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在线新近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严峻生存挑战。这份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高考计划录取人数为675万人,较2010年再度增长2.7%。与此同时,自2008年起高考报名人数出现下滑后,高考录取率近两年呈现出快速攀升的态势,201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高达69.5%,2011年该项比率将继续攀升。报告分析,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3,(20):11
陈志文在2013年7月4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12万,这是自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创下最高纪录以来,连续第5年下降,比5年前减少138万人。高考报名人数持续减少的背后,是全国生源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因为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飙升。生源下降给高校带来了变革  相似文献   

3.
2010年高考报名结束后,生源总量下降已经成为定局,全省报名人数41.3万人,比2008年下降9.5万人,预计录取率将达到或超过80%.可预见的是,今后几年,我省高考生源将徘徊在40万左右,持续的生源寒流开始让各层次高等院校感到紧张.对发展时间不长、院校平均规模较小、院校总数却超过全省高校数五分之三的高职院校来说,生源的急剧减少无疑是职教事业发展春天中的一次倒春寒.同样的情况早已提前反映到中等职业教育,用一位中职学校校长的话说就是,中职如果还不采取有效的发展措施,将从"抢"不到生源转为"买"不到生源.长期以来,中职招生的困难人所共知,生源减少是许多中职学校考验生死的一道关口.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向全国高校发出警示,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已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态势,且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相似文献   

5.
荆平 《天津教育》2011,(1):15-15
大概是因为又到高考报名时,“生源减少”、“弃考加剧”、“低龄留学”问题悄然升温。有媒体报道,高考报名人数继2009年下降40万、2010年下降74万后,近期结束高考报名的北京、河北、山东、广西等地,又纷纷传来报名人数继续下降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正《失落的象牙塔:高校扩招的一个经济学解读》中的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在连续下降5年后,虽然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首次出现反弹——增长27万人,达到939万人,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似乎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是未来几年,全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2岁年龄段的人口)的总数仍将总体下降。  相似文献   

7.
资讯看板     
《新高考》2011,(2):60-60
高校招生生源持续减少《北京日报》:据北京市高招办统计,2011年高考北京市考生仅有7.65万余人,比2010年少4000余人,锐减两成,再创历史新低。预计到2015年,北京参加高考的考生将降至5万人。无独有偶,河北、山东、广西等地,也纷纷传来高考人数还将下降的  相似文献   

8.
赵婀娜  杨可 《云南教育》2014,(13):14-15
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的《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在连续下降5年后首次出现反弹,增长27万人,达到939万人,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似乎得到缓解,但更深层次的危机已经出现,高校必须积极应对,特色办学、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生源减少是机遇还是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小峰 《教育》2011,(23):34
近年来,作为高校生存之本的高校生源,在人口出生率、高考弃考族、留学、就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出现逐年锐减之势:从2008年的历史高峰期1050万人到2011年的933万人。据教育部《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称,该下降趋势有速度加快的势头,并将延续至2017至2020年。  相似文献   

10.
《安徽教育》2011,(9):28
本刊讯日前,我省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高考录取率首次达到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省内外高校共在我省录取考生41.4万名,高考录取率达76.7%,双创历史新高,录取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2.3%的4.4个百分点。我省是高考生源大省。据悉,因复读生减少,今年我省高考考生总数虽比去年有所下降,仍达54万人,占全国考生数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2012,(24):63
"2016年将是台湾高校的一个坎,因为1998年台湾的人口出生数从33万下降到27万,这意味着18年后,也就是2016年,生源会骤然减少6万,相当于一下减少了20%,而台湾目前有163所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在25万左右,可以想见相当一部分高校面临转型或合并。而生源数还在持续下降,这几年出生人数只有20万左右,未来高校面临的状况更严峻。"台湾大学的  相似文献   

12.
近日,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但笔者以为机遇与挑战并存。这里机遇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邹艳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394-394
近年来,随着高考扩招,高考生源的下降,高职院校面临严峻的招生压力。为了争夺生源,这些院校不得不采取降低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方式来获得生源,这样将造成了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校越来越来难管理的局面。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素能并重的高新技术人才,将是摆在每一个高职教育者身上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3年来,全国高考生源持续下降",招生慌"等词眼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议论的话题。当前,高考生源锐减问题已经成为一项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归纳和概述高考生源锐减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考考生数量的逐年下降,处于高考录取批次靠后的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危机。为了在生源竞争激烈的高职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办学特色。本文从考生选择学校的角度阐述高职院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周大平 《教育》2012,(5):29-31
生源数量连年下降和录取率逐年攀升,已成近三年高考招录的两大走势。从全国看,报考人数从2008年的1050万一路降到2011年的933万;录取率从2008年的57%一路升至2011年的72%。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全国高考人数达到最高峰1050万后进入下降通道,至2013年已减少到912万。高考人数出现拐点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出现了生源问题,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文章分析了高职面临倒闭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的策略:明确办学层次,调研市场人才需求;打造自身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严格监控高职院校的办学,适时整合教学资源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18岁到22岁的适龄青年数量已经有所减少,一些高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渐渐感到了招生压力.今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了20%,而上海已经连续3年出现报名人数不足的情况.数据显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未来10年我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这意味着高校生源将会锐减.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就选择了出国留学,未来这种趋势恐怕还会加剧.生源减少肯定会加剧高校间的竞争和淘汰,没有特色或管理不善的学校必然陷入困境.其实这种状况在几年前已露端倪,高考结束后一些分数不高的考生一人能接到十几份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可见民办学校、独立学院招生不足的现象已日渐严重.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4—2020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浙江的录取数据,采用多种策略保证改革前后文理科位次的可比性,并建立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后发现:新高考改革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而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生源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人文、社科、经管、工学和实验班在改革后生源质量显著提高,且热门专业的生源质量提升幅度大于非热门专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生源提升幅度大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此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非热门专业生源质量的提升大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热门专业,说明新高考改革更加满足了学生对"好学校"的需求,在"热门专业"与"好学校"的权衡中学生更倾向于"好学校"。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河北省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7.85万剧增到2011年的48.53万,高校数量由48所增至110所。通过对河北省未来10年的人口预测分析表明,未来几年普通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快速减少,到2015年将降至374.51万人,不及2008年峰值725.27万人的52%;适龄人口迅速锐减与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剪刀式"发展趋势,将导致高考录取率在2015年突破百分之百,千军万马拥挤"高考独木桥"的历史行将结束,高等学校将面临生源短缺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