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3-溴丙酮酸(3-BrPA)处理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观察3-BrPA对线虫的毒性和生存周期的影响。通过秀丽隐杆线虫RNA干扰(RNAi)和突变株,分析3-BrPA对线虫糖酵解途径己糖激酶家族和药物代谢的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家族的影响。创新点:首次报道了3-BrPA对秀丽隐杆线虫有毒性作用,己糖激酶是3-BrPA对线虫作用的重要靶点,而CYP-35A家族是线虫代谢3-BrPA的主要酶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3-BrPA处理秀丽隐杆线虫,每24 h监测一次存活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RNAi沉默己糖激酶家族基因hxk-1、hxk-2和hxk-3;计算3-BrPA处理hxk家族RNAi株和细胞色素P450 cyp-35家族突变株后的致死中浓度(LC50)。结论:3-BrPA对线虫有明显的毒性效应(图1);与对照组比较,3-BrPA处理组的线虫平均寿命明显缩短(图2);3-BrPA处理线虫后hxk-1、hxk-2和hxk-3的信使RNA(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图5);3-BrPA处理hxk RNAi株后的LC50均减小(P<0.05,表5);3-BrPA处理cyp-35突变株后的LC50也均减小(P<0.05,表6)。综上所述,3-BrPA的毒性与其对秀丽隐杆线虫己糖激酶代谢的影响密切相关;CYP-35家族在线虫中对3-BrPA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桂花黄酮抗自由基作用及体内抗氧化功能。通过测定桂花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率实验,研究桂花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通过测定小鼠血清GSH-Px、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研究桂花黄酮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桂花黄酮可有效地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桂花黄酮可显著增强小鼠血清GSH-Px、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桂花黄酮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是一种来源广泛、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海洋多糖。本实验通过酸解法制备海藻酸钠寡糖(AOS),在检测其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抗氧化能力的基础上,建立海藻酸钠寡糖预保护与过氧化氢氧化损伤细胞模型,进而从细胞形态与活性、胞内活性氧(ROS)清除率、关键氧化还原酶酶活等不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寡糖对小胶质细胞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的清除胞内活性氧水平,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酶活,一定程度缓解了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氧化损伤。这为进一步研究海藻酸钠寡糖在由小胶质细胞应激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玉竹糖蛋白粗提物的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 用石油醚提取玉竹糖蛋白,以高、中、低剂量饲喂小鼠,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肝脏、脑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 玉竹糖蛋白粗提物可提高受试小鼠血清、肝脏和脑中SOD、CAT及GSH-Px活性,降低这些组织中MDA含量.结论 玉竹糖蛋白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碱性蛋白酶酶解龙须菜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以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底比([E]/[S])和pH值对制备抗氧化肽工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龙须菜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150min、[E]/[S]9 000U/g、pH 8.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龙须菜抗氧化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7.44%±0.12%.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抗氧化肽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还原力,但均弱于同浓度下的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翻白草黄酮修复T2DM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部分机制,建立了T2DM大鼠模型,连续翻白草黄酮4周后,模型动物的血糖和胰岛素下降;胰腺组织的SOD和GSH-Px活性均升高,而MDA的含量升高;胰岛β细胞凋亡指数降低,Bax蛋白表达下降且Bcl-2蛋白显著升高。表明翻白草黄酮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氧化应激对T2DM胰岛β细胞的损伤,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从而恢复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铜离子诱导的前列腺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研究虾青素对铜离子诱导的前列腺细胞及前列腺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比较其对两种细胞作用的差异。方法:MTT法测定铜离子与虾青素对前列腺细胞(RWPE-1)和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的影响;采用细胞流式仪测定虾青素对铜离子诱导的RWPE-1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虾青素对铜离子诱导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产生的影响;采用罗丹明123(Rh123)染色检测虾青素对铜离子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测定了虾青素对铜离子存在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的影响。结论:结果表明,铜离子能诱导RWPE-1和PC-3细胞凋亡,并伴随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升高;虾青素处理可显著降低RWPE-1细胞中MDA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并保持ROS含量稳定;虾青素处理可降低PC-3细胞中SOD、GSH-Px和CAT的活性,而对RWPE-1细胞则作用相反。因此,虾青素处理能有效降低铜离子对RWPE-1细胞引起的损伤,而通过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加剧铜离子对PC-3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病原菌/药物/生物体三位一体的、多重视频指标的耐药菌敏感的抗菌药筛选评估研究体系,并利用该体系进行耐药病原菌治疗药物筛选。自制用于秀丽线虫培养、观察的多孔板摄影灯箱,用以观察被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秀丽隐杆线虫活动情况。将被感染的线虫置入抗菌药液培养,对秀丽线虫行为模式的视频内容进行记录与统计分析,从线虫死亡率判断药物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组的秀丽线虫死亡率明显增加,而经抗菌药物(美罗培南)治疗后的秀丽线虫有效降低了死亡率。