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我国档案部门档案文化创意服务的开展.同时,国外档案部门将发源于美国档案学界的档案多元论应用到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开发中.档案多元论视域下,档案馆应立足档案来源主体多元,吸纳多门类档案资源;立足档案本质属性多元,引导档案馆、社会与公众共同开发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立足档案价值实现方式多元,提供多元化用户需求导向文化创意服务.论文以我国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开发为例,制定尊重少数民族档案来源主体身份的档案资源建设战略,建立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创意服务的开发模式,设计满足多元用户需求的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创意服务方式成为新时期我国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张玉昭 《档案与建设》2021,(2):37-40,13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是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的新形式,为档案资源开发模式转型提供了新契机。在梳理多元主体关系对其重新进行角色厘定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开发与建构社会记忆的框架,包括档案主管部门主导下的协同参与、档案开发部门引导下的开发深化、公众交流合作推动下的知识转化和多元主体行动下的社会记忆构建四个阶段,并从主动开放数字档案资源、协同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库、以信息技术优化开发效率和完善多元主体权利保障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郑世通  于瑜 《档案管理》2023,(5):99-101
红色档案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如何通过多元主体协作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个备受学术界关注的话题。研究基于协同论视角,聚焦高校思政课这一特殊教学场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梳理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课多元主体协同的序参量、伺服量和自组织框架,提出了构建从搭建顶层设计、聚焦教学场域到凝聚多元主体的架构模式,为各主体凝聚共识,打造政府、高校、档案部门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档案资源深层次开发的最新模式,是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文章首先从主体需求和客体需求维度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其次对开发优势及开发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确定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借助管理学中siPOC模型构建出我国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模式,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以及其他地域特色档案资源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实施多元文化整合档案课程是必要且可行的。本文在探讨民族档案文化与档案课程整合的目的、意义、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整合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几点设想:发掘利用民族档案文化资源,构建民族地区档案课程的开发模式,探索民族档案文化进入课堂教学的策略,加强多元文化整合档案课程的研究,开展民族档案文化与档案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环境下众包模式凭借其创新性、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基于众包模式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优势,构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模型,提出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众包实施路径: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搭建众包平台、制定众包建设标准、强化众包质量控制和创建档案资源合作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7.
多元主体参与是档案治理的核心要义,也是检验档案治理成果的重要标准,然而目前相关问题的研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通过引入整合治理理论,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分析框架.基于整合治理的理论模型,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档案治理的机制,明确主体身份,将其分为档案主管部门、国家档案馆、社会组织与个人,分别归纳其角色、愿景与功能;并设计可行的实现路径,即以档案主管部门为主导,同时建立以公共规则为基础的刚性机制和以社会资本为基础的柔性机制,共建多元档案资源体系,鼓励多元主体的业务参与,通过市场化机制释放效能,坚持主体能力的持续优化,在数字技术支撑下保障监督与沟通.  相似文献   

8.
对家庭建档策略的研究旨在优化档案实践,为丰富档案社会化理论提供参考.论文以案例研究法对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引领的家庭档案建设实践进行梳理,解析其主要成果、特点与不足.基于对澳大利亚实践,本文提出,我国的家庭档案可在现有建设成果的实践上进一步构建多层次制度、建设协同主体机制、深入精细化的资源开发、与国家历史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赵焕林 《兰台世界》2012,(25):1+4-5
辽宁省档案局(馆)长赵焕林在全省档案编研与地域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这次全省档案编研与地域文化建设研讨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档案局近期的有关要求和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总结交流全省档案编研工作经验,以服务地域文化建设为重点,研讨深入开发档案文化资源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全省档案编研工作的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工作在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颖  李桂英 《山西档案》2023,(6):95-102
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索发现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提升空间,从完善顶层规划、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加强京津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升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成果的吸引力四方面提出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关键策略,有助于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相似文献   

