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第三次浪潮,自20世纪80年以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的感知、注意、认知、情绪及社会交往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儿童只有形成一定程度的启蒙心理,才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社会能力,才能学会如何针对发生的事件作出正确的情绪反应,进而完善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由于特殊儿童在感知、注意、认知、情绪以及社会交往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者由此开始关注自闭症、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儿童的心理理论研究。本文探讨了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智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心理理论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研究领域,对社会能力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学者采用不同的心理理论任务证实,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严重缺损.文章重点分析了语言、执行功能、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干预等内外在因素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不断改进现有的研究方法,扩展研究对象的年龄和范围,更加注重开展系统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闲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自闲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心理现象关系的研究。纵观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其局限表现在三个方面;研究过程受语言水平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自闭症儿童的知识性心理状态方面;研究方法太单调。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应该注意;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注重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毕生研究;注重与其他心理现象关系的研究;注重影响自闲症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教育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错误信念认知是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发展心理学家常常通过儿童对他人信念的认知来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本研究以两项错误信念任务、家庭环境量表及同伴提名法为研究工具,考察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及家庭环境和幼儿同伴关系特征,探讨家庭和同伴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为4岁.(2)同伴地位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显著影响.(3)社会偏好性、家庭亲密度、家庭矛盾性和家庭娱乐性均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SSCI数据库中美国儿童心理研究领域的核心杂志《Child Development》为数据源,运用文献信息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该期刊2001至2011年作者共被引网络图谱,可以发现当前美国儿童心理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杰·贝尔斯基(BELSKY J)、路特(RUTTER M)、南希·艾森伯格(EISENBERG N)、朱迪·邓恩(DUNN J)、威尔曼(WELLMAN HM)、约翰·弗拉维尔(FLAVELL JH)、苏珊·格尔曼(GELMAN SA)等人,存在八大主流学术团体.他们的研究视域相当广阔,从儿童早期护理到儿童家庭教养,从儿童语言发展到儿童元认知发展,从儿童道德判断到儿童社会性发展,从儿童心理理论到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价等,并为各个具体问题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本理论或概念基础.了解当前美国儿童心理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以及学术思想,有利于把握世界儿童心理研究的新动向和趋势,有利于促进我国儿童心理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1.前言 心理理论①这个术语最早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在研究黑猩猩的认知能力时提出的,随之该术语被引入发展心理学领域.其含义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大量采用两个经典错误信念任务考察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实验研究已表明,4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期,这表明儿童在4岁时就发展起了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是认知发展领域里一个新的研究热潮。该文从心理理论概念入手,介绍了心理理论知识发展的有关理论以及研究成果,认为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形成的有家庭、语言、同伴交往、文化环境等因素,并提出要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以更好的帮助儿童发展心理理论能力,最后对心理理论的未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探讨了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特点。采用失言和白谎两种心理理论任务对小学2、4、6年级90名儿童进行测量,考察心理理论水平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心理理论能力总体上有明显发展,但儿童对失言和白谎的理解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2)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的心理理论成绩显著地好于男孩。男孩和女孩在心理理论发展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假装游戏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48名3~4岁儿童为被试,借鉴以往假装游戏的干预方式,对幼儿进行假装游戏训练,以此探讨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戏组儿童的心理理论后测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即假装游戏的训练促进了3-4岁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2)在后测的心理理论任务总成绩上年龄效应极其显著,即训练后,实验组4岁儿童与3岁组儿童在心理理论成绩上差异显著.假装游戏可能通过游戏中的角色、实物转换,即用一个物体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想像一个不存在的物体、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何特点辽、吉、黑、湘四省协编的《儿童教育心理学》教材,是融合普通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的基本内容,采用“三结合”的体系编写的。学习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需要有普通心理的基础知识,学习教育心理也需要了解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因此,教材的前部分多系普通心理与儿童心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与有关的知识和规律,理论性的阐述较多;教材的后部分多系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应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有关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捉迷藏游戏案例,对其中儿童的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教师和家长可以借助捉迷藏游戏,从完整表达游戏的规则和想法、灵活运用游戏策略、运用丰富的情绪表达等方面入手,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训练对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者选取了3~4岁儿童共122名,通过错误信念任务和语言控制任务,筛选出59名被试参加实验,并将被试按年龄、性别平均分配到三个组:故事组、信念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训练.研究结果显示,适当的训练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训练效应具有长期性;4岁儿童的训练效果显著优于3岁儿童.  相似文献   

13.
儿童心理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心理理论的概念入手,着重探讨了儿童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研究范式以及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心理理论的发展动向和新趋势,以期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理论,我们看到正常儿童在心理和认知发展过程中,通常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参与等相关活动来实现对事物的把握;又通过对游戏在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中的特殊作用和孤独症儿童所具有的心理低龄化的特点的分析,以及学习国内外孤独症教育康复中游戏运用的成功经验,我们设计了通过游戏教学和活动,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章对近10年来有关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重点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以及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今后的研究需要重视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拓宽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学前儿童心理理论与抑制性控制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心理理论发展的执行功能说认为,执行功能可能或影响心理理论的表达、或影响心理理论的发生。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抑制性控制与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在许多方面密切相关,他们似乎拥有一个共同的发展时间进程(都是在学前期得到充分的发展),拥有一个共同的大脑控制区域(前额叶),它们的联合缺乏好像都产生同样的精神机能障碍(孤独症)。在新近的相关研究中,研究们使用了各种实验任务范式,得出了一些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初步实践证明,抓住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小学美术教学以往一直是沿用专业化、成人化的教学方法,远离儿童心理特点,把美术课上得干巴巴,使美术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打击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好动、好奇是儿童的特性,我们要采取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有他天性的发挥,教师决不能让自己的想象代表儿童的想象,把自己的创造意图强加在儿童的创造意思之上.要体会学生的自我感受,提倡千人千面的作画方法开拓儿童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皮亚杰理论新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对皮亚杰理论做出了发展、修正和质疑.介绍了新皮亚杰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有价值的成果,以及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并对有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了新近关于皮亚杰理论研究的特点、有关皮亚杰理论研究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未来关于皮亚杰理论研究有可能产生重要学术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心理理论是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发展的基础。关于心理理论的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多巴胺能与催产素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五羟色胺能与加压素的正常分泌则是儿童心理理论健康发展的保证。与此同时,无论是完成心理理论任务,还是理解他人信念、意图与情绪,都需要儿童多个脑区的共同参与。基于神经科学揭示的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神经递质与神经机制,成人应引导儿童养成爱运动、善饮食、会游戏的行为习惯,给予儿童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与儿童交谈过程中多运用描绘心理状态的词语,以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Premark和Woodruff于1978年提出"心理理论"至今,心理理论的研究已走过将近四十年的历程,针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心理理论的由来、定义、实验范式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儿童心理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