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郝毅 《大观周刊》2012,(24):46-46
杜威一生的论著甚多,总计著作30多部,论文近千篇。在自传中他写到:“《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把我的哲学陈述的最充分的一本著作”。杜威生平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前言中由腾大春教授撰写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就杜威的个人成长而言,他把他的思想兴奋点投放在教育课题上,是他离开约翰·霍布金斯大学而任教职大学后开始的。”在此之前,杜威曾于1879年至1882年任乡村教师,这段时间使他对美国的教育方式有了真切的体验,对他后来呼吁改变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决定对劳教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之前,民间呼吁废除劳教的接力行动持续了近20年始于1957年、存活了55个年头的劳动教养制度,终于有望迎来了它的谢幕。这背后有太多令人心酸的故事,有太多社会各界人上的持续呼吁。接力行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律师浦志强的一位朋友因为言论问题被送去劳教,这是他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金陵大学《图书馆报告》的解读,梳理了刘国钧先生学生时代和毕业留校工作后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取得的工作业绩:一是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期间承担的工作,提出刘先生撰写《儿童劳动与教育》与《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两文,并非仅出自对于教育的关注和受相关教育理论的影响,也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作依托;二是《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应用和影响;三是不断呼吁、要求,最终促成金陵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造;四是抗战期间在成都维持并拓展金陵大学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内涵。文章力求将刘先生在金陵大学求学和工作的时段作为一个整体,展现他在金陵大学图书馆任职期间为图书馆所作的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昆山市人武部有一位专职新闻干事,叫吴春鸣。10年前,他是昆山淀山湖边的一个放牛娃。他写的第一篇稿件就是牛。当时,他见有人不爱惜集体的耕牛,就写了一篇呼吁保护耕牛的读者来信,《苏州报》登了出来。1984年,陈墓镇招聘通讯报道员,吴春鸣被选中,从此他就集中精力搞好通讯报道。平时他喜欢往村里跑,了解实际情况,捕捉报道线索。一天,他在村里参加自来  相似文献   

5.
忽视国际问题的宣传报道,是当前省报普遍存在的问题。试举两例:去年12月2日,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毒气泄漏,使十几万市民中毒,二千五百余人丧生。这个惨剧被人民日报列入1984年世界十大新闻。这一有史以来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候一则关于大学豪华校门排行的消息,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其实何止大学,哪个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不在大门上下功夫,因为我们中国人有"大门"崇拜。一位善于观察的法国朋友对我说,中国人最喜欢大门。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在巴黎街上看看,但凡是一个高大建筑,有一  相似文献   

7.
余洁 《大观周刊》2012,(22):13-14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面对被战争和社会工业化扼杀和摧残的人性,他形成了与之对抗的独特的“血的意识”的生命哲学。,这种“血的意识”的生命哲学是劳伦斯的对人类回归自然、回归生命本质的呼吁,它贯穿于劳伦斯对人与宇宙、两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的追问中,并且深刻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8.
1918年12月10日星期二,身在南京的司徒雷登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纽约的电报,主要内容是选任他作为北京一所新成立大学的校长。其实他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事先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刻很有可能到来。如今邀请函在手,按照原有打算就是婉拒这热情的邀请。随即,司徒雷登拟写了电报,准备发出。然而后来,他不仅留下了这封电报,还几次北上北京筹谋新大学办学事宜,并最终就任该大学的校长一职。事情是怎样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燕京大学校长一职又为何花落司徒雷登?本文试图通过20世纪初司徒雷登的一些来往信函解读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CSSCI对大学出版社进行了被引统计分析,列出了大学出版社的被引排名以及影响较大的著作,目的在于呼吁大学出版社重视学术,把大学出版社办成学术研究的给氧站。  相似文献   

10.
忽视国际问题的宣传报道,是当前省报普遍存在的问题。试举两例: 去年12月2日,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毒气泄漏,使十几万市民中毒,二千五百余人丧生。这个惨剧被人民日报列入1984年世界十大新闻。这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毒气外泄事件,使各国人民震惊,也引起人们的深思。一些国家的舆论指责发达  相似文献   

11.
洪加祥是浙江日报的一位特色记者。他的特点是:一是他擅长通讯写作;二是他善于用形象的手法、生动的细节来反映他所采访的人与事;三是他最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诉求,呼吁或展示对这一群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网络暴力舆论的现状、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网络暴民的由来及特征 2006年4月,一位悲情丈夫在网上发表了一封五千字的长信,痛斥一位网名为"铜须"的大学生与他妻子有染.随即,数百人在未经事实验证的前提下,轻率地加入网络攻击的战团,其中一人更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短短几天内,数十万网民组队对"铜须"发出网络追杀令,搜寻并发布了这名学生的真实姓名、身份、住址和生活细节,并呼吁社会封杀"铜须""呼吁广大机关、企业、医院……对××(铜须原名)及其同伴进行抵制.不录用、不认可、不理睬……".  相似文献   

