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是教与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精心设计和处理,而且还应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从而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高级的心理现象,关于思想生成的心理参与机制分析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思想的生成是动机激发、认知加工、情绪调节和意志保障等心理机制协调、整合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生成的心理机制,加强教育引导、把握认知规律、注重情绪体验、加强实践锻炼,以做到真正的科学施教。  相似文献   

3.
认知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的表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征(representation)是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尽管这两种理论的表征在本质、哲学基础以及基本过程等方面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但在表征的内容、符号、心理机制、方式等方面却有明显不同。因此,对这两种流派的表征理论的比较研究既可以使我们对表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又有助于我们对这两种理论的特色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刻地认识,从而为实现二者的互补与整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毕生发展研究是当代发展心理学领域乃至整个心理学界最热门和最有影响的课题之一.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增进人类对自身心理发展历程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同时.对老年问题、成年人智力评估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概要介绍毕生发展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之后,着重从认知的角度对毕生发展的重要理论和研究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表征(representation)是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中的重要概念,尽管这两种理论的表征在本质,哲学基础以及基本过程等方面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但在表征的内容,符号、心理机制,方式等方面却有明显不同,因此,对这两种流派的表征理论的比较研究既可以使我们对表征有更深刻的的理解,又有助于我们对这两种理论的特色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刻地认识,从而为实现二者的互补与整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的整合与超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整合取向的研究范式将学习与教学置于多维的动态框架中进行探讨,超越以往单维取向的局限,成为目前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主流趋势。这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实质性整合,二是认知、动机、情绪以及其他不同心理成分的整合,三是个体因素与情境因素、尤其是社会情境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音乐因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而吸引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对其心理机制及神经基础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研究者们围绕音乐的认知加工和情绪体验及其神经基础、音乐与人格特征的关系、音乐心理学及脑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诸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脑认知机制上音乐加工与语言加工的关系、音乐情绪加工及其脑机制等是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8.
汉字字形识别的认知途径及其认知心理学意义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字形识别研究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有助于中小学汉字识字教学,二是有助于计算机的汉字识别模型的建立.从认知心理学入手具体分析汉字字形的特征以及认知者的信息加工过程并通过对汉字字形识别的认知途径的分析与综合,可以确立汉字字形识别的一般认知过程与认知特点.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微观发生范式理论有助于深入地揭示汉字字形识别的过程并确认了部首、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基本视觉特征,而且可以把这一理论范式看作汉字教学与汉字识别技术研究的一种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隐社会认知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内隐社会认知作为一个崭新的心理学构想,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它是无意识思想、认知理论和社会心理研究日渐整合、凝聚的结果。内隐社会认知的提出对丰富和发展社会心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言语理解是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听作为言语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四大言语技能中十分重要但又较难掌握的一种技能。作者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听的理解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使听力学习者了解听的心理机制,从而有助于改进听力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1.
情绪影响认知实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一直受到中外心理学家的普遍重视。情绪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所有信息加工过程都含有情绪成分,情绪可以是信息加工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信息加工的背景状态。这说明认知和情绪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是紧密联系的。情绪影响认知实验研究的深入,对于揭示情绪与认知关系的规律及情绪调节等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四种成分。道德认识来源于道德实践,其内心的体验就是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促使个体产生道德信念,成为推动个体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遵循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规律,注重道德实践和道德内化,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13.
学者对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以往集中在哲学和心理学范畴;而认知神经科学以情绪与认知的脑机制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其关系,从大脑结构连通性和功能连通性角度,强调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关系,发现杏仁核、前额皮层等大脑结构是情绪与认知共同的神经基础;这些大脑结构具有"网络集线器"的作用,其功能是对情绪和认知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269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学校餐厅食品价格提高的实验情景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群体性事件源于不公正,不公正不仅可以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还通过集体效能(认知路径)和愤怒情绪(情绪路径)对群体性事件产生间接影响.群体认同将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进行整合,不公正还可以通过群体认同分别作用于集体效能和愤怒情绪,对群体性事件产生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认知与情绪的整合模型得到数据支持,对群体性事件有较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教育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只有将理性与非理性(即认知与情感)的教育结合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自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提出以来,研究者发明了多种方法进行内隐态度与情绪的测量,如内隐联想测验、Go/No-Go联结任务、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等,这些方法暗含着一个共同的假设:积极和消极情绪或态度是同一个维度的两极。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虽然积极和消极情绪有密切关系,但是两者具有不同的结构。如此一来,几种内隐测验方法的这一共同假设就要首先受到质疑。因此,在应用上述几种内隐测验方法时,必须首先回答所测态度或情绪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3G时代,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必将登上舞台、大行其道和引领风骚,对我国青年一代道德价值观的发展带来机遇和变化,这种发展主要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青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相互联系辩证发展的过程。手机媒体有助于青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培养丰富的道德情感、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和完善合理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核心情绪是把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表征的心理机制,由机体神经生理状态和躯体内脏状态组成的连续不断的心理流,以此为视角重新审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在论述核心情绪的渊源、概念及神经机制后,继续阐明核心情绪的认知功能,为探讨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奠定基础。最后得出,情绪和认知仅是大脑机制在功能上的心理表现差异,本质都是对外部信息在图式上进行加工,二者是一种动态交互作用,且情绪图式是对这种动态交互作用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9.
试论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具有的道德认知不等同于他们的道德行为,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需要跨越一条鸿沟,而联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鸿沟要靠道德情感。品德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道德的情感活动,实现主动的内化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教学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品德教学中实现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生存本领,是摆在高职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教师如何发挥对学生的主导性和直接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应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来解读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不合理认知,并认识其危害,力求帮助高职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调节不合理认知,以合理的思维方式理解学生,避免因不合理认知产生的障碍情绪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