,并从人际扩散和技术助推两个层面解读同质化困境的形成路径,最终形成从信息窄化到群体极化的茧房效应演化过程。该框架旨在对信息茧房“有态而无形”的概念内涵提供理论解析,对现有研究争议的原因进行阐释,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可参考的量化思路和研究切入点,并为治理实践提供借鉴。图2。表1。参考文献87。  相似文献   

4.
智能传播时代,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算法推荐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之成为隐忧的,还有信息茧房效应.本文阐释了当前对信息茧房效应的片面解读,并基于信息效率的工具理性扩张和技术反思的价值理性回归视角,丰富了信息茧房效应的概念维度.通过对典型算法推荐媒体平台知乎用户的配额分层抽样调查,本文考察了使用时间、媒介环境、媒介素养、社...  相似文献   

5.
张银婷 《今传媒》2023,(1):118-120
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媒体时代,5G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精准算法技术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促进了“千人千面”“我的日报”时代的到来,完美展现出了媒介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但是,无处不在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导致受众沉迷于“信息茧房”,从而加速了个人的时间危机。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信息茧房”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力求找出媒介技术进步是如何消磨个人有效时间、使受众裹挟在“信息茧房”之中的,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唐晓慧 《新闻传播》2023,(15):52-54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纷至沓来,算法技术逐渐被应用、深化于传播领域,使得基于个性化服务的算法推荐模式成为了新的信息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算法推荐模式却导致了“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抖音的算法推荐为案例,总结了算法推荐的形式风格,对信息茧房的效应进行分析,明晰出抖音短视频中信息茧房的具体表征和产生诱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茧房产生的影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21,(2):127-127
优化机器算法,受众开阔视野,"茧房"也就不存在了。"信息茧房"现象,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客观地说,关注这一现象的多属业内人士,对受众而言,这种现象似有若无,"存在感"并不清晰。所谓"信息茧房",是指"在信息传播中,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像蚕茧一般桎梏于‘茧房’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平台社会逐渐兴起,用户-算法-平台三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大学生群体的平台使用实践,探讨其如何看待个性化推荐信息、通过改变算法推送、感知自身画像等主动打造个性化信息流,以及其主体意识的强烈程度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结合的方法探索其在平台使用、算法相遇实践等进行研究。【结果】用户对于个性化推荐信息的态度与其媒介素养、算法意识等因素高度相关,个性化推荐信息本质上是用户定制化内容与算法推荐机制相互融合的结果。【结论】大学生用户较其他群体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与较为丰富的平台选择。其对于个性化推荐信息的态度总体呈现发挥平台工具属性、有意识地进行算法抵抗与算法驯化,达成内容重组、信息优化排序等,最大化实现平台为“我”所用。基于用户主体驱动的平台使用行为,对算法推荐本身的茧房构建具有一定的消解。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视域下,受众本位日益强化。为充分满足受众需求,"天天快报"帮助受众过滤海量信息,使受众快速获得所需信息。但其推送策略存在算法僵化、信息茧房问题突出、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建议实施优化算法、打破信息茧房、加强内容监管、人机联合审核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数据积累加上算法的偏好投喂助推了“信息茧房”的形成,用户、网络平台和社交环境等多个维度的影响因素使得用户受困于“信息茧房”之中,阻碍了档案文化传播的高效性,文章基于“信息茧房”视域下,阐述了“信息茧房”效应下档案文化传播的策略与途径,探讨如何高效地推广和宣传档案文化,有利于档案文化传播实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共享服务平台上多主体生成信息对资源需求方购买行为的交互影响,以助力后疫情时代共享经济的复苏和健康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信号理论,结合共享服务平台上多主体生成信息特征,构建信息主导决策型共享服务平台消费者购买行为组态研究模型。以共享住宿平台为例,用Python爬取Airbnb平台上成都的共享房源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多主体生成信息对用户购买行为影响的组态效应。[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促使共享平台用户购买行为的信息特征组合有3种,且产生购买行为的必要条件有1种;导致消费者不购买行为的信息特征条件组合有3种,且不购买行为的必要条件有1种;导致用户购买行为的路径和不购买行为的路径并非相反。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学术研究环境需要图书馆为科研机构提供一个新型信息服务平台以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针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局限,文章构建了基于社会网络架构的学术研究平台,整合科研人员、研究工具与图书馆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于一体,为科研人员个人、群体和学科领域提供不同层次的应用,延伸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内容,以期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深入把握用户的认知图景极为重要。