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从言说的自明性探讨言说的实质,认为语言与世界共有在先的逻辑形式,它们完全同型同构。一方面,简单对象的特定配置方式构成基本事态或事态,存在的事态是事实,事实的总和就是世界;另一方面,名称的特定结合方式构成基本命题,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得到复合命题,命题的总和就是语言。而思想既是有意义的命题也是实在的逻辑图像。这样,作为思想表达的言说就是关于世界的言说,是作为命题的总和的语言图像世界;世界就是被言说的世界,世界依赖于言说。因而,世界必定可以被言说,言说必然是关于世界的言说。于是,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界限之内的是可以言说的,而且都能够说清楚。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语言游戏"。手机屏幕独特的显示方式使手机短信语言具有网络及其它媒体所不具备的风格:大量运用谐音、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式及"抖包袱"的编排技巧,达到一种风趣、搞笑、关怀、真诚、调侃甚至某些无法言说的情感的宣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话语的缺失反映出人的本真状态被遮蔽。存在主义视域中"人的本真状态"是一种自为的存在,一种"在家的状态"。语言作为蕴含和表达人的生存本真状态的存在之家,是一种主客体未分化的本源性言语活动,它反映了人的"存在"的心境体验,是对心灵尘埃的"去蔽",对心灵意义的"赋值",对心灵本真的"返璞归真"和"升华",是人类通达精神自由的唯一道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直面人的心灵、思想、价值的重要工作,只有恢复谛听和言说这种存在主义的语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心理功能,在人类精神家园日渐迷失,人的本质单面发展的时代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刘勰在对"楚艳汉侈,流而不反"文学现象的反省中,察识到恰当把握"艺术表现度",乃是攸关文学未来发展命运的大问题.而对"艺术表现度"的自觉意识,只有在所谓"古典型"精神氛围中才能伸展出来.此一意识的出现,预示着中国文学活动中艺术精神的转型.为了凸显解决此问题的现实紧迫性与理论重要性,刘勰选择了"宗经稽古"的言说方式,把"艺术表现度"放在"文之枢纽"部分,作为文学基本原理之一来讨论.此一理论陈述策略,机智而又诡谲."宗经"固然可以借助五经的权威性,顺利提升随着艺术精神转型而出现的"艺术表现度"问题在古代文论中的理论地位和理论层次;"稽古"却随时有可能把"宗经"真正想要言说的与现实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内涵逐出"在场",从而给<宗经>解读留下颇具弹性的解释空间.<宗经>篇所谓五经"极文章之骨髓"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实乃刘勰基于现实实践焦虑而生的理论想象.通过对刘勰"宗经"言说问题意识的还原,对"宗经稽古"陈述策略诡谲性的解构,召回由于陈述策略的诡谲而被逐出"在场"的"文能宗经,体有六义"真正想要言说的与现实实践密切相关的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文学研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走进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并很快取得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研究专著,为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本文围绕着女性文学研究者理论自觉这一目标,以西方两次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理论为参照,结合我国女性生存经验与女性文本阅读经验,对其中所提出的理论问题展开思考,提出了女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研究理路,并且从方法论的角度把女性文学研究中几个关键词"女性经验"、"性别"、"言说主体"放在现象学、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的理论框架中进行一些基本的辨析和界定,力求达到女性文学研究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6.
"知人观"是孔子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构成,它是孔子从"为师"和"为学"两个不同立足点出发而形成的一种事关言说和接受的经验之谈,其具化于言说和接受两个层面.孔子的理解虽然不专对文学,但因为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渗透和影响,加之后世许多理论家有意识的文学化改造,所以他的思考对后世文论思想还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体现于作家--作品品评风尚和知音论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7.
雪潇以言说的激情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日常生活"意象系统,又自觉地维护着诗意的言说方式及其言语世界.在文学教育偏重于"史"而逊于文章性情的接受语境中,他通过语言变形、比喻生发、理论阐释等多种方式,探寻诗歌行为与读者接受之间的"交往通道",并藉由读者对"梨花体"诗歌的误读现象,寻求大众与接受、诗题与诗行等关系的"意义空间",从而以退守的方式显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审美"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8.
樊裔华 《阅读》2016,(4):52-56
当下,语文教学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究其内在机理,儿童语文学习的方法、途径有四个字是离不开的,即听、说、读、写。听、说、读、写是两个管道四个向度。第一是有声语言的管道,第二是无声语言的管道。有声语言的管道由两个向度来完成,一是听,二是说,"听"是输入机制,"说"是输出机制。读和写是在书面语言、文字语言方面的两个向度一个管道,"读"是输入机制,"写"是输出机制。这符合我们语文学习的两门基本功:"语言实践"和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多孩子语言发展迟缓、停滞,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本文主要以一位近五岁名为帅帅的孩子为例,阐述了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训练中,是如何从一个没有任何有意义发音的孩子,训练成有仿说性语言的孩子的。此文详细论述了训练孤独症儿童语言的三个步骤,一是要科学拟订训练计划;二是要科学运用训练方法;三是要科学评估训练结果。着重强调的是,在科学运用训练方法中,主要论述了要想让孩子开口讲话,就必须对孩子进行四个方面的训练,即:指令接收训练、模仿技能训练、模仿转移训练和口型及发音训练。如果这四个方面能做的好,孩子肯定能向无语世界说"再见"。  相似文献   

