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工程硕士教育是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形式。保证工程硕士教育健康发展,对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完善政策机制出发,建立健全院校和部队合力育人机制和工程硕士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研究可行对策,切实提高军队工程硕士培养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工程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背后涉及教育发展中的模仿与借鉴、政府职能和定位问题、企业在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地位和工程教育本身的社会地位等一系列问题,本质上是政府、社会、企业、工程教育机构之间 互动关系的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教育内部进行变革,政府、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对工程教育的认识的协调一致更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与条件.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系统是一个集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诸多组织活动的联合,是一个包括政府、大学、生源单位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生源单位和社会各界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管理层、教职员工和工程硕士学员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教育质量保障的期望、价值和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确保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需要在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权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自编问卷对全国102所高校的2015届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开展了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表明:75.6%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认可当前的教育服务质量。学习过程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导师指导、合作培养单位、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均显著影响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且相关性较强。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前沿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满意度低,对实习实践场所的不满突出,“双导师制”存在三分之二缺口,合作培养单位较少参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学习结果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提升较小,专业符合社会需求度、职业与期望的匹配度以及收入的期望达成度的满意度略低于平均职业发展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会服务是工程硕士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应以该取向为基础.本文阐述了工程硕士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工程硕士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表现.同时,还从政府和培养单位层面,提出将社会服务质量作为考察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6.
工程硕士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承担着为企业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的使命。因此,社会服务质量是考察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政府层面,逐步形成教育系统内部的保障机制,培育和规范教育监督和评估的市场化环境,逐步完善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专家咨询机制。在用人单位层面,深化全面合作、参与、共建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单位层面,要加强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工程硕士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承担着为企业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的使命。因此,社会服务质量是考察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政府层面,逐步形成教育系统内部的保障机制,培育和规范教育监督和评估的市场化环境,逐步完善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专家咨询机制。在用人单位层面,深化全面合作、参与、共建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单位层面,要加强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观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是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之一。本文从培养目标、招生、学制、课程设置、学分要求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四种模式 ,并针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生源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现状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自主创新的工程硕士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说明工程硕士教育实现了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实现了教育管理从国家计划向学校自主创新的转变,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经济和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出了建立以提高培养质量为中心的工程硕士教育长效发展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系统分析及其管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理论的视角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由于工程硕士教育环境的开放性、教育系统多主体的自主性、系统内各类关联引发的复杂性等原因,导致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系统呈现多方面的复杂性.以此为依据总结和提出应构建相应的教育管理平台与管理机制,以确保工程硕士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有赖于政策支持和长效机制。德国企业积极、高效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得益于五大动力机制,即多元驱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社会自治,校企利益均衡的协调沟通机制;双轨结构,自成体系的企业师傅培养机制;职业导向,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实现机制;考教分离,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是国家、工程类高等院校包括相关行业、企业关注并积极推进的高技术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通过分析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特征,有助于厘清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归纳地说,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具有教育性、工程性、市场性、利益性、互动性、文化性、职业性、地域性、创造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工程教育与现代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分析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整合现有教学资源,紧紧围绕现代制造企业模型构建并实施基于先进制造模式下的企业人员角色体验教学。通过高层次的"角色体验教学",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社会定位和人生目标,培养职业意识及创新思维,提高综合工程素质,最终与现代企业"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4.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对其培养还缺乏经验。为了对专业学位硕士特别是工程硕士培养进行探索,通过对专业学位硕士校企合作培养案例的效果满意度调查,分析和总结了合作培养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取得良好培养效果的必要因素:企业研发方向与学生培养方向一致,导师进入企业指导,有合作科研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潘磊庆  张伟  屠康 《科教导刊》2020,(3):66-68,180
本文对食品工程专业背景,研究生培养方案,社会认可度等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当前情况下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实际出发,围绕高校供给侧教育改革方针,积极改革课程设置,增强师资团队实力,提高硕士实践能力,学习发达国家高水平培养模式,基于供给侧理念,构建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综合素质,使其符合市场、企业、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社会,经济结构、劳动力需求结构与教育结构、教育层次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经济结构中,工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教育结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为密切。高等工程教育作为为工矿企业,特别是为制造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开拓型人才的专业教育,应直接反映工业化社会经济结构状况与发展水平的需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与高等工程教育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企业界参与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按照教育部先期提出的硕士研究生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依托高校学科特色优势和校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多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在分析掌握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需求计划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强化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环节,探索并形成了管理保障机制,达到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并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制定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社会实习实践是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工程硕士校企联合培养中"学生不理解、导师不积极、合作单位培养计划不明确、评估与评价方法不健全"等问题,立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特色,深入思考并积极实践,提出了"早、合、新、凝"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思路与方法,构建了"高校+企业+课题联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随之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因工程硕士教育有着项目的一些属性,本论文结合项目管理的理论来探讨工程硕士教育项目化管理,提出了利用项目管理工具WBS对工程硕士教育工作进行结构分解,实施工程硕士教育全过程动态项目管理模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思路,提出了应由企业对工科本科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和总体质量进行评价、检验并反馈的思想。制订出了由企业检验矿类本科专业学生培养和合作办学成效的工作体系和工作程序。希望所形成的矿类学生培养质量的企业评价体系建设能对试点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个工科专业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