本文基于百度百家号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从关注对象、内容类别以及情感偏向这三个用户洞察的重要维度出发,考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用户在网络内容平台上的认知特征与关注焦点,初步勾勒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用户的认知图景。通过对百家号热点文章数据和用户关注的Top账号数据内容分类的统计分析,本文提出了新媒体平台完善内容建设机制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盗版传播的便捷化、普遍化,对在线教育视频版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基于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规范不合理,惩罚性赔偿制度不健全,缺乏私人复制网络盗版行为的立法规制,作品类型界定不统一,维权举证难、成本高等因素,著作权人在打击在线教育视频网络盗版中处于不利境地,盗版泛滥难以有效遏制。建议通过明确在线教育视频为录音录像制品、细化平台责任要件、明确私人复制盗版在线视频构成侵权、疏通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路径等举措,从多方面遏制在线教育视频网络盗版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李凤萍 《新闻大学》2020,(3):107-116,121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业的运用和渗透重构了传媒产业的边界和生态,驱动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在这一背景下,该文从价值平台网络探讨了传媒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传媒组织通过纵向集成形成智能定制平台、智能生产平台和智能分发平台;通过横向集成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形成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四个平台共同以用户的场景需求为导向,依托数据的智能交互和场景连接形成价值平台网络,从而实现连接型的价值创造流程再造和传媒业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6.
微博是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平台和工具。微博在全世界的发展非常迅速,给图书馆带来机遇和挑战。微博为图书馆的资源推荐搭起了"桥梁",我国较多的图书馆应用微博开展服务。文章构建了基于微博的图书馆资源推荐系统框架,为图书馆的资源推荐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士林  张亚琼 《新闻大学》2020,(1):101-112,128,129
维基百科是在线协同编辑的代表性平台,其开放包容的特质一方面为多元对话和相互协商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可能加深不同人群之间的冲突,甚至出现群体极化的现象。本文以维基百科平台上具有争议性的"上海外来人口问题"条目为研究对象,揭示信息均衡语境下在线协同编辑的话语生产过程。研究发现,因为存在对抗性的编辑群体,话语交锋的结果不是增进了协商,而是强化了偏见。基于用户的社会网络矩阵,核心编辑运用表态性话语标记以及对引语的选择性运用强化了群体对立,加强了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信息服务平台是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线上服务的主要载体,其性能直接影响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文章在简要回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调查法对6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线上信息服务平台进行调查,指出当前服务平台存在栏目设置缺乏规范、功能不完善、不重视维护等问题。最后,提出重视规划与管理、清晰定位功能、深化平台内容建设、加强宣传等发展策略,以提升信息服务平台的性能,进而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认为读者兴趣建模是实现图书馆主动信息服务技术的关键,传统的VSM向量模型不能很好地从读者的图书访问行为记录中提取更多的信息用于建立用户兴趣模型。提出一种新的读者兴趣建模技术,对传统VSM模型加以扩展,从读者的静态特征信息和不同的访问行为信息中构建两层结构的兴趣模型,可以更精确地发现和描述读者的阅读偏好,提高主动信息推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李辉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7):90-102
[目的/意义] 基于个体信息行为发生动力理论,深入研究受害人诈骗信息接受意愿及其诈骗信息分享行为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理,对于做好电信诈骗犯罪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基于"动机-机会-能力"(motivation-opportunity-ability,MOA)模型逻辑框架,从受害人动机因素、机会因素、能力因素三方面建构影响受害人欺诈信息接受意愿及其对欺诈信息分享行为的理论模型,借助IBM-SPSS23.0和AMOS23.0统计软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对1 398个受害人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和数据处理。 [结果/结论] 性别和婚姻状况对于受害人接受欺诈信息意愿存在显著影响;虚假信息"权威性"、对欺诈人员的信任度以及自身贪利心理等动机因素是受害人产生欺诈信息接受意愿的重要驱动力;受害人自我效能感和网络安全识别能力对其欺诈信息接受意愿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显著影响,且两者均对欺诈信息接受意愿与其欺诈信息分享行为之间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受害人智能手机依赖程度、个体时间成本均对欺诈信息接受意愿与其欺诈信息分享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打击电信诈骗要多措并举,加强针对虚假信息、名人代言与各类媒体的监管,增强受害人网络安全识别能力,防范智能手机网络金融非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