10.
"诚与爱"穿越了鲁迅所有的文字和语言,是鲁迅文学的一个原理性的存在。本文分析了鲁迅文学中"真诚与挚爱"精神的产生及根由、文学创作态度以及实践过程中真诚与挚爱的具体体现,力求重新挖掘一个伟大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文学态度。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学、文学史、符号美学等理论基础之上,可以见出"天人合一"观在中国文学中的形形色色的物化形态,即自然语码.中国文学的自然语码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而且是一种有意味的"语言形式".其中(1)沉淀着中华民族亲和自然、回归自然的集体无意识;(2)印证并物化着人与自然的"同胞物与"的关系;(3)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理想和终极取向.  相似文献   

12.
博雅教育及其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大学教育改革提出的"博雅教育",旨在实现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核心,英美文学即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实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因为文学教学以文学为依托,既训练语言能力又培养人文精神;英美文学则通过英语语言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是英语语言艺术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整合体;英美文学教学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精神培养,方得以实践现代教育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博雅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写短篇小说,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描写出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可是,要想使短篇小说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依靠什么来完成呢?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语言与环境问题。 语言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斗争的工具,当然,语言也是我们用以从事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高尔基说:语言和事实、生活现象构成文学的材料。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但是语言本身是无感情色彩的,也是无阶级性的,它的交际功能只有在特定的使用语言的典型环境中才能实  相似文献   

14.
"灵性"是一个关于精神品性的概念,灵性诗歌是属灵生命的内在话语,任何精神品性都会物化为某种言说上的独特情态,一定会表现在它的言说语法上.灵性诗歌有谦卑的言说态度;灵性诗歌的拟想言说对象是指定性的,包含着对惟一者的明确指认.性灵诗歌以对惟一者的"信"作为根本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话语体中表示"用言语表达、说明"义,现代汉语中用"说",古代汉语则主要用"曰"表达。纵观历史,秦汉时期主用的是"曰";魏晋至宋元时期,"说"作为这一意义仅偶有见例,"曰"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元朝至清朝时期,"说"在大量文献中已经取代了"曰",然而在书面语较强的文献中,"曰"依旧使用较多;及至新文化运动后,"说"才确立了其主导地位。产生这对常用词历时演变的原因有外部原因,如社会因素、民众心理等,决定因素还是语言内部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 ,其中的文化背景是翻译中的难点。英语习语在翻译过程中一般采用传统直译和意译的方法 ,但存在一些不足。直译和意译只是语言层面的技巧和技术 ,应该从跨文化的角度 ,用归化和异化的文学策略来解决习语这一特殊的语言、文学现象的翻译难题 ,使原文和译文达到对等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文学特性的认识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文学的特性就在于它的形象性;一种认为文学是人学。近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了新的发展。人们觉得“形象说”只从形式着眼来规定文学的根本特征,认为文学和哲学的内容一样,却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反映形式,这就违反了内容决定形式这个辩证法的规律。对于“人学”说,人们没有彻底否定它,而是认为它较为宽泛、笼统,缺乏科学的具体规定性,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而便有人在“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基础上,作了  相似文献   

18.
《逻辑哲学论》虽然关注和解决逻辑哲学问题,但重点却是一本伦理性质的书,它把对语言逻辑的思考与形而上学的生命伦理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解决何为言说以及言说如何可能的问题划出思想表达即语言的界限,以显示出不能言说的东西或领域,从而告诉人们正确对待世界的方式,因此安顿生命、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性艺术品,其特征主要在它反映对象的形式。对文学进行分类的依据应注重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主要是文学文本在语言运用上的相似性。文学体裁是由文学文本语言运用的相似性进而影响其结构模式和形象塑造的类似而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形式规范。从文学体裁的语言运用特征即可看到文学文本的语言自身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文学体裁的四分法,即注重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来分类,具体划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含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本文对这四种不同形态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运用上的特征进行探索阐释。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讲求意境和性灵,非模糊语言难以完成表达的使命;中国文学是“诗中之诗”和“画中之诗”,这使使用模糊语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