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课程哲学是从学校课程土壤里中生长出来的哲学。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哲学,应该有自己关于"课程哲学是什么"的判断。1、学校课程哲学是学校对课程的本质性理解在西方教育史上,自斯宾塞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课程最初被界定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西方教育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课程的内涵,课程的本质理解也在不断丰富。随着哲学流派的演进、课程观的转向,课程的本质被认为是知识、经验、计划、目标、结构等,课程本质的认识不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定制课程是以社会公正为基石,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遵循"满足共需、服务特需"的基本准则,通过开放教育空间,创新课程形态,提供匹配性课程资源和选择性活动模块,为学生群体或个体量身定制学习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当下,如何突破普适性课程供给模式,走向需求导向的"个人定制"成了学校变革的方向和趋势,定制课程开发成为学校的必然选择.基于这样的理解与判定,我们系统探讨了定制课程的价值意蕴、定制课程的内涵解读以及定制课程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定制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一种学理视角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当今课程改革倡导"从跑道到跑的过程"的转变,生动地反映着当今时代课程理念的变革--从近代认识论的传统体系走向实践取向的课程变革.基于实践哲学的理解,"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意味着总是有强烈的意识指向,并且总是具体的、有内容的,始终有情感体验相伴随.正是基于此,该文介绍了在教师发展学校的课程改进过程中形成的"热爱、自信、整体理解"的工作理念,以及"求根务本"--"有具体内容的"有效课程改进案例.  相似文献   

4.
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是基于课程的;每一所学校的特色,也都是系于课程的。在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的课程观的引领下,清英外国语学校从理念建构、体系架构、实践重构不断向纵深推进课程改革,走出了一条学校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闫勤  曹海永 《江苏教育》2012,(32):24-27
"爱的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如今更成为一种学校的日常生活和"现象世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把"创新与特色"这个时代命题建基于"爱的教育",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操作为核心依托,努力建构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蕴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教师的课程理解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创生课程是与"忠实执行"课程政策相对的一种课程实施模式,是一种实践的课程立场."教师即课程"是一种基于生命立场、价值关怀、主体视野、过程取向的课程观.教师创生课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权力,促进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但同时,教师的课程创生也存在局限性,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一、问卷设计与实施依据课程整合的相关要素,本次调研将问卷内容设计为五个部分:一是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制定情况;二是学校课程整合的水平;三是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参与程度;四是学校课程建设资源的来源;五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新命题——"新三基"(南京市提倡的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的发展战略)理念的渗入状况。调研对象分别抽取南京市14  相似文献   

8.
“校本”从文字层面来理解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有人把它更简练、清晰地表达为三个方面的含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关于校本课程的概念,不管哪种说法,它们基本上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即它应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是以一线教师为主体开发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班级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一种特殊的育人之"场",是一颗有着深厚底蕴的"树"。所以班主任应该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我有了创设完美教室的欲望。根据学校的理念和班级学生的特点,打造完美教室,以诵读和绘本课程为主线结合国家课程为师生的成长插上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0.
《课程.教材.教法》2018,(9):134-139
校本课程成为持续性研究热点,研究"外化"的过渡阐释大于"内化"的理论升华,校本课程的"自我为是"重于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基于现状研究,同时展望未来,未来校本课程研究将深植课程视域,规整于学校整体构建,在课程文化的制度化背景下,学校课程实归建设的精神性转化,外发于数字化的战略实践,最终促进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为理论建设与实践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1.
石景瑞  石平 《陕西教育》2007,(7):88-88,100
校本课程与小学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它有三方面的含义:在目的上,是为了学校;在环境上,是在学校中;在内容上,是基于学校.)的自主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实用性课程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2.
构建符合学校情境的课程结构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这是学校课程结构改革的趋势。学校课程结构是以学校为主体,对学校中的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并形成一定的组织形式。学校课程结构是一种彰显学校目标价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基于学校情境的课程创生,是一种校本化的课程领导行为。学校课程结构的构建要在审视学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各种课程类型和具体科目的价值与功能,从中选择符合学校课程目标的课程类型与具体科目,并形成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尊重这一核心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积极投身于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创新之中。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创新,主要是在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统领下,将各类课程进行整体构建,使学校课程结构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进而形成适合未来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针对教师缺乏课程视野和课程思维等问题,基于"自立教育"发展定位,系统构建教师发展立师课程,通过发挥共性课程的核心作用和个性课程的创新价值,完善教师发展评价激励机制,唤起了教师发展的自我觉醒与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实现载体。随着2007年高中新课程在首都各高中学校的全面实施,基于学校、学生、教师、资源的学校课程自主建设,成为学校办学的一种动态的、创新的、整体的实践聚焦,也是学校理解教育和践行教育的鲜活、丰富、系统的行动表达。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等学校在高中课程自主排课方面的率先尝试,是高中学校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将课程改革与学校整体发展有机融通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课程理解、主体参与、行动创生三个视角,分析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的现实状态,强调学校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师生作为主体的课程参与、在体现课程规范要求中创新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7.
校本(school—based)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有人把它更简练清晰地表达为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关于校本课程的概念,不管哪种说法基本上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即它应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是在中学开设的,以一线教师为主体开发的课。也正因为如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会带有开设这一课程的教师的个人特色。在此,笔者谈谈对在历史教学中开设校本课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行为的地图,"八维行为模式"详细而又忠实地描述了学校课程领导的八种行为:课程目标激励、优化课程内容、监控教学过程、赏识教学成绩、关注教职员工、激励课程创新、优化教学环境、赢得外界支持.这为理解和实施学校课程领导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课程理解的生存论意蕴——哲学解释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课程理解是存在于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教师课程理解并非仅是作为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手段或工具,旨在实现对课程文本中课程设计者原意的复原,而是在事实上构成了教师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教师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先见"构成了理解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理解最终所实现的则是课程意义的不断创生。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我校从2011年7月创办之日起,就秉承"教育即服务,质量即生命,特色即品牌"的办学理念,遵循追求完美教育的办学主张,走出了一条"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课程精品化实施,特色课程品牌化发展"的课程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