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多种心理理论任务(包括失言理解任务、白谎任务和故事理解任务)、合作行为任务、儿童马氏量表等方法探讨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合作行为、“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关系。90名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参加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心理理论与其合作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理论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合作行为水平。(2)小学儿童心理理论与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3)小学儿童合作行为与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高“马基雅维里主义”小学儿童的合作行为水平显著低于低“马基雅维里主义”小学儿童。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主要对攻击儿童和非攻击儿童心理理论的水平进行了比较。采用失言任务和白谎任务作为心理理论指标,对26名攻击儿童和26名非攻击儿童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攻击儿童和非攻击儿童在心理理论任务上存在显著差异。攻击儿童的心理理论成绩显著地差于非攻击儿童。但是,这种显著性差异只存在于失言任务上,在白谎任务上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解释性心理理论任务、白谎任务和失言任务考察了民族杂居区7至12岁小学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结果发现:(1)解释性心理理论在整个小学期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性别差异不显著,9岁和10岁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汉族儿童优于少数民族儿童。(2)白谎理解能力儿童到11、12岁时才有显著提高,汉族儿童比少数民族儿童进步大,女生成绩优于男生。(3)失言理解整个小学期发展缓慢,直到12岁才有一定提高,汉族儿童比少数民族儿童进步大,女生和男生间没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白谎即善意的谎言,它的出现与儿童道德意识和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儿童的白谎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道德水平以及心理理论水平的提高.本研究以三个年龄段的幼儿为被试,采用3×3×2的实验设计,考察了幼儿白谎行为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以及榜样与暗示这两个外部因素对于幼儿白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白谎行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但随年龄增长,幼儿出现了更多的白谎行为.(2)榜样与暗示对幼儿白谎行为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统一背景的图片故事法,探讨7-12岁学障儿童(27人)和正常儿童(27人)在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失言理解四个心理理论成分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学障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发展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主要表现在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方面;学障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的特点,而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年龄差异并不显著;整合全体被试探讨学龄期儿童心理理论诸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四种心理理论成分的发展呈现复杂化的趋势。设计背景统一、内容简明的研究任务有助于全面考察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年级小学生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认知研究范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信息加工过程模式来理解社会心理现象.通过这种模式考察儿童社会信息加工各阶段的特点有助于揭示社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51名高年级小学生参加了结构性访谈,结果表明,在模糊同伴情景下,编码、解释、人际效能感以及反应执行水平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男孩产生的反应数量显著多于女孩,男孩的侵犯性反应多于女孩.模糊权威情景下,编码和解释水平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男女无差异.在清晰权威情景下,反应执行水平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男女儿童对社会线索的解释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农村学前儿童心理理论、执行功能及其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通过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DCCS任务、白天/黑夜任务、手游戏五种测验任务对92名3—5岁农村学前儿童进行系统研究。结果:(1)农村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F(10,162)=19.996,P〈0.001),4岁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发展的关键年龄;(2)农村学前儿童在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发展上不存在性别差异(F(5,82)=0.817,P〉0.05),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0,162)=0.909,P〉0.05);(3)农村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相关显著(r=.684),执行功能对心理理论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农村学前儿童心理理论、执行功能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心理旋转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80名大班幼儿进行的心理旋转测试表明:大班幼儿的心理旋转能力处于较高水平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孩的表现略优于女孩;大部分大班幼儿能对自己心理旋转的过程进行报告,但在不同的维度上的心理旋转能力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58名3~5岁藏族在园幼儿为实验对象,试图探究藏族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一般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族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年龄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有关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结论有着跨文化的一致性,但也存在重要差异。藏族儿童在5.5岁时才基本形成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较国内外其他儿童晚一到半岁;3岁以后能理解外表与事实的区别;4岁以后能同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信念;5.5岁掌握他人行为预测任务。藏族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发展特征研究对于早期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采用不同的刺激材料考察儿童心理旋转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4岁儿童不具有心理旋转能力,4~5岁儿童开始形成心理旋转能力,大部分5~6岁儿童已具有对图形的旋转能力。4~6岁儿童的旋转能力存在性别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不同的刺激材料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来设置课程,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提倡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性别角色观是指人们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总的看法,是一种有关性别角色的价值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30名中学生的性别角色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男女性别角色正价特质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勇敢和漂亮;负价特质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虚伪和自私;(2)男女生均认为勇敢、幽默、善良、浪漫、阳光帅气是男性的正价特质,但是在阳光帅气这一特质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生均认为漂亮、大方、温柔、可爱、体贴、自信、细心、善良是女性的正价特质,此外,女生的正价特质中,男生认为还有纯洁和真诚,女生认为还有孝顺和亲和力;(3)男女生均认为虚伪、自负、自私、女性化强、奸诈、迂腐、自夸和斤斤计较是男性的负价特质,此外,女生的负价特质中,男生认为还有傲慢和霸道,女生认为还有懦弱和无能;男女生都认为自私、虚伪、势力、自大、斤斤计较、炫耀是女性的负价特质,且自私在男女生中均排在第一位。(4)年级对性别角色影响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性别角色观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年级在性别角色特质选择的频数中可以看出:初中生与高中生皆将勇敢作为男性正价特质的第一位,但是初中生较高中生而言更不喜欢男生懦弱,高中生较初中生而言更不喜欢男生女性化强;高中生和初中生都不喜欢女生自私,但是高中生比初中生更看重女生的漂亮、大方、温柔。  相似文献   

12.