13.
1989年3月25日,长春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一条消息:在长春设摊8年的浙江修鞋匠张桂友,为素不相识的居民救火身负重伤,但因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而陷入困境。消息的标题是:《修鞋匠舍身救火——可赞!负重伤药费难付——咋办?许多人呼吁:不要让见义勇为的人“吞苦果”》。同时,配发编后随笔《请来帮助张桂友》,呼吁长春人向张桂友伸出援助之手。这一天,当一份份长春日报送到读者手中时,长春城出人意料地沸腾起来了!从机关到学校,从工厂到农村,从街道到军营,成千上万的人钦佩张桂友的英勇举动,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人们奔走相告,慷慨解囊,热情帮助张桂友。一时间,工人、干部、战士、  相似文献   

14.
从事新闻评论实践,他热情满怀,即使在从实务界转人大学任教后仍然笔耕不辍;从事新闻评论教学,他不懈探索,办起全国大学首家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发表了一批新闻评论理论文章,出版新闻评论学专著,探索与媒体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的教学新路。  相似文献   

15.
记者部落     
他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参加工作40年,他觉得自己是一个领着大家一起干活的"生产队长"。54岁,他受命走马青岛,带领《半岛都市报》开始谱写新的篇章。本期传媒骄子《王军:精彩源自创新》。当社会、当业界都在呼吁记者要重建职业精神的时候,那些奔波在舆论监督一线、做深度报道的记者,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赵世龙,2003年度"中国风云记者",历经十几年的风雨,他激情依旧,在他的眼里,记者的职业精神就是流浪。请关注本期茶座"深度报道精英访谈之三"。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他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整个活动当中,创办报刊是这一活动特具声色的一部分。他的全部活动几乎不能和他创办报刊分开。他的“报馆生涯”始于1895年创办《中外纪闻》到1920年由欧洲回国“正式脱离报馆生活”,先后达二十五年之久,主办的报刊有十余种之多。他创办的报刊是他呼吁救亡图存的主要阵地,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办报贯穿了梁启超一生的政治生涯及主要活动,使他能够执笔为文,随兴所至,无所拘束,无所限制,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本文拟对其所办的报刊作一粗略的研究,并从中看看我国近代社会中资产阶级改良派所从事的报刊出版事业之一斑。一、办报思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特别是梁启超本人思想的复杂性,使人很难对他各个阶段的办报思想及活动情况作一准确而又简略的概括,只能把他的一生大致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其办报宗旨亦随之分为两个阶段。1904年以前,是他的政治生涯向上的时期。在这期间,他办报的宗旨有四:一是议论朝廷,阐发政见,针贬时事。《清代学  相似文献   

17.
《流萤》这部长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奇怪的故事:一个人总是考小上大学,又有着特殊僻好,在许多人眼里,他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全少是一个怪物,但却有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愣是看上了他,他当然也看上了她。这个人叫阿朗。那个女孩叫吟珠。他们经常在玉米地里幽会。幽会时,这对小儿女,有一些不同于乡下青年的举动,一个喜欢吟颂那些缠绵悱恻的旧诗词,而另一个则喜欢听人吟颂这些缠绵悱恻的旧诗词,一个喜欢将这些缠绵悱恻的旧诗词写在人的身体上,而另一个则喜欢让人将这些  相似文献   

18.
尊严与爱     
这是发生在24年前的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件事:布鲁奇诺斯学院学联正在展开新一届的主席选举。戴维和特里两个人当选的呼声不相上下。在一次竞选活动中,特里竟然爆料:戴维在伊顿公学读书期间,曾经因为在中学生中间贩卖大麻受过处分。这一下,戴维的形象受损,谁会支持一个毒贩子呢?一向爱面子的戴维承认自己在伊顿公学读书期间曾经吸食过大麻,为此学校关了他一星期禁闭,罚他抄500行拉丁诗文。但他是因为好奇而吸食大麻的,绝对没有贩卖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8,(Z2):106-107
<正>奉天有一所冯庸大学,该大学以个人名字命名,这在中国大学史上可谓凤毛麟角。冯庸是谁?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他的父亲冯德麟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奉系军阀军务帮办,张作霖能够发迹,是冯德麟把他拉进"胡子"队伍开始的。冯庸19岁时,考入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毕业后加入奉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深得张作霖赏识。虽历升官阶,但他志不在此。在与民众接触中,深感民众生活苦难。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时,身在其中的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我社的记者报了一个选题,说是在一次刑法研讨会上,一位韩国学者谴责中国刑法缺少人道主义。其理由是,在中国,如果有人捡到一个孩子,抚养几天后又把孩子扔了,中国的司法机关并不会认定此人构成遗弃罪。记者说,他会后采访了这位韩国学者,了解到,在韩国,人们只要捡了孩子就必须抚养或妥善处理,否则就要被判遗弃罪。因此,他想写一篇报道,呼吁立法者尽快弥补韩国学者提出的立法疏漏。对于记者的这个选题,我有些怀疑。因为根据常识,韩国一定有自顾不暇的穷人,如果这些人捡到了孩子却无力抚养,他们怎么办?难道韩国强制这些人必须抚养弃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