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三维数字测力铅球仪对青少年运动员在整个投掷过程中的施力特征与动作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完整推铅球动作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的作用力曲线与铅球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最后用力动作过程中,合力曲线呈“双峰型”;(2)在最后用力开始左脚着地瞬间力值逐渐增大,到右腿蹬转使运动员身体由侧对投掷方向转为正对投掷方向瞬间出现第一次峰值;在推掷臂肘关节夹角约为90°时出现第二次峰值。  相似文献   

2.
推铅球是一项重器械的力量性 投掷项目。是一项集动作速度、力量、爆发力和协调能力于一身的体育运动项目。推铅球是人体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动作,使铅球在离开手的瞬间获得尽可能大的出手速度和适宜的出手角度,以保证铅球能飞行尽可能远的远度。由于铅球重量较重(男子为7.26公斤,女子为4公斤),因此,要想获得优异的推铅球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力量、爆发力、速度和技术发  相似文献   

3.
铅球运动员的成绩要达到高水平,就必须掌握良好的投掷技术。良好的投掷技术体现在正确的最后用力、平稳快速的滑步以及滑步与最后用力的有力衔接三个方面。由于滑步能使运动员和铅球获得预先的速度,因此滑步推铅球比原地推铅球的效果更佳。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推铅球是一项集动作速度、力 量、爆发力和协调能力于一身的重器械力量性投掷项目。推铅球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铅球离手瞬间所获得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由于铅球重量较重,要想获得优异的推铅球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力量、爆发力、速度和技术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推铅球不仅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滑步推铅球过程中?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速度和力量。快速划步以运动员从直立姿势下降、快速启动过渡到一个直线性的制动姿势和旋转出手为特征。下降和启动动作可以使运动员赢得冲力,使运动员可以在一直保持着有力的划步姿势的时候正常的从投掷圈的后部旋转开始动作。教练员必须针对每个运动员的不同特点来为其选择合理的技术模式:选择技术模式,完善技术模式,训练直到达到技术熟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运动员技术解析所提供的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生物力学参数,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了滑步和旋转推铅球技术之间以及不同旋转技术类型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重点研究了铅球本身和运动员身体的加速问题,从而得出了运动员和铅球这一系统的加速到出手阶段铅球最后加速动作序列过程变化特征,为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技术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民主德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对短长攒步推铅球技术(即滑步距离较短而滑步后的推球步距离较长。见图1)不断地进行改善和提高,多次创造了世界纪录,成为世界推铅球技术流派之一。但短长滑步推铅球技术问世以来曾经产生一些争论:有的人认为是靠力量的愚笨的技术;有人认为此种技术仅适用于优秀运动员而不适用于低水平运动员,更不适用于初学铅球技术的中学生。果真是这样吗?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回答是:短长滑步推铅球技术不仅适用于优秀运动员,更适用于初学者,当然包括中学生。在理论上:短长滑步技术比“传统式”滑步技术(即我国教科书规定的和我国绝大多数运动员采用的滑步技术。见图2)更易于取得正确的投掷前的预备姿  相似文献   

8.
前言 推铅球是一项古老的田径投掷项目。从古至今,铅球技术在不断地进行演变并趋于完善,由原地演变到滑步(侧向、半背向、背向)旋转推铅球。目前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被多数运动员所采用,其技术环节是器材的握持方法、预备姿势、滑步、最后用力与维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9.
田径投掷项目有铅球、手榴弹、铁饼、标枪和链球。这里我们以中学体育教材最基本项目之一的推铅球为例,进行扼要的肌肉工作分析。推铅球有侧向、半侧向和背向三种姿势,从技术分析来看,目前以背向姿势较为先进。因此我们又选择背向推铅球(以右脚为蹬地腿为例)姿势作为典型来进行分析。背向推铅球的动作分三个阶段来完成,下面我们就逐段加以说明。一、预备姿势阶段:练习者背向投掷方向站立,上体伸直,  相似文献   

10.
原地推铅球是近些年来黑龙江省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众所周知,推铅球是一个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一个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田径投掷项目。投掷原理表明,铅球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是决定推铅球成绩的三个基本因素。但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出手速度不够、铅球出手角度偏低、最后用力过程“掉肘”等较多的错误动作,而且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影响铅球成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男子铅球前三名运动员投掷最后发力动作技术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重庆优秀大学生铅球运动员对整个推球动作的总体掌握程度较熟悉、各自动作特点明显,其中罗王飞的技术动作较为突出。各时相下的相关运动学指标均未能达到国家大学生运动员一流水平,就出手速度等指标,三位运动员并无显著差异,这说明重庆地区大学生铅球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有较大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2.
再论推铅球的出手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过去,国内外人士对投掷角度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已不存在什么争论了。然而,当我们研究运动员推铅球时关节速度而涉及到这个问题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在推铅球出手角度问题上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我们对国内5位优秀运动员进行的运动生物力学影片分析(参《初析国内6位优秀运动员滑步推铅球技术中身体几个关节速度的变化》郭洁,白小奇),发现他们的出手角度平均  相似文献   

