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们习惯把小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分别称之为二类课文和三类课文。二、三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课数的比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适当增加。这种教材编排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纲》指出:“对于阅读课文,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对于独立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读后适当检查阅读效果。”然而,多数教师无视大纲要求,把二、三类课文一律上成讲读课。这样就使二、三类课文教学长期偏离大纲要求,严重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为使二、三类课文的教学贴近大纲要求,把培养自学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对二、三类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阅读课文运用“考查法”,独立阅读课文运用“自测法”是可行的。考查法的教学过程是: (一)教师设计问题。根据阅读课文的特点和训练的重点、难点,教师通过认真备课设计出难易适度的若干问题,并在课堂亮出。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理念,其中,“阅读教学须抛弃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已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同。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感悟”的误区,以致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误区之一:读的时间不充分,急于让学生感悟。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只有充分地感知对象,才能心有所悟。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课文,首先应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课文。然而,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初读课文仅几分钟,甚至有的还没有读完一遍课文,教师就匆匆打断他们的阅读,要求他们谈谈对课文的感…  相似文献   

3.
【问题呈现】 案例一:《在仙台》中的“颇受优待”内涵较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解时.教师告诉他们:只要认真把课文读读,自然就理解了。于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课文。既而教者引导交流.渐渐地似乎“理解”时.一学生又提出:“老师.我觉得.鲁迅在仙台吃着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住处蚊子又很多,根本说不上什么优待。”此刻,老师有些不耐烦了.生气地说:“这是你的看法!其他同学都认为是优待。”那学生满脸通红.委屈地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4.
一、“书声琅琅”与“鸦雀无声”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这次语文课改对课堂上的朗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师满堂灌、用繁琐分析代替学生阅读的现象得到了克服,语文课堂出现了“书声琅琅”的可喜景象。但也产生了另一种偏向,那就是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个人阅读,用朗读代替默读。我们常看到课堂上有教师这样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显然,这“齐读课文”的方式与“思考问题”的目的发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5.
一、何为“扶放’”阅读课文,是安排在讲读课文之后的半独立阅读性质的文章。“半独立阅读”,就是有“扶”有“放”,“扶放结合”。“扶”就是教师引导、讲解与小结。“放”,就是学生自学和知识的运用。阅读课为对么要“扶放结合”呢7就阅读课文的作用来看,教材安排阅读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本组讲读课文中重在训练的语文基本功在阅读中加以运用,逐步形成阅读能力。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就阅读段文内容特点来说,多数简单易懂。这两点决定了阅读课文的“要放”与“能放”。而就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是循序…  相似文献   

6.
一、导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爱学乐学,才能促使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把某些教学片段适当地改成课堂剧,让学生“唱一唱”、“演一演”,可以增加教材的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导读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例如:一篇课文、一段资料,有的学生读不进去,有的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知道文中“说”了点什么。这样的学生最缺…  相似文献   

7.
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认真读书的习惯,使其爱读书,善读书。这类课文的教学,应该体现放手让学生自学的精神。“放手”,但不能“撒手”。教师在学生阅读时要加强主导作用,既不能盲目地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又不能东鳞西爪、抓不住重点难点无的放矢地乱“指导”一通。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编排阅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把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它与讲读课文不同,主要是凭借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同时,又把思考练习题作为衡量学生阅读效果的依据。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启发、诱导,或组织学生对论,以疏通阅读障碍,从会读到读懂。一、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要读征文章,白先必须会读文章中的字。因此,思喜练习第1题明确要来学生“蕾讲章读课文’。同读课文中的字,绝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9.
听到一位学生说:“昨天迟到了,被罚抄两遍课文。”又一位学生说:“上午因在课堂上讲小话,被老师罚抄课文三遍。”学生说的是实话。时至今日,有的教师仍把罚抄当作教育学生的“法宝”:作业未做完,罚你把某课生字词抄五遍,作业出现某些问题,罚你重做两遍。据笔者调查的30个学生说,他们都有被罚抄经历。  相似文献   

