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在中国治理史上,法家提倡“法治”,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丰厚营养。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的探索,我国最终走上了“法治”建设的科学治国之路。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江泽民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素质建设,着重运用强调思想性、启发自觉性、强化实践性、利用强制性的方法原则,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党员自我修养、基层锻炼使用、党内管理监督等多种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归纳学习江泽民关于党员干部素质建设的方法途径,有助于我们各级党组织在今后的党员教育培养上吸取经验,开阔思路,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 ,则初步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 ,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和军队的根本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在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注重联系实际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从思想论、目的论、标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有机系统地恢复、发扬、发展了党在军队中群众路线,对于当前更好的实践强军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的伟大探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科学把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特点,是正确理解2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特点是:一,党在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一根本问题上,达到了思想认识上和理论深度上的空前深刻。二,党在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重大决策时,在指导思想上具有相当的牢固性。三,党正确地选择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四,党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富有远见性。以上四点正确地规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路线和基本框架,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充分肯定了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高度评价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五年来的工作,要求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会议,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领导能力日趋成熟.这主要表现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成熟以遵义会议为契机,两者的结合,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此走上正确的方向;党内斗争方法和策略的正确运用,维护了中央领导集体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日趋成熟的重要体现;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显示出的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卓越的把握大局的能力,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之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日趋成熟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时期。在此期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革命建设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形成了系统的反腐倡廉思想。在新时代的今天,深入学习研究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视角来研究和学习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旗帜,而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旗帜,是指导我们前进的锐利思想武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指导作用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体育事业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及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思想上将体育作为一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业,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实践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竞赛体系、体育组织体系和体育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实践百年发展历程的梳理,由新民主主义体育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探索与发展及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和新时代4个历史阶段,探讨了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指导下,中国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并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继续推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转换者.社会主义民族化是社会主义具有现实生命力之所在,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民族化的忠实推动者.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增加人民的福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民族化实现成功转换的根本保证,同时,中国共产党因此而取得任何政治力量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功垂中华.  相似文献   

15.
从"怎样建设党"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为主要标准发展党员,"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并用"整风"方法解决思想和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竭尽心力培养"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创造了在党内非工人成分占绝大多数情况下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成功经验;从"局部执政"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典范,"作全国民主政治之先导",构建更具广泛代表性而又能加强党在根据地执政地位的政权体制,强化廉政建设,把"给人民以东西"作为第一方面的工作而使人民得到"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积累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经验;从"三个代表"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创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与形势变化而制定路线纲领政策,把远大奋斗目标与完成现实任务相统一,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加强党群关系,形成了"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为一点,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对于新世纪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决好"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巩固新的革命政权,开始了对社会主义法制的探索。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就如何摆脱“两个凡是”的束缚,继续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了艰辛探索。两人都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制学说,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法制建设理论。本文拟通过分析,揭示两人在法制思想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时代精神是时代的本质和主流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反映时代内在必然性的,并将长期对人们的思想、活动起主导作用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弘扬时代精神的奋斗史,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和当今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加快发展的思想,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新时期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奋斗的伟大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苏中地区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苏中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干部待遇偏低,党员结构失衡,进取精神缺失等问题。针对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创新的工作思路,并形成发展党内基层民主与基层民主建设双向互动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