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水平大学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的建设是提升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基于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高水平大学毕业生高端就业市场的建设、要突显人才培养特色、突显学生为本的要义、突显大学的国家责任,注重差异化竞争战略和整体性实施策略。高水平大学要充分考虑影响高端就业市场定位的诸多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与行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时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阐述了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切入点,诠释了行业及行业企业与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一是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分类管理,克服办学的同质化倾向;二是大学科学定位,实现办学的特色化;三是以人力资本为基准,实现投资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李博 《文教资料》2013,(26):81-82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和特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现实要求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概述了新时期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意义,并从大部制改革、管理重心下移、建设高素质专职管理队伍三个维度浅析了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依托行业、面向行业、服务行业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特色,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传承。随着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作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需要在实践层面重点处理好传承优势与创新发展、学科"长板"与学科"短板"及聚焦特色与扩大开放这三对关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12月27日,"第二届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年会"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来自教育部直属26所具有行业背景和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水平大学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与会并作了发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行业特色型大学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笙管华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途径不是单一的,更多的院校可以选择强化发展特色,以特色带动综合,走创建高水平特色大学的道路。80年来,特别是过去5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在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过程中做了积极的探索,有自己的体会,归纳起来就是:高水平大学要办出特色,特色大学只有是高水平的才能保持、巩固和发展特色。一、高水平大学必须办出特色,形成优势学科高峰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就没有了竞争力和生命力。无论是世界一流还是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并没有完全相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良好的师德又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加强师德建设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海洋大学在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将高尚的师德视为承载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坚强基石。并将这项工作有效地融合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8.
在行业高水平大学的定位与发展中,外部逻辑的强制牵引作用显著,对政府角色与责任的清晰界定与合理实现有助于大学科学定位并特色发展。在行业高水平大学的科学定位和特色发展中,政府应着力推进自主办学与单位化大学组织属性变革,制定合理的大学分类标准及规范的排名体系,适度引入产业运作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引导社会形成有利于大学科学定位及特色发展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9.
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指导思想,是加快高校科技工作发展、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法宝,也是推动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河南理工大学在百年办学实践中,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指导思想和"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以体制机制建设为先导、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团队建设为核心、以横向科研为纽带、以科学研究为载体,实现了学校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了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对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领域,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于促进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和生成逻辑,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重应用技术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传统学科突出而相关学科薄弱严重阻碍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过程中,要兼顾创建世界一流与服务国家发展,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抓手,在重视应用技术研究、攻克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基础性研究,产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要以优势特色学科为龙头,着力提高相关学科建设水平,构建互利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在高原上筑高峰,应该是行业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国庆 《教育研究》2005,26(12):62-65
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不仅要形成尊重学术和民主管理的氛围,还要以本科教育为中心,形成自己的特色;既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又要注意摒弃极端的功利主义倾向。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大学办学自主权和政府宏观管理缺一不可。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校长是关键,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第三届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暨共建工作座谈会12月19日在西安召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出席会议并讲话。陈希指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与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要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就应该走规范化办学之路,在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开放的国际化办学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把学校建成信息化、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上海海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结合学校图书馆发展与学科服务工作实践,阐述了图书馆如何通过文献资源建设和学科服务等方面的发展,为学校建设一流高水平特色大学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5.
谭国臣  徐燕晨 《教育》2012,(35):33-34
鲁东大学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是依托80年历史文化积淀,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与思路,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的系列大学文化建设活动的新举措。学校"围绕工程办活动,特色活动促发展",通过系列文化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发展软实力,为建设"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1510"搭建发展平台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以"一个纲要、五大建设、十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实施构建富有学校特色,体现现代大学精神的大学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建设,提高办学层次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在学科建设和与行业合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通过保持和强化自身行业特色、学科优势赢得了发展先机。其行业特色、学科优势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何将行业特色、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值得深思。通过建设富有内生能力的学科群、打造高校与行业"教学共同体"、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范式等来完成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行业院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要从国家综合国力建设的高度认识大学的时代使命和责任;要以结构化思维厘清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多层次、多维度内涵;要以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和转型升级;要以国际化战略推动与国际学术标准接轨,以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指导大学科研,提升特色型大学的国际学术竞争力;坚持"大学科"理念,以全面创新为动力,推动大学创意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制度与大学特色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理念转化为特色需要以制度作中介,大学制度是大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大学制度的目的和主体是大学内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大学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9.
就业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大学生就业工作更是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学生就业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中应当如何定位自身的工作思路,具有非常特殊的探讨价值。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哪里?这些学校的就业基本特性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之后,对这些学校的教育状况如何认识?其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分析研究,给出回答。先说说对综合性重点大学就业工作的基本认识:认识之一:综合性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它的市场的全国性分布也非常明显。据教育行政部…  相似文献   

20.
高水平大学建设要重点处理好的八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设高水平大学是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要处理好适应与引领、卓越与特色、学术与行政、教学与科研、学校与院系等八个基本关系。解决好这八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大学管理者、高等教育研究人员深入细致的思考与务实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