11.
屈强 《兰台内外》2024,(11):25-27
为了探讨数智时代数字化文化档案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与建设路径,研究分析了数字化文化档案资源特征、时代价值及开发路径。研究以数智时代背景为基础,分析了数字化文化档案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数字化进程在文化档案资源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数字化策略不仅可以提升文化档案资源传播效率,还可以增强公众文化参与度,推动社会文化建设。通过构建多元化参与主体,提高文化档案资源开发质量、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文化档案资源开发智慧化、创新文化档案资源表现形式,发挥文化档案资源价值功能等策略,可以实现数字化文化档案资源高质量开发,充分发挥文化档案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红色档案资源见证了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延续红色文脉的精神财富。红色档案资源的选择、采集、组织、存储、管理和利用的实践活动催生了馆藏实体资源建设模式和红色档案数字资源建设模式。本文依据叙事传输理论,在总结和反思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从主体层、资源层、活动层、呈现层构建了以馆藏机构为主导,研究机构、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以红色档案资源的组织与呈现为中心旨趣的红色档案资源社会共建模式,并从建立协调机制、完善法规标准、审核叙事成果、重构叙事表达四个方面探索该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邹燕琴 《档案与建设》2018,(7):13-16,20
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集中反映了地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传承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论文通过考察国内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现状及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数字档案资源案例,从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思维、开发主体、开发信息及开发方式4个方面系统剖析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从多主体合作构建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库、商业化开发实现地方特色数字档案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和数字人文技术促进地方数字档案资源公共服务3个维度探究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路径,为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承载着地域文化的记忆基因,反映了特殊时期的文化记忆,具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从社会记忆构建的视角,以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抢救和保护"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并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事件为案例,探索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与传播路径。研究发现: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整合,体现了由组织记忆向公共记忆、碎片记忆向整体记忆、固化记忆向活态记忆的转型,而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探索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资源的产业化、国际化和多媒体传播路径,大大推动了苏州丝绸记忆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档案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分子,同时档案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发展、保护与传承过程的保障性客体资源,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发展的进程与记忆的传承.档案工作在城市文化构建中呈现出建设性、发展性、记忆性的价值,并承担着客体资源保障、主体团队建设、城市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使命,其责任的履行建立在系统的法治规划、精湛的管理策略、专业的人力资源以及充足的资金投入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张彤 《山西档案》2012,(Z1):7-8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档案文化建设的一些问题,从档案文化的概念、目标、思路三方面展开话题,主张加大档案宣传教育力度、构建科学的档案资源体系、科学制定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法规体系、加大档案学理论研究力度、处理好档案文化建设与其他文化建设的关系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档案文化是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档案资源进行解读、编研而升华出的档案成果。伴随着记忆工程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发展,档案记忆逐步成为研究档案文化的全新视角。在城市档案管理中,档案记忆承载城市的文化,通过文化同构等方式为城市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档案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传承,档案文化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论文引入人类学"年代-区域"理论,以滇藏交界区域为案例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研究,强调文化特质之间的有机联系、变迁规律及与之吻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独特性的形成,认为在档案工作中应构建整体观,重视边缘地的流变类型,关注多元文化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年代-区域"理论强调的动态性和整体观与档案学"文件双重价值论"及"新来源观"理论相契合,在档案资源整合中充分发挥档案机构的能动性,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细节、打破条块分割,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是增加档案工作深广度的有效尝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文将研究视野投入受忽略的乡村领域,以浙江省畈田蒋村为个案,考察了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践图景,并以社会认同为视角分析了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践绩效,尤其在强化身份认同、秩序维系和集体认同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内生性文化资源,乡村档案文化是一座亟待挖掘的社会认同富矿,具有构建社会认同的独特优势。由此,论文提出了乡村档案文化建设需要立足特色与适度对接产业、强化借力与多元协同以及发挥村落自组织积极作用等若干启迪。  相似文献   

20.
构建资源丰富、门类齐全、清晰有序、精品迭出的优质档案文化资源库,是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战略的资源基础,更是打造特色馆藏和构建"五位一体"功能档案馆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档案馆优质档案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方法和途径谈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