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中国新文艺大系》与《中国新文学大系》在"十七年文学"的小说篇目编选上,表现了编选者不同的精神背景对同一段文学的不同讲述,以及编选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规训,在"谁"的"十七年文学"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归属的差异与分歧。我们应该以客观的目光去正视这段历史,靠近这段真实存在过的文学,最真实的还原这段文学的历史,从而给予"十七年文学"以更准确、更真实的文学史定位。  相似文献   

2.
建设文学写作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当前写作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整合教学资源的实用性、激活言语智慧的创造性、师生全员参与的广泛性是"文学写作资源库"建设的三大原则.编制新标准、规范化的课程文件,选择质量高、实用性强的教学组件,设计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和言语智慧的"三阶梯创新写作训练"是"文学写作资源库"几大结构模块.师生在"文学写作资源库"的试用过程中产生了若干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胡适在五四时期参与的文学论争主要有两类:新文学建设论争和文化政治论争.新文学建设论争中,胡适以学者的态度、试验的精神倡导"历史的进化的文学观",创作、理论虽不乏幼稚和欠缺,但推进了整个新文学运动发展,胡适本人也因此暴得大名;在以"问题与主义"之争和"整理国故"论争为代表的文化政治论争中,继续秉持学者作风的胡适却成为新文化的"叛逆".此间胡适论争角色变化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思想、学术的倒退,而是时政潮流选择的变化,文学和文学论争的标准常常是在文学之外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影视     
文学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但在二十世纪以来面临着影视声像的巨大冲击.本文认为,从书籍文学的生存意义上看,影视声像为其创造出了更多"立体的"全方位的受众;从影视的生存意义上看,文学作为其"题库"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二者的交流与共通,并不妨碍它们的独立与自觉,而恰是它们生存与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目前学界尚无人研究.旅游文学的基本特征研究,应该以"旅游"和"文学"两方面的相结合进行归纳和阐释.旅游文学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形象性和地域性.真实性是旅游文学最基本的特征,在旅游文学中表现为纪实性和文学性;形象性是旅游文学最高的审美特征,在不同形态的旅游作品中表现为不同艺术形象,即典型和意境;地域性是旅游文学最本质的特征,主要反映在旅游文学的内容上,具体表现为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学的发展历史没有中国文学那么久远,在思想上的认识也不是像西方那样前卫。但是日本文学有着自己兼收并容的特点,在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中独树一帜。日本文学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并不影响其独特的美感。在日本文学的各个方面广泛地闪耀着"物哀"的影子,"物哀"显然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美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紫式部和川端康成的作品为载体,阐述了"物哀"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希望对正确认识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文学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和规律。在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学出现了再辉煌的"白银时代"。十月革命后,在"白银时代"多元美学思想的推动下,出现了20年代的文学复兴。斯大林体制占统治地位后,苏联文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波澜壮阔的文学大潮被分裂为三个支流。斯大林去世后,文学家掀起"解冻"运动,三流汇合,俄罗斯文学又登上世界高峰。俄罗斯文学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存在的历史条件同独立的文学家队伍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王卫东 《职大学报》2015,(3):1-6,110
"女性文学"为人类了解自身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推进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和发展,"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相对应,是一种互补关系。"男性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文学,从文学作品出发,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个层面是研究作为性别的男性女性之异同,第二个层面是研究作为个体的男女之异同。共同推进文学研究,也共同推进性别研究,共同推进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写文学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出现了以新左派文学史观解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倾向。作为“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先驱者之一,李杨的《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可以说大力推动了“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发展,在该书中李杨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为“反现代的现代主义文学”。对这部著作的中心理念和逻辑的分析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新左派文学史观”在理论上的苍白和空洞。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基于"新商英国标"认识下,建设"英美文学"立体课程体系的理论构想和实践操作,提出以文学文本的研读来做个案研究学习相关商务英语知识,借此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来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唐代政治意义上的文学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从汉代到唐代,历代统治者都用明确的人才标准来规范文学之士。在历代的"求贤令"、"求贤诏"等政治文献中,这种标准历历可见。相对于唐代以前诸朝而言,唐代政治意义上的文学是一种综合了儒学、文辞、智略、品德诸因素的文化实体,它既肯定并要求文学的独特性,又强调并鼓励文学的政治性;它既没有回复到汉代的文章与学术合一的文学概念上,也没有走向片面地追求词采和声律的境地,是比较健康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寻根文学"的典型文本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分析了"寻根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悖论与反讽现象,指出其以世俗的价值观念表现超越世俗的文化意识和哲学意识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存在着很多异同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强调个人自由以及人格独立的题材。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作家在强调"个人主义"的同时往往离不开对"社会"以及"社会变革"的描述和剖析。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主流思想:"以文载道"。与此相对,日本文学作品大多描绘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心境变迁、个人成长。日本作家普遍不会将社会主题思想表现在文面上。虽然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存在着很多根本上的差异,但从历史的角度,中国近代文学和日本一样,都是在欧美列强的外压下经过艰难地摸索,最终创造出能够顺应本国文化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富有文学色彩的著作之一,在中国古典传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叙事、写人学习《史记》传统,颇得史迁之神韵。而其以"呜呼"发端的独特史论体例,既继承前代传统,又有新的创造,是作者表达感情和评价人物的重要形式,《伶官传序》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其经典化的过程,显示了《新五代史》不朽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文学基本原理的有关理解存在种种误区,针对这一现象,从谁在说、如何说、说了什么三方面分析文学独特的语言本性,可以发现:文学是语言自身言说所显现的世界;文学是以陌生性、想象性的形象符号显示那不可见的存在;文学语言是欲望与智慧合一的诗意言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都市叙事与想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3 0年代文学格局中的三个主要文学流派都对都市有不同的文学想象。左翼对于都市的意识形态叙事 ,新感觉派对于都市的现代主义叙事 ,京派和老舍对于都市的文化叙事都是从不同层面呈现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驳杂景观 ,而其在致思途径、文学视野、表达方式等方面反映出的特质则标志着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17.
新、马华文文学是在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下,由依赖进而逐步本土化,最终茁长起来的。新、马华文文学从对中国文学思潮的跟随、模仿、借鉴,乃至后来的隔绝、自立发展,最后成为独立的文学。新、马华文文学的创作潮流继承了中国新文学的现实主义特质,不单关注祖国的动态、民生的疾苦,还反映了马来亚华人的生活,成为服务于当地华人的一种艺术模式。从作家队伍来看,中国作家的影响在早期是全方位,后来逐渐培养本土作家,直至他们完全成熟、自立。反过来,新马华文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虽不算很大,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十七年文学"的经典,长篇小说《红岩》中所描绘的"革命"与"家庭"、"政治"与"爱情"、"物质"与"精神"的矛盾冲突,既属于作品《红岩》,又能从中窥探出整个"十七年文学"的共同特质。在新世纪之初重温这本红色经典,可给我们的文学研究开拓新的阐述空间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来自于电影、电视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学自身在与国际接轨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文学失去了在精神传播领域的"霸主"地位。于是就有了文学"边缘化"的说法。本文认为,文学在历史上就没有真正置身过"中心",所以"边缘"论其实是文学失恋后自身浮躁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种种不足,"文学圈"模式的引入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本文主要对"文学圈"应用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教学有效性展开分析。基于"文学圈"阅读模式,重新整合阅读课程资源,进行"文学圈"教学环节设计,开展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可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同时推动写作,带动听说能力的同步发展;且能够通过自主能力锻炼及良性的互动沟通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