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有工科教学存在的学科壁垒明显、学生竞赛能力不强、科研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结合教学科研和竞赛指导经验,创建了面向工科大类的学科交叉融合开放式系统创新训练平台.平台紧扣"新工科"建设需求,探索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基础技能与专才训练相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实践内容与工程背景及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复合型...  相似文献   

2.
培养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科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根据地方综合性大学专业特点和培养人才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相结合,确定了应用型机械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建设思路,构建了"一主线、三平台、多模块"的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通过实践得出专兼职"双师并教"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多资源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对专业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可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针对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综合实践平台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并采用"打造平台文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付诸实施,全面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建设综合实践平台是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背景下,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蚌埠学院硅基新材料创新平台为例,对地方高校创新平台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创新平台实际,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创新团队、实践基地等方面加强创新平台的内涵建设,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为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依托于国家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完成了"三纵三横"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工电子实践实验教学新方法进行了探索。多年来,坚持实践课程的改革举措,取得了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效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当前教学模式中的痛点问题,提出"新工科+思政"创新模式的建设思路,并以通信工程学科基础课"通信工程应用数学"为例,给出改革方案实践案例,为"新工科"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的产业变革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战,国家积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启动开展"新工科"建设。阐述了"新工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分析了"新工科"建设中地方本科高校的立足点,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合作教学、创新创业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工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新工科背景下电气类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育人平台、实践教学,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跨领域联合的师资队伍,从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探索构建以新工科为导向、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为核心,面向现代工程的厚基础、重创新、强能力的机械制图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加强对学生的全程式教育.同时,分别从美育触动情感、合理建设基础实训室和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规范管理和严格考核等方面提出科学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能力的新要求。工程实践中心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新工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根据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在课程实践、开放课题、校企协同等方面做了探索,并对工程实践中心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是新工科建设的任务之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工程人才、促进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发展,以吉林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为例,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呼唤高等工程教育实验平台的改革创新。"校地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打破了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藩篱,构建起跨界与跨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交叉融合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验平台,构建专业群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实验平台,搭建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素养的实践平台,为地方高校培养未来产业和行业发展需要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能力、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实施工程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理应充分发挥其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事实上,工程训练中心仍处于新工科建设的边缘地带。为此,该文结合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从思想意识、平台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4方面对工程训练中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实践转向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工科教育理念,为破解通才教育和专才培养的教学与资源需求矛盾,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需要依托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融入"协同培养与兴趣引导、渐近式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理论,立足大学生科研训练基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实践实训教学平台,结合团队科研项目,以项目驱动、兴趣引导、以赛促学和协同培养方式,开展农林院校新工科人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以此制定农林类新工科人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163-166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研发了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实验平台,构建了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深化"新工科"建设。采用分层次培养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设计流程为依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利用综合实验开展"新工科"建设,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工程训练是给大学生以工程实践的教育、工业制造的了解、工业文化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育环节,更新工程训练体系成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选择工程训练体系建设作为新工科改革试点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对标新工科建设要求,构建了训练平台校企融合、训练内容多学科融合、训练对象多专业融合、训练环境虚实融合、训练指导"双师"融合的"五融合"新工科工程训练体系,最后讨论了新工科工程训练体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依托"新工科"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发挥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工科优势,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从创新性实验改革、工程实例课堂教学以及挑战性思维新理念推进"新工科"建设,助推创新引领性人才培养,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在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中,该教学成果荣获全国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科背景下,要想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高校应将创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完善教学机制,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文章以新工科背景下包装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为主题,探究有效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打造面向“新工科”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平台,旨在提高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包装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9.
剖析了"信息安全系统研发"挑战性实验课程的建设背景、教学体系、教学方案、成效及创新点。课程依托学科竞赛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牵引、项目导向"为属性的教学思路,构建了信息安全系统研发的实践教学平台,对于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引导学生研发了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完整性的信息安全系统,是实施卓越工程师2.0拔尖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视角探讨"新工科"建设。基于北京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从应用理科衍生新型工科的尝试,作者认为文化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理科与工科具有不同的亚文化,学校的整个体制机制都会对新工科建设产生影响,滋生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融合",首先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以及在实践层面上各种要素的紧密整合。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种融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新工科"建设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实现"合"的四条具体意见。文章最后认为"新工科"建设的前瞻要求是创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