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核心情绪是把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表征的心理机制,由机体神经生理状态和躯体内脏状态组成的连续不断的心理流,以此为视角重新审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在论述核心情绪的渊源、概念及神经机制后,继续阐明核心情绪的认知功能,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奠定基础。最后得出,情绪和认知仅是大脑机制在功能上的心理表现差异,本质都是对外部信息在图式上进行加工,二者是一种动态交互作用,且情绪图式是对这种动态交互作用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概念、结构和测量三个方面和认知的角度论述了情绪智力与青少年智力活动的关系.与一般认知能力不同的是,一方面,情绪智力加工的是作为个体主观特性的情绪特性,而不是客体的特性;另一方面,情绪智力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具有明显的认知特性,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加工过程,但这种认知加工中同时带有其特有的情感成分加工.而情绪智力作为传统智力的重要补充,虽然是对情绪、情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但这种加工仍然带有明显的认知特性,并丰富学生的智力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概念、结构和测量三个方面和认知的角度论述了情绪智力与青少年智力活动的关系。与一般认知能力不同的是,一方面,情绪智力加工的是作为个体主观特性的情绪特性,而不是客体的特性;另一方面,情绪智力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具有明显的认知特性,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加工过程,但这种认知加工中同时带有其特有的情感成分加工。而情绪智力作为传统智力的重要补充,虽然是对情绪、情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但这种加工仍然带有明显的认知特性,并丰富学生的智力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情绪与认知     
阐释认知对情绪影响、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相互作用,提出认知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指出对认知与情绪的关系、现有情绪研究方法的总结以及对二者关系的未来研究趋向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莫扎特效应"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扎特效应”是近年来音乐心理学乃至音乐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心理学家对之做了解释,但大多只涉及到大脑皮层的神经加工。文章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从大脑对音乐的认知加工、情绪加工以及两者所共有的加工机制三个方面予以综述,发现莫扎特的音乐能激活大脑的多个脑区,并能挖掘出某些区域潜在的功能,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大脑的高级功能。  相似文献   

6.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神经科学是最近几十年兴起的交叉学科,智力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认知神经科学兴起后从脑机制的角度对智力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运用脑成像技术,从大脑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对人类智力为什么存在个体差异进行探索;(2)从脑机制层面对智力究竟是"单一结构"还是"多成分结构"进行研究;(3)通过大脑这个中介,进一步揭示遗传、环境与智力之间的关系。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的这些研究,加深了人类对智力的认识,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智力概念不够统一、因果关系揭示不够以及结果应用存在困难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对外汉字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这是来源于人们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已经形成思维定势的"汉字观",汉字构造的特殊性不止体现在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性质方面,在认知心理学上,汉语母语者和拼音文字母语者在人脑的语言功能上也有差异,例如神经语言学将人脑语言功能氛围前脑的"布洛卡区"和位于后脑的"威尼克区",中国人大脑是前者发达,而西方人是后者发达,所以决定了对带有图形性质的汉字是否有强烈认知,即是"视觉-图形-阅读-语言"和"听觉-语音-听说-语言"。因此表明,利用认知的成果来学习汉字,决定了对外汉字教学能否打破思维定势,将汉字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结合起来,树立科学的汉字观。本文从对外汉字教学的目的出发,认识汉字部件和部件认知,以提高学习汉字,学习汉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认识语言是重新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传统的语言学对于句法的划分过于简单,未能说明其认知来源及其与功能结构的对应。研究表明英语语言中存在三种元始结构:判断、行为和存在结构,三者均来自大脑对世界的反映,表现出明显的认知根源性。判断结构实现了知识的有序化;行为结构实现了事物的行为能动性,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存在结构实现了事物的时空定位,并对心理建构有重大影响。元始结构在句法上具有充分性、经济性、简约性、建构性特征,是英语句法的根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区分"部分-整体关系"与"种属关系"的基础上,厘清了提喻的本质,明确了其表现形式,肯定了其认知作用,认为提喻不同于换喻;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提喻是一种基于语义包含关系、包容性更广和包容性稍窄的范畴之间的概念转换,表现为以种代属或以属代种。其认知作用主要是通过概念转换,扩大或缩小认知范畴。  相似文献   

10.
情绪影响认知实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一直受到中外心理学家的普遍重视。情绪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所有信息加工过程都含有情绪成分,情绪可以是信息加工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信息加工的背景状态。这说明认知和情绪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是紧密联系的。情绪影响认知实验研究的深入,对于揭示情绪与认知关系的规律及情绪调节等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晶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4):105-107
教学过程的较高境界是认知与情感相统一。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认知因素,淡漠情感因素,忽视教师情感的感染力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研究情感及情感与语言学习的关系,阐析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价值,明确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提升的途径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情感因素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用2个心理理论范式测量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比较33名孤儿和33名非孤儿的表现,并分析了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显示:(1)孤儿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发展趋势与非孤儿一致,但孤儿的错误信念认知能力发展显著低于非孤儿;(2)孤儿的情绪理解发展趋势和水平与非孤儿基本一致;(3)儿童(包括孤儿)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在3-5岁期间发生明显变化,大多数儿童在5岁时已基本具备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能力,4岁是儿童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年龄;(4)儿童错误信念认知与情绪理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Traditionally, cognition and emotion were believed to be independent systems; however, research in the cognitive and neurobiological sciences has shown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 is both interdependent and extensive. This intimate connection between emotion and cognition is leading to a number of insight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form and transform educational practices at all levels—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curriculum to educational policy. The question that has been on my mind (and on my heart) is, as a teacher, how can I both embrace and harness the power of emotion to help my students’ learning be more meaningful, useful, and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In this article, I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some of the effective practices that I have implemented in my classroom and how I have worked to intentionally embed the emotional aspect of learning into the framework of the courses I teach.  相似文献   

14.
在功利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 ,教师素质结构中强调的是认知素质 ,这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要求教师认知与情感平衡发展。因而 ,教师要注重良好情感智力的养成。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情感特征 ,二是表达情感的技能技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许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与认知是统一的,二者不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且有共同的生理基础、相互作用机制和发生学机制,因此有必要把它们整合起来,把它们看成是一体两面或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情绪与认知的整合,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有助于对心理机制的深入理解与认识,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助于心理治疗、教育、管理等实践活动的更好开展。依据已有研究和情绪与认知整合的需要,今后的研究既要进一步探明情绪与认知的整合的生理机制、心理机制,也要从其发生学机制、进化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济南、青岛两地的7所初级中学抽取学生897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权利意识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行为倾向均具有显著影响.(2)在农村,中等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显著高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越高;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行为倾向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具有更强的权利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7.
情绪调节的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情绪与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适应性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两个重要的候选神经标识器类型,分别标识了情绪需求条件下的注意控制和消极情绪的注意加工。现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表明,N2、Nc、误差相关负波、晚正电位这些反映情绪、认知整合的ERPs成分可作为儿童和成人情绪调节的临床指标,并且有可能起到情绪调节神经标识器和预测特定情感障碍风险的作用。在探究情绪调节和情感心理病理学神经标识器的未来研究中,应充分重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改善研究方法并关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