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多、涉及面广。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态度、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总结了该课程授课过程中应当注重的几个方面,强调营造思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李兴国  肖占君 《考试周刊》2013,(16):168-169
高职学生学习问题表现在学习心理、学习管理等多个方面,可归结为习惯性问题、情境性问题和偶发性问题,基于高职学生学习问题的课程化解决模式,构建解决学习问题的学习心理课程模块、学习管理课程模块等课程模块,形成专题性课程模块、融合性课程模块和应对性课程模块的课程模块体系,按照三个阶段、五个环节实施课程模块,帮助学习解决学习问题,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作为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大类基础课程,存在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等问题,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同时满足学生按需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等特点,若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5.
单词学习中的"常记、多记、常复习、常总结、常应用"的"四常一多"原则具有充分的心理学依据和二语习得依据,以词汇教学为主要内容之一的综合英语是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在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词汇学习时坚持"四常一多"原则,有助于学生有效提高词汇学习的成效,为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及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大多存在着以教师多讲、学生多听,教师多问、学生多答,教师多说、学生多记,教师多出题、学生多练习等"四多"的特征,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教学没有趣味性,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中自主为第一要务。构建"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是课程理论的具体演绎,也是课程理念的实践表达,契合了新课改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与一般的课程相比,巨一的"乒乓文化"课程多了一点"好玩":写乒乓诗、玩乒乓创意、做小记者、演乒乓剧目,这样的课程令学生喜欢。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享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大呼过瘾!立足校本、立足"思与玩"的学生培养目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去学习、去合作、去探究,给学生带来了欣喜、创意、成长的空间,实现了学生"我的课程我做主",也真实、生动、精彩地诠释"生本发展"价值观。一"、乒乓文化"课程设计背景上海市巨鹿路第一小学素有"乒乓冠军摇篮"的美称,曾经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和多名乒乓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让学生在课程中自己探索、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显示的作用非常显著,目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研究性学习方法应用于《钻井液与完井液》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每学期选修多门课程,学完后申请参加考试;根据学生申请的多门考试课程,按综合型试卷的约束条件,组卷形成一份电子试卷代替传统的多份纸质试卷,以一份包含各类题型的试卷考查学生多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其中选择题由计算机阅卷;简答题、论述题、编程题、画图题等由教师批阅。  相似文献   

10.
ASP.NET课程是一门计算机专业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知识点多,且较为零散。针对 ASP.NET课程教学现状,提出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项目驱动和项目任务细分,帮助学生掌握编程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基于项目驱动的ASP.NET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长久以来任课教师苦思瞑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向听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了解学生对工程材料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状况、课后娱乐方式等,找出提高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多讲解工程实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讲授工程材料课程可以解决图形多、内容杂而课时少的矛盾;通过记课堂笔记可以使学生始终跟着讲课老师的思路走,而且通过记笔记的这一主观活动可以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方菁 《文教资料》2006,(35):121-122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让学生在课程中自己探索、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显示的作用非常显著,目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在高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深深体会到,推行研究性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具有名词术语多、符号多、公式多、标准多、图标多、设计知识面广的特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课堂教学相对枯燥和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本文从分析学生学习动机角度入手,阐述了自己关于刺激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数学知识多等特点,是一门公认的难学难教的课程。传统以"教"为主、"课堂知识灌输+习题"的教学模式,易使学生感到内容枯燥,丧失学习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探讨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合作性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努力尝试通过团队合作与激励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学生学习英语需要大量的输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输入,应当说离不开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为教育教学的实践业已充分证明课程资源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必须努力进行学生学习英语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性的思考,乃至于更为深刻的思考。一、学生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文本内容的升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材是一标多本体例下所编制出来的多版本的教材,比较普遍的是牛津版。在新课程标准的  相似文献   

16.
《物理》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它包括运动学、电学、磁学、光学等多门知识,内容广,概念多,原理抽象。而《物理》也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的学习。技校生大多学习基础差,底  相似文献   

17.
结合课程特点、学习现状与学生意愿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课程具有概念多、原则多、方法多、思想性、理论性、抽象性强等特点,而学生却具有前期课程知识少、项目实践经验少、上机实习机会少的现状,所以讲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备感课程要求与学生现状的巨大差距.这个巨大差距必然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的教学效果,作者设计了一套课程调查问卷,在第一堂课中由全班学生进行了现场作答.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摸清了学生的当前学习现况以及学习意愿.在随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与学生多途径进行教学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改革中,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式引入到中学教学中,无疑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本文就"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与组织形式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1、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开放性"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更多地依赖多个学科的教材、教师及校园外资源,而且学习的方法不一,研究的内容各异。因此,  相似文献   

19.
在线公选课程参与学生数多、涉及面广,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时空分离使得教师及管理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数据,利用数据驱动方法实现在线课程教学评价与管理。本文利用某在线课程平台的学生学习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不同类别在线公选课程的偏好程度差异较大,学生在线公选课程的成绩分布明显偏离正态分布,在线公选课程的考核有效性有待提升,以进一步提高在线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基于对“校本”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着重追求三方面的价值,即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办学。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1.总体目标(1)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培养为着力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2)注意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3)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