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礼记·乐记》是先秦儒家乐论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历代音乐教育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其乐教思想有二,其一,音乐与人心的作用与反作用;其二,音乐对社会和政治的功用。总览《礼记·乐记》全篇,可以看出先秦儒家十分重视文艺的社会功用和价值,并不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儒家的这种文艺观充满了强烈的理性色彩,作为儒家经典的《礼记·乐记》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春秋公羊传》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典籍,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春秋公羊传》的作者当是先秦至西汉初的公羊氏子孙及沈子等一批儒生,成书年代当由口耳相传,至汉景帝初年写成定书;流传过程乃成书后,经与《谷梁传》《左传》的地位论战,两败俱伤,渐至衰微,至清代重受重视;其特点是重在释经(以《春秋》为经),对中国历代的政治、文化产...  相似文献   

3.
《易》教作为“六经之教”之一,是孔子和其他先秦儒家王道教化的重要手段,是儒家思想体系建构的形上根据,是儒家通过总结《周易》的政治、学术、社会功能等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先秦《易》教作为数千年《周易》教化传统的发端,在长期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等,不但对儒家、道家等诸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汉代及其以后的思想、学术等也有重要的范式作用,对当下的传统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且主张不必拘束于烦琐的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5.
《大学》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由于它把先秦儒家零散的道德政治学说集中概括在一起,提出了一套自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己治人之道,使它不仅为封建社会提供了系统的政治哲学理论,而且也为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基本方示。所以它受到了韩愈、李翱以及程颢、程颐的重视。朱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把《大学》提升到更高的地位。他最先把《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为“四书”,并  相似文献   

6.
“郭店简”与“上博简”是近年来较为重要的出土文献。从内容来看,它们收录了一批先秦儒家文献,对于今人了解先秦儒家乐教思想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郭店简”继承了孔子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在化重构,通过“以情释乐”,将情感树立为音乐得以产生的形下本原以及乐教得以生效的前提,深化了儒家乐教的内在转向;第二,“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收录了一批极可能是孔子本人对《诗经》中诸多篇章的解读,能对今人探析孔子所说“郑声淫”的含义、郑声与郑风之关系等重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于儒家而言,内圣外王作为修身立命的境界由来长久,其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对于今人,内圣外王的最为典型的论述和认知则是《大学》《中庸》发出阐明的,所以要理解这一儒家的根本思想则必须理解《大学》《中庸》二篇,而理解《大学》《中庸》二篇又必须对于《礼记》以及朱熹的订正有着一定的了解。故在此将会介绍《礼记》开始,同时探讨《中庸》《大学》二篇在其中的地位,之后对于《大学》《中庸》二篇的内容加以叙述,最终来讨论内圣外王的相对意义。  相似文献   

8.
先秦两汉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为孔子首创、孟子荀子确立,经《易传》而变易,至《中庸》、《春秋繁露》逐步神秘化,王充则拨乱反正。在近七百年时间里,它经历了从君子到圣人的重心转移、从人本身到以天道观、人性理论为基础讨论问题的演变过程,并启迪我们思考做“宇宙之人”,关注重塑人性的当代课题。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思想以仁、义为核心思想、以礼为行为规范,以圣人、君子为理想人格;在追求治国理政、自我完善的同时,先秦儒家还提出了榜样示范、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等方法,以激励和引导人们的品行。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而且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强化、巩固民族心理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记》以先秦儒家学派的学习经验为基础,第一次比较完备地提出了立志不反、勤学、循序渐进、藏息相辅、取友观摩等学习原则,为学生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韩非作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人孔子被异化为:表面符合儒家,实际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一反儒者形象,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文学形象,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具有政治、文献、文学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政坛,大致可分为,魏晋南朝与北朝后期的禅代政治;十六国至北朝前期的胡主汉臣的"联盟政治"。前者出于其政治需要对《论语》特定篇章的某些文句进行化引和对《论语》道德伦理观念及其思想范畴(礼让)进行征引与利用、歪曲;而后者对儒家经传尤其是《论语》的引用,则相对全面、真诚。  相似文献   

13.
《论语》和《仪礼》等孟子以前的儒家文献都对基层治理有所关照,士君子是实现乡治的动力之源;而《孟子》中少量关于基层治理的讨论,都是从王国政治的角度展开的。孟子从“性善—仁政”的逻辑出发,将治道的主体赋予君主。面对战国中期剧烈的社会变革,他不惜对儒家政治学原旨做出改变。孟子忽视基层的治理,在战国儒门各家中比较少见,在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中也非主流。但孟子的“上行”政治路线,为儒学作用于国家政治打开了局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王守仁揭示"致良知"的心学宗旨以来,以及王门弟子对王学的大力传播,通俗文学性质的明代小说,数量与质量也在快速地发展。综合观照明代至清前期的经典小说,会发现这些小说的思想主旨隐隐有一条心学的线索。《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所宣扬"王道"与"霸道"理念的对立,近于先秦孔孟的儒家伦理;而《水浒传》通过宋江形象表达了对传统伦理"忠义"观的怀疑。《西游记》则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形象嘲弄了名、利等"人欲",但没有将之完全否定;而《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则是"人欲"极端恶性的大暴露;因此,如何超越"欲"与"情",是《红楼梦》的思考主题,其最终指向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禅宗"空境"。  相似文献   

15.
《学记》指出教育具有化民成俗的政治和社会功能,教育在人类发展进步中具有重要地住。《学记》总结了先秦儒家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学的六大原则和方法:乐学原则和方法、循序渐进原则和方法、知识内化原则和方法、启发诱导原则和方法、长善救失原则和方法、教学相长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先秦儒家行政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传统行政伦理思想主要表现表现如下:行政伦理的指导原则———循"道" 行政伦理观———以"礼"治国 行政伦理规范———厉行节约,清正廉洁 忠职敬业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平政爱民 尚贤使能,知人善任等,探析这些古典行政伦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伦理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一文中说:“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在列举的人物中,孔子就是一个。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哲学思想上他提出重人事、轻鬼神的主张,重视人的作用;在政治上他主张仁政,反对暴权,认为“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子》)这些都是有利于人民的进步思想。因此,孔子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专用文体,其规格很严,未闻有广义、狭义之别。邢文所举《恒先》第五章两段文字的句子结构、词性、字数都是明显不相对的。明清评点家,往往把一些先秦文章说成暗含八股文笔法与程式,然而并没有说那就是八股文的"滥觞"。  相似文献   

19.
谈《论语》的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的主要著作。它内容广博丰富,集中体现了孔予的思想观点,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统治者和文人甚至下层百姓的喜爱.历经千载,经久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自身反映出的那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的思想观点具有时代延续性外,其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凝重洗炼的文风、谨严透辟的说理和丰富多采的修辞手法,成为后人写文章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先秦"六艺"教育中的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先秦"六艺"教育中的"礼"、"乐"、"射"、"御"均与体育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先秦时代"六艺"教育中所具备的丰富体育内容,从而折射出先秦时代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效融合以及体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这对我国当前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