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孙锐 《青年记者》2006,(4):28-28
新闻贵新,不新就不成其为新闻。而新闻要新,关键在于创新。离开创新,新闻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也是一张报纸进步的灵魂。一张报纸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才会有光明的前途,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一张经济类报纸长期套搬都市报经济新闻的采编方式,读者就会认为这张经济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类报纸。由此,经济类报纸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立足点,报纸的生存发展就会出现危机。本文着重分析都市报和经济类报纸的经济新闻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读者对图片新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电视和网络又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超越以往,报纸也鲜有独家图片新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图片新闻的版面处理,如果仍然固守“只要照片大”、“只要照片多”就会有读者的想法,而不在图片编辑上下功夫的话,就很难在众多报纸中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报纸上来。 一张对图片编辑不重视的报纸,一定不是一张抢眼的报纸,不是因为它缺少新闻,而是因为它缺少图书编辑赋予它应有的光彩。因此,在读图时代的报纸中,图片编辑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图片编辑素质的要求也是非常严…  相似文献   

5.
杨钰 《新闻采编》2003,(4):45-46
在商界 ,经营者把顾客比作上帝。推而言之 ,办报人的上帝就是读者。一张报纸办得好与差 ,要看它的读者群多还是少。一般来说 ,报纸办得好 ,读者就多 ;办得不好 ,读者就少。读者多与少 ,读者面大与小 ,是衡量报纸办得好与差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一张报纸读者根本不愿意看 ,那就失去了办报的意义。报纸是靠编采人员办的。要想办好一张报纸 ,必须要有一支好的编采队伍。编采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新闻敏感、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深入实际生活的程度 ,都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质量 ,影响到发行。因此说 ,一张报纸有没有可读性 ,读者愿不愿意看 ,直…  相似文献   

6.
京郊日报的专副刊深受京郊广大读者的喜爱。长期以来,编辑记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拓宽专副刊思想领域,探索专副刊与新闻正刊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丰富了整个报纸专副刊的实践活动,为专副刊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京郊日报》专副刊的回顾京郊日报的前身,是1980年10月创刊的《北京日报郊区版》,到现在已走过18个年头了。当时创刊时,是一张四开四版周三刊的报纸。由于刊期长,新闻性偏弱,拼抢新闻毕竟不是它的特长,所以在办好一、二版新闻版的同时,一直十分注重办好三、四版…  相似文献   

7.
钟钱彬 《新闻三昧》2006,(12):44-45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亲临现场,再现新闻及其现场的目击式报道。应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作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任何一种新闻体裁都要认真对待才能做出“鲜活”的作品来。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正在成为报刊等各类新闻体裁的轻骑兵。《攀钢日报》作为攀钢职工爱读的报纸,在一版中长期开设了现场短新闻这个栏目,反映职工生产、施工、工作中发生的“鲜活”新闻,受到了职工读者的欢…  相似文献   

8.
讲究可读性——理论版的使命使然报纸要讲究可读性,这早已成为共识。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专版,是否也要强调可读性?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一张报纸如果没有几个人要看,这张报纸是否还要存在下去,就值得研究。同理,一个理论版如果没有几个人要看,或者没有几个人看得懂,这个理论版是否还要继续办下去,也令人怀疑了。党报的理论宣传目标,可以通过新闻、评论等多种途径去实现,但理论版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阵地。报纸又不同于理论学术刊物,它所面对的,不只是少数专家、学者,而是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的读者。只有不断研究这些读者对象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才能使理论版上的正确理论、新鲜经验、有效对策等等,拥有更  相似文献   

9.
头版是报纸的脸面,也是报纸形象的体现?既然一版是这张报纸的形象所在,我们就耍精心耕耘,全力打造,把一版办出特色,办出精彩而吸引读者。一版新闻内容不仅要真,而且必须是重甍,这是办好一版的大前题。发在党报一版上的新闻必须是重要的报道,重要的消息,否则就称不上头版了。然而对一版的“要闻”,  相似文献   

10.
栏目是报纸版面的骨架,好栏目是报纸的品牌,没有好栏目,一张报纸就难以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栏目对报纸的新闻版固然很重要,而对专版更是重要。现结合《黑龙江新闻》专版栏目的实际,谈谈报纸栏目设置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新形势下,党报要充分履行它的职能,要巩固和发展它的权威性和龙头地位,改革势在必行。党报的改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正刊与副刊。报纸是新闻纸,所谓“正刊”一般是指新闻版。党报的新闻以其权威性和真实可靠性见长,但往往比较严肃,且信息量不足、时效性较差。这就需要改革,增强新闻性,加大信息量,提高时效性。这无疑是对的。但在对报纸“正刊”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偏向:过分膨胀新闻版,过分弱化副刊。一张省报8个版,新闻版占6个至7个,一张报纸12个或16个版,新闻版占10个或12个以上,副刊的比例只占10…  相似文献   

