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成性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具有指导性的反馈信息,强调学生认识个人学习阶段与学习目的之间的差距,从而主动地采取策略缩小差距。研究者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秉持形成性评价的准则,探讨了学生文本与目标文本在词汇和句式上的差异,以及如何采用适当的策略缩小差距以提升语言表现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具有脚手架功能的反馈信息,赋予了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力,达成了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写作自动评测系统的研发,智能评阅反馈开始广泛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大有取代传统的教师反馈之势。研究者对广东某高校的两班英语专业学生分别采用智能写作评阅系统(iWrite)反馈和教师反馈方式,通过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比分析两种反馈方式对学生英语作文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智能评阅系统所提供的反馈意见点数量远远少于教师反馈意见点数量,且多集中于语言错误反馈;②教师反馈能够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内容、结构和语言上的修改,在提高学生当前作文整体质量方面比智能反馈更有效;③智能反馈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后期作文的整体质量。鉴于两种反馈方式各有优劣,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合理结合两种反馈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反馈意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形成性评估能够为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进行即时反馈与矫正.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本文通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抽样访谈等方式探索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形成性评估模式,实验证明该模式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能够对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翻转课堂参与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翻转课堂中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构建出相应模型,进而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出建议.通过对14名学生的访谈文本进行分析,构建了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主线的理论模型.结果发现,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课前的安排会更大程度地影响整节课的投入度,并且课中的小组合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手持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快速普及,社会化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逐渐兴起.为了调查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此教学方式是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有效性,通过课堂观摩、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微信平台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互,能够及时反馈学习结果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测评主体与对象的准确定位及合理选择是后续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实施的关键前提,明晰测评管理机构的设立、测评专家调查和基层人士个案访谈、测评工具的研制与修订、测评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测评结果分析及其反馈应用等方法与步骤,可为大面积范围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英语作文反馈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文章通过查看作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从反馈内容、反馈方式和评价方式三方面展开调查,并由此得出结论:英语教师对于作文的反馈与学生对反馈的期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极大地降低了反馈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是获取学生有效学习反馈信息和改善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指导,阐述了在以网络为辅助的教学环境中,形成性评价所产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旨在优化高职英语网络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英语能力测评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英语学习中发挥很大作用。英语应用能力测评必须是高职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信息化时代的英语应用能力测评应该全面考虑老师教、学生学两方面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的变化,加强对形成性评价作用的认识,遵从职业性、应用性等标准。本文分析了传统的英语应用能力评估的弊端,并就高职院校英语应用能力评估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论,探索以提高学生学术写作能力为目的的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课三元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由教师"知识输入"、师生"合作构建"和学生"自我构建"组成三元互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包括"教师讲解""文本分析""小组讨论""师生共建""自我反思"直至"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本模式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教学实践,并通过学生学术写作文本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效果检验.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对于有效促进学术写作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