13.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对于少年投掷运动员来说,是一项技术较复杂而又难以掌握的投掷技术。传统的推铅球技术教学,动作过程较长,不利于少年选手的重心稳定和集中注意力。为此,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对铅球有关技术资料的研究,设计了适合少年运动员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其结果取得较好的教学与训练效果。这种教法有利于运动员加快掌握动作并为进一步向先进投掷技术过渡奠定了牢固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旋转推铅球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铅球投掷技术是在发展着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初用炮弹作为投掷器械迄今已有646年之久(其前期用石头投掷已无法考证)。从1860年第一个铅球纪录的诞生到今天也已有126年的历史!回顾铅球投掷运动技术和其它运动项目一样,也是经过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六十年代曾一度出现过半旋转推铅球技术,在当时尚未引起人们重视,一直到七十年代初在国际比赛中才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即旋转推铅球技术。最初,人们推铅球多是依靠背部力量,规定运动员必须在每边7呎的正方形区域内将铅球掷出,由此而演变为现在的直径为2.135米的投掷圈(7呎=2.135米)。继之则是侧向滑步推铅球、半背向滑步推铅球,到五十年代初美国奥布莱恩采用背向滑步推铅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前言为提高我国男子推铅球的技术水平,对我国优秀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相比,无论身体条件还是速度力量等方面都存有差距,自身的技术问题是影响我国男子铅球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人发明创造,该技术是继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之后的新型助跑技术。该项技术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同属直线性助跑技术类型,两者比较起来后撤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实用,助跑效果明显。以个别投掷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教学和训练为实验对象,并在2006—2007年两轮体育专业铅球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两个年级四个班的滑步推铅球和撤步推铅球两种不同助跑技术类型的教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助跑形式,后撤步的助跑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比较能够充分发挥人体的移动速度,同时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也比较到位,助跑效果显著。动作技能的形成较快,运动成绩的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推铅球技术中,经典的奥布莱茵式大概是最好的和应用得最广泛的技术了。而类似投铁饼的旋转推球法,作为一种优秀铅球技术类型又给运动员以选择的余地。那么第三种可供选择的技术就是“退步推”了,这种优越的铅球技术的奥妙是动作连贯且能获得合理的出手角度。爆发力等于力乘以速度,所以在投掷圈中的移动速度是很重要的,应尽可能发挥出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武宪春是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本文采用录像解析系统,对她的推铅球技术动作进行了测试,并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图为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二、研究方法采用M7型摄像机从正侧面定点拍摄了运动员推铅球动作的全过程,数据采集在YLJ-1型运动录像解析系统上进行,并在IBM-PC机上对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三、结果与分析(一)滑步与过渡阶段的技术分析铅球的滑步技术是为最后用力提供适宜的初速度和良好的最后用力前的准备姿势。武宪春左腿摆动的最高速度为4.53m/s,大于黄志红在1990年全国锦标赛中的4.…  相似文献   

19.
所有铅球运动员都能在观看自己投掷动作的录像中受益。如果运动员单凭自己的想象来回忆自己的技术动作是很困难的。但是通过放录像,教练员和运动员就能清楚地观察到投掷者的连续动作,从而有目的地帮助运动员定期回顾、检查自己的技术情况,提出改进技术的方案。另外年轻的选手还可以从看录像中学到规范的技术动作。在教授“帕里·奥布莱恩”的推铅球技术中,许多不同水平的运动员都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即:其一,在滑步时,左臂过早地转向投掷方向;其二,在此时铅球的垂直投影点没能保持在右膝的后面。在练习中,这两个问题不断地给技术动作造成影响,而在看录像的过程中,教练员就可以用清楚的讲解来对其队员加以指导了。  相似文献   

20.
推铅球技术的演变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要点和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铅球运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运用背向滑步技术和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均创造了优异的成绩。而在我国国内铅球比赛中仍然是背向滑步技术一枝独秀。稀有使用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在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中,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也基本是个“空白点”。为了对旋转式技术做进一步了解,丰富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内容,本运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要点和难点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旋转式技术比较符合投掷的原理,与背向滑步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2)旋转式技术以其加速路径比较长,预先速度大。动作自然连贯等技术特征比较适合中国铅球运动员协调性好、爆发力强、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