10.
误区之一:课堂教学—— 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决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常常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每次所问的问题基本上类似。语文教师按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没有真正用心去感悟课文,他们所“读懂”的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学生“读懂”了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参加了全市中学语文教师说课大赛。其中一个青年教师在说自己设计的课时.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深深思考。他说:“阅读教学,教师应该事先不设置问题,如果事先设置问题,那么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会被问题束缚,阅读课文时整篇课文就变成了一个问题;而事先不设置问题,放开让学生自主阅读,那么学生得到的就是一个整体的感受。”多么朴实的话语,富有教学的心得、  相似文献   

12.
权云 《甘肃教育》2013,(24):94-94
《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为略读课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地流露着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融人到课文所描述的绵绵的思乡情境中,语言要饱含深情,充盈着赞美与爱恋,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爱乡”气氛.“以情激情、以情燃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人情入境地阅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各册语文课本的各个单元中,几乎都有一两篇是作为阅读课文编入的。这些课文,按照课本编者的意图,可以在课内用较少的课时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指定在课外阅读。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教师如果指导得法,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提高得快些。这里以《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为例,谈谈我们的想法。我们分析了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便利条件:一,这课生字词不多,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花时不多就可以掌握。二、故事性比较强,个性化语言比较突出,大多数学生通读两遍,就可以掌握并复述  相似文献   

14.
一、多“阅”。过去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拘泥于“教参”的课文分析,务必把教参的一字一句讲给学生听,所以总是不放过课堂的分分秒秒,把文章每句话都精讲、细讲。其实,学生对课文还是一知半解,只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感悟、自我品味文章的大意,也才能使课堂教学得以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听二年级语文教师教独立阅读的课文《丁丁和小飞机》。在讨论课文后面最后一道题“丁丁长大了会开飞机吗?为什么?”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丁丁长大了会开飞机。”有的说:“丁丁长大了不会开飞机”。教师也表示:“丁丁长大了会开飞机”。从一年级起就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让他们各自抒发感情,发表自已的见解,这是很可贵的。但是教师不能就此为满足,应进一步启发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丁丁长大了会或者不会开飞机的原因。实际上,课文一开始就说“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织部分的物理教学,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中要以人为本,着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创造性地学,而不再是“应试教育”下被动地、消极地、程式化地学。必须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要学会自学。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学生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能设法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1.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师根据课本内容拟出几个阅读提纲,结合课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  相似文献   

17.
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密不可分,一个根本不读书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何以能写出“物”“序”分明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的基础。阅读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阅读课文。教师要“少讲、精练、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教师要改变词语解释满黑板,中心思想篇篇讲,写作特点课课抄的呆板陈旧教学模式,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熟记的内容要滚…  相似文献   

18.
《雪儿》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中讲述了“我”为受伤的信鸽“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教学这样一篇课文,我紧紧围绕两个话题让学生探究: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和雪儿有着怎样的感情?我在课前向学生出示了这两个问题,请他们自由读文思考,然后再到课堂上小组讨论,最后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课堂上,我与学生就文本内容展开的对话,让我一遍遍地回味,我向往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所谓“导读”,指的是教师站在“导”的位置上,指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阅读(朗读或默读),让他们在摸索中读懂课文,并掌握读书的方法。“导读”授法常言道:文无定法,有规可循。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可循”之“规”,使学生不仅“闻一以知二”,还能“闻一以知十”。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自读课文,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书才能越教越薄,学生的书也才能越读越薄。例如,我在教《长城》一文时,通过以下…  相似文献   

20.
多角度整体反复,是语文教师研读课文的一种方法.如将一篇课文研读8遍,研读10遍,每读一遍都变换一次视角. 多角度整体反复,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活动方式.如对于一篇短文、一首诗歌,或者某篇课文中的一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地阅读品析. 多角度整体反复,着眼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深入地钻研、品读,表现出教师充分、实在地利用对课文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处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