12.
龙凤清  钱萍 《新闻通讯》2010,(11):49-51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当日集中刊载最重要的新闻之地,是读者阅读的起点。面对新媒体的挤压和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要闻版在表现报纸的风格、定位、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其他版面无可比拟的作用。要闻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于整张报纸的评价,所以,要闻版往往是各家报社最为重视,也是最需费心经营的一个版。就像京剧中,演员甫一亮相,就要能抓住观众,获得满堂彩。反之,如果要闻版平淡乏味,那么整张报纸也就没了生机,读者也失去了阅读下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杂文与新闻     
杂文和新闻的关系,从在近代报纸的地位上看,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或者说情同手足。它们相依相生,相辅相成。有人说报纸是杂文的摇篮,杂文是报纸的眼睛。无报纸,杂文几无立足之地,无杂文,报纸便会失去神韵,的确有些道理。我们不妨打开一张报纸翻看一下,除了大量的新闻、通讯、文章和图片外,在副刊或其它版上,总有用醒目的楷体字排印的短文,这大都属于杂文。反正我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浏览报纸的四个版(包括六个版、八个版的),发现缺少了这种文体,就象一张漂亮的方桌被砍掉一个角那样,总感到是一种缺陷,从而不胜惋惜! 新闻和杂文,从我国比较早的封建官报上来看,也可以说已是“如影随形”了。根据一些文献资料的记载,历代封建官报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日报》上刊登的农村新闻,为什么要强调“城乡共赏”?因为《北京日报》是一张兼顾十几个郊区县、几百万农民读者对象的城市报纸。它既不同于只面向城市的报纸,也不同于专向农村发行的农民报、郊区版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近几年来,我们所采写的农村新闻,有不少是指导农村工作的,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采写一些城乡读者都爱看的东西。这就是后来太家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城市报纸农村新闻的“城乡共赏”这一特点。城市读者对那种春种秋收、就生产谈生产的消息不感兴趣,有的勉强看看标题,也觉得没什么意  相似文献   

15.
报纸的“卖点”往往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报道中产生。“卖点”新闻能为报纸叫座,并能引起社会反响。因此,抓好报纸“卖点”新闻应注意与促进社会稳定相辅相成。片面地抓报纸“卖点”而不顾及社会效果,就与新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宗旨相悖;过分自缚手脚。完全回避“热点”问题,则会失去战斗力,报纸就脱离读者,没有生机。 既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关注社会效益 一张报纸,要真正走向市场,它必须对读者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这对于晚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衡量一张报纸“卖点”选择准确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新闻图片离开了新闻性就失去了价值。一张新闻图片有没有新闻价值、是不是重大题材或突发性事件、读者是不是关心它,这就是评判一幅新闻图片好坏的标准。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报纸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版 面编排作为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报纸的门面 ,是引导读者阅读的先导。它的编排如何 ,往往体现着编辑部的办报方针、报道思想。一张报纸是否可读 ,是否引人入胜 ,内容的精湛固然是根本 ,但读者最先接触的却不是内容 ,而是版面。一个恰当、完美的表现新闻内容的版面 ,能极大地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一个编排杂乱 ,对新闻内容表现不贴切的版面 ,就会使之骤然减色 ,甚至受到歪曲。可以说 ,版面编排是一个思想性、政策性与技术性结合的问题 ,是一门“美”的艺术。版面的参差美所谓参差美 ,是就变化而言的 ,它是通过交替使用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通讯,是个传统的老体裁,报纸各个版上都可以有它的位置。一张报纸的版面,有一篇短的或长的通讯,读者在浏览一遍各种新闻之后,常常会被通讯吸引住,坐下来看它十几分钟。安排一篇好通讯,是办好报纸的大事情。现在有的报纸的一版,可以说是清一色的消息,很难看到通讯。我觉得应该让好通讯上一版,最好的通讯应当放在一版头条。如果确是重要,能打动千百万读者,就是破例给它一个整版也应在所不惜。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改革中,深度报道在堀起,一些“重磅炸弹”见诸于报端,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冲击波,这是值得庆贺的。但这些“重磅炸弹”长则六七千字,几乎是一个版,短则四、五千字。报纸是新闻纸,不是学术刊物,不能以长取胜,这样的长文章多了,潜伏着一种危机,势必失去报纸的读者和报纸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讲究可读性——理论版的使命使然报纸要讲究可读性,这早已成为共识。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专版,是否也要强调可读性?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一张报纸如果没有几个人要看,这张报纸是否还要存在下去,就值得研究。同理,一个理论版如果没有几个人要看,或者没有几个人看得懂,这个理论版是否还要继续办下去,也令人怀疑了。党报的理论宣传目标,可以通过新闻、评论等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