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丁晓  李健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7):103-114
[目的/意义] 通过实证研究,对学业压力情景下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揭示,为探究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研究生培养管理提供支持。[方法/过程]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数据,再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学业压力情景下的心理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结论] 发现在学业压力情景下,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过程主要包括开始、执行、获取、评估四个阶段。心理健康信息搜寻动机主要包括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问题解决型信息是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信息搜寻的主要内容; 影响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客观条件因素、信息因素和保密性因素。其中,信息因素是影响其心理健康信息搜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在线知识付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持续为知识付费的用户比例却在不断降低,严重制约了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故研究持续在线知识付费影响因素对知识付费平台的存续意义重大。[方法/过程] 基于持续理论,构建用户持续在线知识付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收集的样本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持续付费意愿、知觉行为控制均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付费行为;免费意识在满意度、感知有用性与持续付费意愿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同时负向显著影响持续付费意愿;主观规范、满意度与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均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付费意愿;主观规范受到人际影响与外部影响的正向显著影响;期望确认分别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郭宇  赵树宽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7):108-115
[目的/意义]旨在深化媒介信息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知识创新中的应用,为科研团队利用新媒体进行知识创新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方法/过程]从媒介信息素养角度分析信息需求意识、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信息整合能力对知识创新意愿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检验所构建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信息需求意识、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信息整合能力对知识创新意愿均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情境感知在信息需求意识、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信息整合能力对知识创新意愿的影响作用中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探究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行为的因素,为有针对性地监测预警、阻断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虚假信息提供借鉴参考。[方法/过程]基于S-O-R理论模型,综合考虑外部刺激因素和个体认知因素对传播者信任感知及传播行为的影响,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利用新冠肺疫情期间微博平台的虚假信息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虚假信息质量、信息发布者影响力和事件进展对信息接收者的信息传播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医护人员主题、呈现积极情感的网络虚假信息更容易获得信任和传播,网络影响力高的信息接收者在虚假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辟谣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探索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要素及内在机理,为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服务和用户的健康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 基于刺激-反应-机体(S-O-R)理论和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对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感知过程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从关注诱发、态势感知、情绪发酵、统觉控制4个阶段,构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 阐释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生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揭示要素与各阶段机理的内在关系,提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国外数据馆员和学科馆员的岗位能力,提出我国数据馆员的人才培养策略。[方法/过程] 调研国外典型高校图书馆的招聘信息,从职位名称、教育背景、岗位职责、技能要求以及综合能力5个方面比较分析学科馆员和数据馆员之间的差异,并指出数据馆员应该具备的任职条件。[结果/结论] 总结国外高校数据馆员的岗位能力,指出从学科馆员到数据馆员的角色拓展的必要性,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培养数据馆员提供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索用户持续使用短视频背后的心理机制,引入冷漠依赖这一构念解释为什么用户在感受到短视频应用带来的消极体验后依然继续使用。[方法/过程]基于"情境刺激-性能体验-持续意愿"框架,构建短视频应用的持续使用机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PLS-SEM对381份问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由碎片化所代表的负面情境刺激对情感疲惫有正向影响,由娱乐性、信息性、社交性所代表的正面情境刺激会正向影响活力;沉浸感对活力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冷漠依赖正向调节情感疲惫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在线信息搜寻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既有文献对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影响因素认定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整体效应值,可为深入理解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提供系统性参考。[方法/过程] 选择影响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8个前因变量、5个调节变量,纳入104篇研究文献的178个独立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结论] 感知风险(r=0.166)、自我效能(r=0.309)、感知有用性(r=0.509)、感知易用性(r=0.384)、信源可信度(r=0.441)、信息质量(r=0.466)、信息素养(r=0.389)以及焦虑情绪(r=0.244)对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搜寻渠道、搜寻场景、受教育程度、身份类别和社会文化会对上述8个变量与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探究老年人消极使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形成机制,为在线健康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实践者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 采用"感知-情感-行为意愿"范式,结合认知负荷理论与感知价值理论,探究在线健康平台老年用户的焦虑情绪及回避、退出行为的发生机理,解释老年人感知情感、情绪体现与消极行为结果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成本、信息过载、服务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焦虑情绪引起老年人产生回避、退出的消极使用行为意愿,而感知风险与系统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环境下中美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中美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指导我国高校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需求的专业型和创新型人才。