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历史教学》2004年12期刊登了刘俊利先生的《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文章针对目前实践中的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如研究性学习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主阵地应在“课堂”;倡导“标准”下的“多元”;强调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是“问题”等。本人总体上十分赞同这些观点,并对刘先生这种反思行为感到欣慰。因为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和不成熟阶段,需要我们大家关注探讨。但对文中有些具体观点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6号)”算起的话,“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与实践已近6年。6年后,“研究性学习”似乎已经淡出了一些人的视野——我们好像总免不了做事“一阵风”——不过,仍有许多学校、不少教育专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精力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与尝试,至今,虽仍存在着一些分歧,但也达成了不少共性的认识。他们充分地意识到,无论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学生提供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渠道。研究性学习中所探究的问题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整个探索过程充满了思考、操作、实验,而探索结果运用于实践,数学研究性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实践特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理解和运用研究性学习,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认识活动中,二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所以本次课程改革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相似文献   

5.
刍议"研究性学习"及课堂教学之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在国家最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中被作为必修课程列出 ,它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目标 ,以科学研究为基本内容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形式的一种课程。笔者认为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是必要的 ,而将其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 ,全面推开、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则是更有价值的。本文仅此谈两点想法。1 对“研究性学习”理念要有理性的认识1 .1 “研究性学习”是教学观念的一次更新“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 ,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它与“接受式学习”的区…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要求在普通高中教学中开展活动,并就如何开展进行了具体的指导。这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然而,作为农村中学应该如何根据其实际情况面对?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计划》中综台实践活动饭块的一项内容。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实践过程。以及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受和体验;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它的有效性体现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这里是“小数的性质”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9.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学习的课题,以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模拟科学研究的情景和过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教学法”,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课题学习为载体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发展性学力的教学方法。1、新课的“研究性学习”教学。①单篇课文可以设定一个或几个微型课题作为必做课题。如《拿来主义》可以设定研究课题“《拿来主义》的形象说理”、“从《拿来主义》看鲁迅的文化观”、“‘拿来主义’的社会意义”等研究课…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历史任务,新世纪的学校教育应以培养一专多能、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转轨。于是,各个学校先后把开展“研究性学习”做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  相似文献   

11.
主动学习与学习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对于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应当将各类动机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以此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创知学习就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新活动、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它不仅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与传统学习有本质区别;创知学习和以创知为基础的终身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新境界;要搞好这两种学习,就必须改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13.
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我国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向。为了研究中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分层抽取的440名教师和14 40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但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所欠缺;女生、低年级和城市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相对较好;教师获得的教学支持、教学自主权和教学方式对学习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学能力却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学生的母亲学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内在学习动机等对学习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业压力越大越不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育管理的民主性,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运用自编问卷对51名教师和100名学生进行了大学网络教学师生互动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师生均认为网络环境下师生的互动更灵活和广泛,但由于网络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互动较表层,深度不够,缺乏情感上的沟通。其中,学生的认同度更趋一致,教师除在年龄上差异显著外,在教龄、性别、学历、所教学科及职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年轻的、教龄不长的女性教师认为大学网络教学师生互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对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在对它们内涵的界定和彼此关系的看法上,却说法不一.因此有必要把这些问题整理、分析清楚,以便人们更好地对它们进行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论学习型组织与终身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学习、有行动的团队组织 ,自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彼得·圣吉 (PeterSenge)的《第五项修炼》一书问世后 ,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对于终身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习型组织在现实社会各个层面中得以充分利用 ,促进各类团队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 ,以最终实现学习化社会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学习化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它一方面要求学校向社会开放,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形成开放、灵活、发达、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使学习成为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8.
RBL的学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Based Learning,RBL)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基于学习设计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文中分析了目前RBL的学习设计模型、RBL资源的选择和资源的学习支持属性等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RBL学习设计中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RBL中的资源生命周期及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型,为深入开展RBL的学习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学习自由与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自由是学术自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它不仅在历史上对高等教育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的高等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价值。鉴于学习自由的实践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学习自由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徐琦 《当代教育论坛》2006,(23):105-106
一、学习城市的概念人们通常运用“学习”和“学习城市”的术语,而不是“教育”或者“教育的城市”。我们为什么要区分这些术语呢?因为“教育”这个概念是有相当局限性的,它主要侧重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系统。学习这个概念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了教育。学习兼顾了教育与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方式,也涉及了许多传统教育与职业需求以外的技能和核心能力。很容易将学习城市看成是这样一个地方,它鼓励并使得它的市民在闲暇时间教育他们自己,因为市民们对于他们的教育与发展越来越赋有责任。在这样的学习城市的模型中,定义的特征是教育投资的性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