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坦率地说,笔者反对如此一说,即把课堂诠释为一个“舞台”,把老师和学生分别比喻成“导演”和“演员”。“导演”之与“演员”,这一说法看似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但难免已滑向“表演秀”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时下,有人把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理解为当“导演”,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尽管“导演”也有引导的含义,但其目的是根据已经设计好的剧情,引导演员放弃“自我”而去适应角色,演员表演得越好往往越没有了自我。教师教育的目的则恰恰相反,是根据现实生活,学生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自由发展自我,而不是让学生放弃自我去“演”设计好的角色。教师的“导”是一种点拨,一种启迪,甚至是一种暗示,一个眼神。   现实生活不是演戏,教师要在现实生活这个大舞台中为学生充分自由发展导航,必须要做个好观众而不是好导演。一个好的观众,…  相似文献   

3.
一、课堂提问要巧妙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会讲,更重要的是会导。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高明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好演员,更应该是一个好导演。这就是要求教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富有成效的教学不仅决定于教师对教材居高临下的认识水平,更决定于教师对教材深入浅出的组织水平,把教材、教案这些静态知识的集合转化为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引导艺术。教学是通过知识内容,语言动作,姿态情感等获得讲授效果的。因此,具有舞台艺术的特征。正如波利亚所言“教学与唱戏有许多共同之处”,教师是集演员、编剧、导演于一体  相似文献   

5.
卢洁莹 《中学教育》2002,(11):22-24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 ,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和教育素养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问什么 ?如何问 ?这里颇有一些学问和艺术。然而 ,提问并非总是有效的。本文认为 :有效课堂提问需根据教学内容从“三个”方面设问 ,遵循“四个”原则 ,在提问方式上应作到“五个”结合。一、问题的设计。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复活》的创作时说 :“我的小说的每一个情节 ,不是独出心裁 ,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课堂提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把课堂提问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准备 ,像编剧和导演一样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每一个问题。1.在…  相似文献   

6.
一、课堂提问要巧妙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会讲,更重要的是会导。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高明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好演员,更应该是一个好导演。这就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部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必须要求教师的提问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擅长设疑、擅长提问。  相似文献   

7.
一场场成功的舞台艺术表演,离不开故事情节生动、波澜起伏的剧本,也离不开导演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更离不开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讲台"犹如"舞台",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其作用如何发挥?其角色如何分配?谁是编剧,谁是导演,谁是演员?无疑,由教师"主持"的每一堂课,其实就是一场场"演出"的舞台。这个教学的"舞台",同样离不开教案的整体设计者、教学现场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融入者。而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融入教学,就需要教师集编剧、导演、演员能力于一身,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深化课堂。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是目前教师及教研员评课发言、撰写教学论文以及教育网络传媒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句话。这句话最初是哪位专家学者提出来的,已无从考证。但它的由头众所周知——曾经,因为反对教师"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弊端,有人把教师讲的多、学生被动听课比喻成"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实施课程改革以来,为了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开放性,又有人一下子滋生出"教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有人把教学活动比喻成演戏,学生是戏中的演员,而教师则充当着导演的角色。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他们的能力,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当好导演,充分发挥“演员”的特长和技艺,使演出成功,这就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所在。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这是一个大题目,它涉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肖象=形相+性格”质疑──就“肖象”与“形象”的含义与张劲松、孙敬伟商榷四川遂宁市川北教育学院赵文俊张、孙二同志在《谈“肖象=形相+性格”》一文(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4年第6期)中,把“肖象”的含义概括为“由表及里、彻里彻外的人物思...  相似文献   

11.
周振芳 《江西教育》2023,(18):66-70
<正>写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文章增添不少色彩。数学教学中运用修辞手法或带有修辞效果的各种方法,也能为课堂增添不少情趣,让严谨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原理、规律,学活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一、用“比喻”形象说理低年级的课堂上少不了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如书写“2”时,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2像什么”。学生回答:“像一只小鸭子,像一个倒挂的钩。”教学“7”时教师问学生:“7像什么?”学生回答:“像一把镰刀,像一把手枪,像爷爷的拐杖。”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写数字,轻松有趣。  相似文献   

12.
白玉 《甘肃教育》2002,(3):30-31
由美国的大卫·艾伦等人创始的微格教学是旨在改革学校教学而设计的一种新方案,是微缩教学格式的一种新方法。它的内容和具体操作程序是:选定一名教师或受训者及四名学生,在开放的自我安排的课外场所,教师用学生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以5分钟的时间讲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概念,四名学生用“2+2”的方法(英文叫做“2+2focusedfeedback”,意思是,学生对此教师的教学提出两条优点和两条建议,只限四条)评定教师在5分钟之内的教学。提出四条以后,将这些优点和建议反馈给该教师。教师在下一个5分钟之内又将得到新提出的建议与优…  相似文献   

13.
董琦 《河南教育》2004,(10):25-25
人们常把师生之间知识量的比例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意思是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笔者以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惟一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4.
“课例”是全方位、多侧面地体现教师研究成果的主要方式。它以问题的发现、解决、讨论为线索,展现一节课或一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与“案例”相比,课例是教学实际情境的叙述.是师生对话的描述,是列举式。注意,案例不是一般的课堂实录,而是一个例证,必须有典型性,必须有观点,这样才能体现其研究功能与价值。课例的表现形式可以参考以下几种:(1)教学设计+教学场景+教学反思:(2)教学设计+教学片段+教学反思;(3)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例+专题反思。形式不拘,可以自由创造,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5.
“数词+量词+中心语”是汉语常见的数量短语结构,而“一(半、几、两)+量词+中心语”结构因其数词仅限于“一(半、几、两)”而有其特殊性。在句法特点上,表现为:具有能做谓语和补语的句法功能:结构之间能够插入“的”;量词不能重叠;数词“一”不能省略;与“不”或“没(没有)”构成否定格式;能够用于“连……也(都)……”句式;结构在形式上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存现句的形式。在语用特点上,表现为:结构中量词具有的形象色彩;结构的消极意义;结构表示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景——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的探索过程,把数学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用的数学理解的场所.需要教师具备编剧的本领、导演的才能和演员的素质.特别是掌握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艺术.  相似文献   

17.
普遍认为,“程度副词+N”(N为名词,下同)中的“N”是有选择性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顺序是:抽象名词〉个体名词〉专有名词。据考察,“很+有+N”是“程度副词十N”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很+有+N”又是由“有+N”前加“很”而来。那么,这些结构中的“N”应该具有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中有“面镜”和“透镜”的知识点,这些都是讲光线的问题。世界万物之间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把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比喻作“光线”,物理学上的“光学”知识的一些原理作比方用在新课改的教学实际操作中知识的传递、传播过程很贴切、形象。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运用“透镜”原理来指导工作,也许会有另一番的新意境。  相似文献   

19.
“NP+VP+得+NP+VP”结构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P+VP+得+NP;+VP”,如“张三打得李四站不起来”、“他吓得小孩哭了”等,第二类为“NP;+VP+得+(NP.’s)NPi+VP”,如“他兴奋得脸红了”、“他走得脚疼了”。虽然两类就看上去相似,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从“复习——引人——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景——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的探索过程,把数学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用的数学理解的场所.这需要教师具备编剧的本领、导演的才能和演员的素质,特别是掌握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