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再优秀的人也有短处,再卑微的人也有长处。一个人,就是一个长处和短处共存的"共同体"。对己,优秀的人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卑微的人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对人,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妒忌;要容忍他人的短处,不计较。再优秀的人也有短处,所以优秀的人不必自傲;再卑  相似文献   

2.
《楚辞·卜居》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人也莫不如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若能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就会大大提高班级工作效能。一是要“见长识短”。清代学者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知道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善于识别学生的“长”与“短”,并且长中识短,短中识长,才能做到知人善任。知人之长短,第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人。因为人的长短是相对的,首先相对于个体自身的各个方面而言,有短处…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我们的学生被老师这样要求着: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一定要“取长补短”(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诚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我们如果反过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也许会有另一番结果:一定要取长补短吗?我们认为的“长处”和“短处”就一定是学生的“长短”和“短处”吗?即使取了别人的长处就一定能弥补自己的短处吗?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中自己会失去些什么?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更多?脑科学和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  相似文献   

4.
领导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领导科学的内容范围很广,如出主意,作决定、选人才、用干部、调动人的积极性、总结经验、科学安排时间、做好思想工作等等。本文只从高校图书馆馆长用人、处事、运筹时间方面阐述领导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用人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只问人的长处而去经营他,另一种是注意人的短处,用人求全。前一种思维方式能使学校取得绩效,而后一种思维方式,只会使学校弱化。近几年来,我们把“发现并经营教师的长处”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尝试与构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用人制度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之道是一门关于发现人才、选用人才、用好人才的科学,也是一门发掘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领导艺术。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惊叹的。千百年前古人提出的一系列用人思想、用人原则和用人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我的     
人各有自己的长处或短处,请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写出自己的一个长处或短处。文章题目自拟。 [思路指点] 这是北京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写这个题目,应先把握两点:①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②写出自己的一个长处或短处。其中,要特别注意“自己”、“一个”、“或”等词语,它限定了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只能写一个长处或者短处。  相似文献   

8.
校长管理的学问 ,是一门用人的学问 ;校长管理的艺术 ,是一门用人的艺术。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使之心齐气顺 ,形成合力 ,校长则必须学会用人、容人、爱人、励人、律人 ,认真做好“人”字文章。一、要有用人之道治校之道 ,惟有用人。首先 ,校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不用平庸之辈 ,重用创新之才 ,敢于打破“年龄”、“资历”、“性别”、“亲疏”的界限 ,将那些德才兼备、能独当一面、创造佳绩的教职工大胆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来。其次 ,要用人之长 ,去人之短。扬长避短 ,则无不可用之人 ;求全责备 ,则无可用之人。只有任人唯贤 ,而不…  相似文献   

9.
作文题目:它们是好朋友(或者自己命题)训练目的:通过延伸想象和拓展想象加深学生对《骆驼和羊》这篇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程序:一、引导发散,显化内含师:通过《骆驼和羊》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骆驼和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是不对的?你认为怎样做对?请把这句话(出示:,这才是对的。)补充完整,注意不要与别人说的一样。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才是对的。生:看到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才是对的。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  相似文献   

10.
智慧艺术告诉我们,宽容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是一切行为艺术中最睿智的行为。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治国之道,在于猛宽得中"。  相似文献   

11.
谈用人之长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业性组织,其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现,要靠全校教职工的“合力”为之奋斗。为了切实增大学校的“合力”,减小“分力”,使学校工作取得最大成效,学校校长应该懂得用人艺术,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用人之长,容人所短。一、用人之长是构建一个良好组织的必要条件。一个组织要取得最好的成效,最重要的一条是有效地、合理地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长篇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匡扶汉室江山的故事。当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刘备仅据小小的新野安身,兵不过数千人。而刘备用诸葛亮的智、关羽、张…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管理。搞好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办好学校,发展教育事业。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学会“用人”。一、扬长避短,知人善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宋朝司马光指出:“人之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看不到人的长处,一味求全责备,结果人才被埋没,事业难以发展;看不到人的短处,强其难而用之,工作也不可能搞好。因此,扬长避短,是发现人才、用人适当的重要艺术。所谓扬长,就是充分发挥人的特长。在这方面,领导者应注意五点:①根据特长的区域性,坚持人事相适原则。要摸清该…  相似文献   

13.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正确的识人、用人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掌握科学的领导用人艺术必须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即辩证思维。依据矛盾的规律,从全面、发展、辩证的视角透析领导识才、选才、用才、容才、惜才过程中的八对关系,以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选好人、用好人、用活人,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长处与短处     
你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 ?我班的孩子就刚听过。通过故事,孩子们明白了: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而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也是不对的。   活动后,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一下自己身边的小伙伴都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孩子们兴趣可高了,摩拳擦掌,振振有词,很有点评论家的味道呢 !而被评论的孩子面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点头称是,坦诚相认。   一时间,班里兴起了“长处与短处”热,小朋友间常用这两个词互相提醒,互相学习。那么老师在孩子的眼中,会有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  相似文献   

15.
用人之道是一门关于发现人才、选用人才、用好人才的科学,也是一门发掘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领导艺术。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惊叹的。千百年前古人提出的一系列用人思想、用人原则和用人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校报是校园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与其他报刊相比,有长处,也有短处。发展空间狭小,是其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本文认为,校报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其报人确立“开放性办报”的理念,做好“观念”和“做事”两方面工作,突破两种观念局限,面向广大中小学校,做足基础教育文章;面向省(区、市)内外兄弟院校,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面向其他报刊杂志,选教育信息,做好报刊文献文献摘工作;面向网络,下载信息,制作网页,发布信息。  相似文献   

17.
学校管理艺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管理艺术浅谈●北京师范大学牛贵彬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为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者就要不断学习管理理论,总结管理经验,探索管理艺术。一、知人善任艺术1.搭配互补,用人之长。领导班子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特定的知识结构和专长、优势。管理者不...  相似文献   

18.
相处     
<正>一个人是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人妥帖相处。而如何与他人相处?《礼记》中有句话很值得借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老祖先这话啥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对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短处;对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长处。反复品味,愈觉精妙,真是一语中的。对于喜欢的人,知其短处,就不会因喜欢而障目盲从;对于讨厌的人,知其长处,理智战胜情感,也就不会一味排斥了。  相似文献   

19.
人才的识别和人才的任用是领导活动在人事管理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环节。领导者能否获取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掌握了高超的用人艺术。用人艺术是领导者在掌握和运用科学用人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情况灵活运用用人方法和用人技巧。用人艺术所追求的是巧妙地调动多数下属的积极性,发掘其潜能。在识别和使用人才的过程中,领导者充分的运用领导科学与艺术,慧眼识才,用人之所长,扬长避短,量才用人,才能更大的发挥人才的价值,推进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我让学生说说对小红马的看法.学生们一致认为:小红马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却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对!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同时更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要正确认识自己.下面,请大家说说自己有哪些长处,还有哪些短处,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