[方法/过程]运用文献收集、网络调查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美国和中国的4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比较分析两国高校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方面的特点,为我国高校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提供借鉴。[结果/结论]通识教育培养模式侧重对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数据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能力的培养;基于软件服务平台的培养模式侧重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和信息分析处理技能的提高;嵌入学科专业培养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旨在使企业充分认识移动环境下知识共享特点并有效利用移动环境下网络资源,推动企业知识共享网络的建设。[方法/过程]在理论层面,以知识共享、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移动环境角度出发,构建移动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模型;在应用研究层面,以新浪微博认证账号"一汽大众"为研究对象,采用编程方式获取数据,使用Gephi和数理统计工具绘制相关图表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揭示移动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本质,为企业知识共享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丰富和拓展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企业知识共享研究领域的应用,为移动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提供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理清"互联网+"文献传递服务转型思路,构建"互联网+"文献传递服务升级新业态,应对网络资源建设商迅速拓张的文献服务的挑战,提升图书馆行业竞争力。[方法/过程] 利用互联网简约价值观、物联网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资源信息共享规则、网络电子结算平台等带来的启发,对文献传递中亟待解决的文献配送、馆藏地确定、灰色文献共享、费用结算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果/结论] 提出并论证文献物流智慧化、服务引导数据化、版权管理弹性化、费用结算自助化是"互联网+"文献传递服务升级的可行性构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回顾法明顿计划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探索历程,分析合作馆藏、集体馆藏的深层价值意义,为新时期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和实践确定锚点。[方法/过程] 回顾20世纪40年代以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进程中的两次"里程碑"——合作馆藏、集体馆藏,揭示其背后的价值意义,并分析这些价值意义如何推动合作馆藏转向集体馆藏。[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法明顿计划从目标指向、内涵设置及实现途径3个方面为早期合作馆藏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对合作馆藏的探索先后经历了对"高度利它性"和"协作式合作馆藏"的反思,完成了"尊重成员利益"和"互补式合作馆藏"的转向,并于21世纪初在数据驱动、凸显合作效益的意义设计中重构,转向系统意识下的集体馆藏。这些价值意义对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实践具有启迪作用:强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追求越精准越协同的共赢理念,凸显数据赋能的效能导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探究网络健康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对优化网络健康社区知识服务、促进健康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将网络健康社区中的知识划分为公共健康知识和个人健康知识,依据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结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利他主义、社会信任、社会认同、感知有用性等变量与公共健康知识和个人健康知识共享行为都呈显著正相关,感知风险与公共健康知识共享行为无显著相关性,与个人健康知识共享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注重收藏本校以及本校有关出版物和学术文献对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及建设高校机构知识库至关重要。[方法/过程] 利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116所"211"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站访查的方式获得数据,从本校教师著作和学位论文两个方面对高校本校学术文献资源建设及其利用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学位论文的收藏,收藏率高达93%,但借阅率偏低,纸本文献总借阅率仅为14%;本校教师著作的收藏率虽然只有47%,但借阅率要高于学位论文;鉴于馆藏空间有限,将两类资源电子化已成为趋势。在电子资源利用程度方面,两种文献尤其是学位论文大多对收藏机构外的用户设置IP权限。两类文献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共享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挖掘区块链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的应用价值,充分利用该技术提升服务效益,拓宽服务领域。[方法/过程] 分析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引用区块链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得出精准信息服务路径。[结果/结论] 本研究将区块链与高校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相结合:利用区块链具有的去中心化特点,构建图书馆精准服务的区块链联盟体系;利用区块链具有的信息对称特点,融合xAPI技术规范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储平台;利用区块链的可溯源特点,建立图书馆精准信息服务追溯体系;利用区块链密码学算法的数据存储的优势,建立机构知识库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7.
陈一  李斯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5):120-129
[目的/意义] 以社交媒体用户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对于自身的社交媒体数据被采集用于研究的接受意向,并探索熟悉度、信任、利他主义对接受意向的影响,剖析知情同意程序的必要性,同时提醒学者进行伦理反思,为建立社交媒体数据研究伦理规范和与用户开展伦理风险沟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建立用户从知情到同意的心理机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来自新浪微博用户的数据,共获得320份有效问卷,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验证出两条有效的心理路径:熟悉-利他主义-接受意向和熟悉-信任-利他主义-接受意向。发现熟悉度和利他主义是影响用户接受意向的重要因素。在社交媒体数据研究中,用户有较强的伦理需求,知情同意程序很有必要。研究者还可以主动表达尊重及认可,以提升用户的利他主义,提升用户的接受意向,规避研究过程中的伦理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