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在论述信息共享空间(IC)实现目标和构成模型的基础上,指出IC规划与建设的步骤和实现方法。分别从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3个组成部分,详述在规划与建设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馆舍空间、硬件配置、资源建设、软件配置、虚拟环境建设、组织与管理、人员与培训和服务质量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论述信息共享空间(IC)实现目标和构成模型的基础上,从物理环境、虚拟环境、人文环境建设和IC内部组织管理、人员培训以及服务质量评价诸方面讨论了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IC规划与建设的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及其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共享空间(IC)是指以读者为中心,通过物理层、虚拟层和支持层建设,构建多类型服务区,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IC)理论研究主题,包括概念、模式、治理和评价、发展方向以及IC与LC、Lib2.0的关系等,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为我国的信息共享空间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学图书馆IC规则与建设:理论基础、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IC实现目标和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针对我国未来高校图书馆IC规划与建设的构建模式、实施策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信息共享空间内部物理、虚拟和人文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原则以及IC内部组织管理与运行模式、人员培训以及服务质量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站式服务、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协作学习研究等是IC的核心理念。IC信息资源建设应着力构筑合理的信息资源空间布局,强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开发,重视OA资源的组织与整合,并努力构建面向用户的IC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共享空间(IC)是集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服务为一体,在同一个空间内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信息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的IC大都属于图书馆整合型IC,存在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智力资源支持等问题.文章认为构建基于阅览室的IC,具有弥补整合型IC的缺陷、促进阅览室服务模式改革等积极意义,是当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IC模式.构建阅览室IC要遵循适用性、整合性、互补性等原则;分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三个层次进行具体构建;在构建和运行中应注意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和质量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论述信息共享空间(IC)理念构架的基础上,分别从空间、资源和服务三个方面,详述大学图书馆IC建设中馆舍空间、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设备资源、人员与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并论及上述三个方面在组织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整合问题,最后提出IC能够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IC的产生及涵义,IC的构成及IC提供的服务,详细论述了IC的规划和建设,同时探讨了我国IC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IC)的概念、理念,具体分析了高校图书馆IC的要素及构建模式.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日,对IC构建发展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从IC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IC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十二五规划,结合上海外贸学院图书馆发展现状,对其中的信息共享空间(IC)的规划与建设进行了探讨,主要从组织管理、空间布局、资源建设以及服务构建与整合四个方面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1.
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信息共享空间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问题,在案例调研基础上阐述和剖析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组织模型特点、组织结构运营、人员配置与管理等相关内容,并对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提出建议。研究旨在为我国大学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信息共享空间(IC)是开放获取运动背景下兴起于北美和欧洲等地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和新型服务空间,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三层结构,为用户提供集参考咨询、信息素养培养、学习、协作和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2010~2011年国内对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Web2.0环境下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黄付艳 《图书馆》2012,(1):96-98
信息共享空间(IC)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正逐步被各高校图书馆所采纳,其服务评价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笔者建立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本文试图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IC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国内外六所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进行调查、实例分析与评价比较,得出信息共享空间的评价结果,为组织机构、专家学者、用户以及工作人员准确评价IC与推广IC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12,自引:4,他引:112  
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的概念、模型、特点与发展,分析了美国大学图书馆IC实施状况,论述了IC对我国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五点启示:IC已成为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馆舍建设应融合IC理念;建立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非常重要;人员素质和结构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评价与跟踪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Book selection has been a rather neglected area of professional concern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IC) Libraries, where there has been a review and reorganisation of book selection practices. The new system harnesses the subject expertise of both Departmental and Central Library staff. This article describes current selection practices at IC, highlighting the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to the selection of listed textbooks as compared to other monographs. There is also a consideration of the role of users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and of the use of current awareness tools.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electronic servic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近年来国内高校兴起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热潮。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资金短缺问题、收费合理性问题、理念与服务问题、业务重组、人员融合与管理问题、开放时间问题、服务质量评价问题及方法等。面对这些问题主管部门应该争取各方支持采取多种对策共同应对,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则是有效应对各种问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点及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开展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并从信息共享空间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挑战,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来建设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构建适合信息共享空间的信息资源体系及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管理的挑战等5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IC2:一种全新的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和 “创新社区(Innovation Community)”两种IC服务模式的进行互补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IC2,并介绍IC2提出的背景、基本内涵、主要特征、预期目标和组成要素,而后对IC2服务模式的基本框架结构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信息共享空间评价的目的、意义、对象、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案例,探讨信息共享空间评价的应用价值。认为好的评价是保证信息共享空间良性运行、实现闭环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2期本期话题“信息共享空间”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评估与评价信息或学习共享空间(Information/Learning Commons,简称IC/LC),不仅对管理者和用户明确建设目标、评判IC的价值或效果、衡量满意度、保证IC良性运行,提高IC服务水平等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为管理者、投资人及监督、考评部门实施有效管理以适应时代变革提供科学依据,它贯穿IC(LC)规划与运营的整个过程,是IC规划与实施中最为重要的一环。IC的评估与评价需要科学的调查与调研。该文探讨了调查与调研在IC评估与评价中的应用问题,认为调查与调研对于评估与评价IC规划与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