3~4年级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大连市明星小学选取三、四年级小学生共124人,采用问卷法对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三、四年级是小学生独立性和自我控制发展的缓慢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独立性略有上升,发展缓慢,差异不显著。自我控制的发展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2)小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自我控制的水平高于男生,差异显著;独立性的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略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3)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存在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经典的愿望理解任务中加入与角色性别特征相符或相悖的玩具偏好信息,当信息中出现的玩具与测验玩具相同或同属一个性别组时,考察256名3到8岁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是否会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为他人选择玩具时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随年龄逐渐增强,在不知被预测角色玩具兴趣的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更刻板,所有被试对女性角色比对男性角色更刻板;(2)儿童利用信息的能力随年龄逐渐提高。测验玩具与信息中出现过的玩具出自同一性别组(表征对应),与该玩具在测验中直接出现(直接对应)相比,会显著增加儿童的判断难度,但女孩为女性角色的判断相对不受影响;(3)如果被预测的男性角色与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相悖,会显著影响各年龄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但如果是被预测的女性角色与儿童的刻板印象相悖,则仅会对7到8岁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攻击行为是一种在小学生身上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性别、年级差异,结果发现:(1)在攻击类型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直接攻击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在关系攻击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直接攻击在五、六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四、六年级和四、五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关系攻击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关系攻击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基于调查和文献,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小学生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经典"错误信念"任务,以181名回族幼儿、174名汉族幼儿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回、汉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异同。研究发现:回、汉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回、汉幼儿的心理理论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总体上呈同步发展趋势,但回族幼儿心理理论发展速度要低于汉族幼儿;散居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速度低于在园幼儿;回族散居女童的心理理论发展速度缓慢。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幼儿教育,重视民族女童教育是促进幼儿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自编修订的《儿童元认知问卷》,对420名儿童(其中学习不良儿童96人)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该阶段非学习不良儿童元认知发展上六年级显著高于四、五年级,不存在性别差异;学习不良儿童元认知发展不存在年级差异,他们在元认知整体水平以及六个维度上均显著落后于一般儿童和成绩优秀儿童;此外,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开展元认知训练的意义。研究发现,元认知训练可以较好地促进该阶段儿童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元认知训练对学生学业成就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of two hundred and thirty 8‐ to 13‐year‐olds, a new “Silent Films” task is introduced,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dearth of research on theory of mind in older children by providing a film‐based analogue of F. G. E. Happé's (1994) Strange Stories task.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items from both tasks loaded onto a single theory‐of‐mind latent factor. With effects of verbal ability and family affluence controlled, theory‐of‐mind latent factor scor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ge, indicating that mentalizing skills continue to develop through middle childhood. Girls outperformed boys on the theory‐of‐mind latent factor, and the correlate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ory of mind were gender specific: Low scores were related to loneliness in girls and to peer rejection in boys.  相似文献   

18.
以90名高中生为被试,考察了心理理论能力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升高,高中生的心理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高中生心理理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同伴接纳类型高中生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同伴接纳类型不能很好地预测心理理论能力,而心理理论能力总分能显著地预测高中生的社会偏好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取某幼儿园126名4-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辅之以对幼儿的美术活动进行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1)4-6岁幼儿在美术作品中最偏好的颜色是红色和黄色,其次是蓝色、绿色、粉红、橙色、紫色、黑色。(2)不同年龄幼儿除了橙色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颜色均有显著性差异。(3)不同性别的幼儿在美术作品中对于色彩的偏好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男幼儿比女幼儿更喜欢黄色、蓝色,女幼儿比男幼儿更喜欢红色、粉色、橙色、紫色、绿色、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