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100m栏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比较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女子100m栏落后的原 因,试图找出我国女子100m栏项目运动员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水平差距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女子100m栏的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按术及跑与跨的衔接能力。运动员的栏感和比赛的适应能力又是成败的关键。本人在10多年女子100m栏的教学与训练中,摸索出一套简单易行、切合体院学生实际的适应性练习,10多年实践证明,这种适应性练习对提高100m栏的成绩,效果是显著的(我院女子100m栏在全国性大赛中连续五次获得冠军)。本文对100m栏适应性练习的研究,供同行教学与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以作者本人(多哈亚运会、第十届、十一届全运会女子100m栏冠军获得者)及我国其他部分优秀女子100m栏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多年训练及比赛过程;同时,以世界先进水平运动员为参照系,分析了我国女子100米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致因为:整体实力不够且近几年呈逐渐下滑趋势;速度素质成为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力量素质中的核心力量如髋关节力量训练不够;专项速度耐力较差。提高我国女子100米栏水平的对策主要有:全面更新训练理念;重新划分训练周期;重视准备活动与恢复训练;提高教练员的整体水平;改进训练方法,重视发展柔韧素质与速度耐力训练;大幅增加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同场竞技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控制我国女子100m运动员的身体训练过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R型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了有效反映我国优秀女子100m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指标,建立了身体训练水平和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专项特点,对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影响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100m成绩的主要身体训练指标因素为:速度力量因子、指数因子、绝对速度因子和速度、速度耐力因子。其中,速度力量因子对100m成绩的贡献率最大。(2)分析得出评定我国女子优秀100m运动员的五项检查性指标——行进间30m、步长指数、步频指数、立定十级跳远、300m与专项运动成绩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和统计学方法对世界优秀男子400m栏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全程节奏特征和速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研究世界优秀男子400m栏运动员专项能力特征的基础上,探讨400m栏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提高的方法与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400m栏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6.
跨栏是我省田径传统项目之一。远在六十年代,我省女子80米栏运动员李淑女就以10秒7的优异成绩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自第十九届奥运会将80米栏改为100米栏以后,我省女子跨栏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曾多次打破了女子100米栏和200米栏的全国纪录和女子少年100米栏的全国纪录。在第八届亚运会,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都取得了名次,涌现出一些优秀运动员(表一)。可是,最近几年在全国比赛中,我省女子跨栏却失去了过去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雅典田径世锦赛男子110m栏和女子100m栏决赛运动员速度、时间参数的统计处理与分析,表明最大栏间速度是决定成绩的关健因素,只有当最大栏间速度达到更高水平,保持速度的能力才更有意义;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成绩与平均过栏时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从分段时间看,影响成绩的关键区域是第二和第三段。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归纳比较法,通过比较国内外女子400m栏优秀运动员全程跑的相关数据,分析出速度耐力储备能力较国外运动员差是我国女子400m栏优秀选手以后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400m栏能量供应的特点以及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种低氧耐力训练方法分析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比较分析出较为科学有效的提高女子400 m栏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训练方法-模拟低氧组合训练法,模拟低氧组合训练比高原训练及单一低氧训练的更具经济性和实效性,希望能为我国女子400 m栏的速度耐力水平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女子100米栏的成绩,除了决定于运动员平跑速度与专项速度素质之外,还决定于用高速跑过尽可能多的栏架(栏周期)的能力,即最快周期速度能力。根据国内外优秀女子100米栏运动员分段成绩资料统计,一般在第二、三个跨栏周期里(下第二栏至下第三栏或下第三栏至下第四栏),即可达到最快跑速,亦称最快周期速度。专项速度水平高的女跨栏选手,保持最快周期速度的能力都比较强,一般都能维持4~5个跨栏周期的最高跑速(±0.005″),有的甚至在全程跑中几乎都保持了最快周期速度。如1981年苏联与民主德国对抗赛100米栏比赛中,苏联选手阿尼西莫娃的最高跨栏跑速达到8.67米/秒,九个跨栏周期所花的时间基本是1.00″±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刘静过栏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优秀跨栏运动员刘静为对象对十运会女子100m栏测试赛上过栏动作技术进行生物力学三维摄像解析,获得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探究动作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为跨栏运动技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监测备战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的吉林省6名男子400m栏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的变化,为男子400m栏项目的高原训练期间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400m栏运动员高原期间的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刘翔早期跨栏跑训练的分析,探讨青少年跨栏跑训练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优秀110 m栏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和第6届世锦赛前7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最大栏间速度、平均栏间速度、冲刺速度及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上均明显差于对方,这些因素都有待于我国运动员努力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100m跑运动员的分段成绩进行处理分析,此构建了男子100m跑专项速度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男子100m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类分析、方差检验、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学处理方法得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总体水平与世界的差距还比较大;其中在铅球、标枪两个投掷类项目以及800m这一速度耐力性项目上成绩差异显著。并根据相关信息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旨在为制订七项全能项目的训练计划和进行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优秀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外优秀男女田径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男女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均具有鲜明的项群特征.不同分组项目运动员上述3指标不仅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且其依大小排序呈一致性.在中长、超长距离同一分组项目中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女田径运动员的上述3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短跨、跳跃、投掷及全能同一分组项目中上述3指标均明显低于世界优秀选手.说明在身高及肌肉力量素质方面我国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着较大差距.建议应尽快完善、构建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相适应,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田径运动员选材模式及评价标准,加强我国田径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及其专项力量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百米速度与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位国内外百米男子优秀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采集法、现场拍摄法,对百米起跑加速段、途中跑加速段、途中跑最大速度段和终点段落四个段落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中的逐步筛选法,建立了百米速度与成绩的回归方程,使教练员在训练中,可以通过运动员的加速段和途中跑的情况,调整训练计划和手段,使百米成绩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为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World Level 100m Sprint Resul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世界水平百米跑成绩的控制系统,为世界100m跑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决策,提供了科学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第十三届亚运会上日本短跑选手伊东浩司分别以 1 0 .0 5 s和 2 0 .2 5 s的出色成绩获得了田径比赛男子 1 0 0 m和 2 0 0 m金牌 ,并且在预赛中跑出了 1 0 s的亚洲男子 1 0 0 m最好成绩。伊东浩司的训练负荷特点如下。1 )多年训练中速度耐力得以优先发展 ,并使其逐步向短距离跑迁移。2 )年度训练中阶段安排的训练任务由发展力量和爆发力量向提高专门速度过渡。3)周训练依阶段任务不同将多项内容组合安排 ,周负荷分布呈双循环二段结构。4)单元训练内容依所处阶段不同有所侧重 ,按短跑全程技术的各个阶段安排练习组合。5 )精选训练手段和多种练习组合安排 ,追求各项手段密切协同的最佳整体效果。6 )运用对比训练法形成痕迹效应 ,以求核心身体能力向专项竞技需要的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