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教育把让学生学习系统知识视为教育的核心,这种"知识中心主义"倾向致使教育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背离了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反思了多年来我国教育"唯智是举"的弊端,旨在政变基础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学科本位而严重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并非轻视了知识教育,而是在谋求其他素养和知识素养并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自启动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之一即在于知识观问题。“新课程理念”认为我国目前的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提倡“以能力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体验,通过活动、实践、探究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被一些学者称为“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诸多问题开始暴露,其中有些也涉及到知识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以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玲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5):115-116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4.
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振东 《教育学报》2006,2(2):11-24
基础教育学校教学什么知识?如何教学知识?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路,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新课程理念”受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新理论”的影响,在学校知识的性质、学校知识教学的方式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等问题上存在诸多模糊认识,体现了其在基础教育改革思路上有原则性失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超越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新理论”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坚持“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保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逐渐迈入“核心素养”时代,如何有效开展素养教育,促进核心素养在学生发展中的真实落地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目的和要求,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鉴于此,在对建构主义理论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立足知识统整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立足情景的学科实践和立足学生发展的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教、学、评教学系统层面探讨了核心素养的实践逻辑,以期为有效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后,我国出现了“知识失业”现象,目前的“知识失业”从本质上讲属于结构性失业。造成“知识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本身的原因,又有学生和社会方面的原因。用“教育过度”来解释当前的“知识失业”问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忽视了这种过度是一种结构性过度。解决“知识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教育结构调整,其核心是面向市场调整教育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目前教育结构调整应主要考虑政府政策导向、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克服教育惯性影响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教学知识体系的理念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教育首先是公民教育。”其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全面打好科学文化的知识基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目的是“使儿童、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高考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统一的。学校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更加深入考虑知识与素养的内涵及联系,统筹教、学、考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为了将核心素养切实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树立“学习共同体”观念,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被动接收知识的个体,教学的目的也不是单纯地、机械地教给学生知识,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变量不是浮于表面的“知识”,也不是放弃知识学习的“素养”教育。为此,教育主体应重视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的有效转化,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内在的资源,增强学生的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至8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出现了严重下滑现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加剧。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赫希教授认为,导致美国教育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主流教育思想出了问题,致使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缺乏核心知识,无法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赫希创建了核心知识基金会,围绕美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学校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了系统而全面的教育思想,并以“实现卓越与公平的教育”为使命,发起了一场以课程改革和学校变革为宗旨的核心知识运动,对美国基础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存在过多强调培养“知识人”的倾向,对获取具体知识及在学科考试中获取高分的片面追求给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使基础教育迷失了应有的价值目的,失却了道德追求和审美意义。基础教育应当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着眼点,社会公众、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以及教师自身都应秉承培养“素质人”的价值追求,以实现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基础并促进其综合素质成长发展的责任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劳技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在我国近代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而且至今仍然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加以探讨和解决。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针对以往劳技教育教学的弊端进行深化改革;引导学生从“动手做”到“动脑做”,将劳技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劳技教育在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方面的重要功能与作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   

13.
<正>以教育目标观之,“教育强国”的内涵应聚焦在“让每一个学生身体强壮”“创造力强盛”“责任心强大”三个方面。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便也明晰了起来,即:素养导向,培育未来新人;实践育人,全面走向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合作中学;综合育人,在学科与生活的双向融合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整体构建符合数字时代和知识社会个人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必然成为当前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为顺应时代发展,教育改革从“知识本位”迈向“素养本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责任。作为核心素养四大内容之一的思维品质同英语语言学习紧密相关,互相促进。本文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探讨了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存在过多强调培养"知识人"的倾向,对获取具体知识及在学科考试中获取高分的片面追求给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使基础教育迷失了应有的价值目的,失却了道德追求和审美意义.基础教育应当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着眼点,社会公众、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以及教师自身都应秉承培养"素质人"的价值追求,以实现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基础并促进其综合素质成长发展的责任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学生素养发展的基本机制在于,学生能动参与的实践性活动的过程。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应从知识学习过程与知识学习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前者表现在知识学习作为一种符号性实践活动,其过程可直接促进学生认知素养发展;后者则体现在学生掌握的知识对实践活动中发展自身素养而产生的指导、启发、借鉴、示范、鼓舞等作用,借助这些作用,学生超越个体经验局限而达到人类活动水平,从而使学生实现高质量发展。学生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素养发展的机制是,通过作用于学生亲身实践活动的过程而间接影响学生素养发展。学生掌握的知识本身不能直接成为学生的素养,以知促行或者说知行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素养高质量发展。由于认知素养与实体活动素养发展过程的差异性,导致知识学习在这两种素养发展中的功能存在重要差异:在认知素养的发展中,“知”与“行”的过程都可以在书本知识学习活动中完成,因此书本知识学习是落实认知素养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实体活动素养的发展中,“知”的过程可以通过书本知识学习完成,但“行”的过程需要在实体性的实践活动中展开,因此对于实体活动素养的发展而言,书本知识学习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环境意识”,并“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认为我国的环境教育应该在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融合多门学科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新的化学教材编写中构建有特色的环境教育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为顺应全球教育改革发展,强化我国基础教育优势,我国数学教育着力从以知识为核心迈向以素养为本位。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科学、有效地测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知识问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探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有必要在认识论层面厘清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内在关系。通过文本分析发现,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知识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知识在核心素养框架中的定位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的知识误读遥相呼应。基于境域性对知识性质进行重构,意味着课程知识不再是纯粹的命题陈述之网,而要经由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来生成。学生对知识发现情境的"再现"与价值辩护过程,也是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过程,知识因而具有学生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作为一种关涉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活动,是以使人有知识、有能力、有感知幸福的素养作为自己初衷的.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师本教育,从教学目的、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剥夺了学生幸福的权利和机会.我们需要转向生本教育的视角,奠定学生能够幸福学习、幸福生活和幸福成长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