结论通过对秀丽线虫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后的致死率进行评估,建立多重视频指标的耐药菌敏感药物筛选评估研究系统,应用于病原菌感染敏感药物快速简便筛选,及相应的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黑苦荞米黄酮模拟消化前后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以及模拟消化对其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的影响。创新点:采用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更加真实地反应消化对黑苦荞米黄酮含量及活性的影响,同时采用体外抗氧化方法、α-葡萄糖苷酶实验和HepG 2细胞模型,评价其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方法:本文采用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对黑苦荞米黄酮进行模拟消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消化前后黄酮物质含量变化情况(表1和图1);通过ABTS、DPPH和FRAP等实验研究模拟消化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表2和图2),进一步检测其消化前后对细胞活性氧(ROS)产生的抑制能力(图3);利用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图4)以及细胞葡萄糖消耗和糖原含量实验(图5),评价黑苦荞米黄酮模拟消化前后的降血糖活性。结论:HPLC结果表明,黑苦荞米黄酮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芦丁和槲皮苷,经模拟消化后,其活性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体外抗氧化实验ABTS、DPPH和FRAP结果均表明,黑苦荞米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体外模拟消化后,其抗氧化活性有所降低;细胞ROS结果表明,黑苦荞米黄酮模拟消化前后均具有较好的ROS抑制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黑苦荞米黄酮模拟消化前后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同时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以及细胞糖原的生成,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滁菊总黄酮(TFCC)和滁菊多糖(PCC)配伍体内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TFCC,大孔树脂进行纯化;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PCC,savage法进行纯化;测定TFCC和PCC含量,观察TFCC和PCC不同比例配伍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率和Fe~(3+)相对还原力的影响,优选TFCC和PCC抗氧化活性最佳配伍比例。将50只老年小鼠随机分为TFCC+PCC组(40 mg/kg+60 mg/kg)、TFCC组(40 mg/kg)、PCC组(60 mg/kg)、维生素E组(200 mg/kg)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灌胃方式给药,连续14 d,1次/d,观察TFCC和PCC配伍对老年小鼠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TFCC含量为722.41 mg/g,PCC含量为626.32 mg/g。TFCC和PCC 2∶3配伍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其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2.13%,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6.76%,ABTS~+·清除率88.23%,Fe~(3+)相对还原力为102.73%。TFCC和PCC配伍能显著升高老年小鼠血清和肝脏SOD、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且活性明显强于单用TFCC或PCC。结论:TFCC和PCC 2∶3配伍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体内实验亦证实该比例配伍抗氧化活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鸭儿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了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以及对小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对Fe2+-Vit C诱导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鸭儿芹对DPPH、O-2·和·OH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5.4%、82.4%和94.2%,其IC50分别为5.48 mg.m L-1、4.23 mg.m L-1和2.78 mg.m L-1.而且能明显抑制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结果表明,鸭儿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QDPR)的抗氧化作用,并初步探讨QDPR基因A278C位点突变对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创新点:首次在体外实验中发现QDPR有抗氧化作用,且此作用在A278C位点突变后减弱。方法:我们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QDPR质粒,且分别转染至人胚肾293细胞中(HEK293T)。实验可分为以下三组:空白质粒对照组、野生型QDPR组和突变型QDPR组。三天后收集细胞观察活性氧(ROS)和四氢生物蝶呤(BH4)的表达量,使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 NOS)基因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活性。结论:本实验中野生型QDPR可以显著降低n NOS、NOX4和TGF-β1的水平,同时提高SOD1和GPX3表达。但当QDPR发生位点突变后没有观察到上述现象,并且突变型会导致ROS过量产生。我们的数据还表明,野生型和突变型QDPR对BH4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QDPR有抗氧化作用,但A278C位点突变后会影响QDPR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头翁粗皂苷对AA肉鸡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日龄AA肉鸡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肉鸡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组在15日龄时饮用添加白头翁粗皂苷提取液的饮用水,对照组饮用不含提取液的饮用水,连续3d。分别在25、29、33日龄时,每组随机屠宰6只,采血液离心制备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肉鸡血清SOD活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25日龄,试验组的CA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29、33日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CAT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MD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25、29日龄,试验组的GSH-Px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33日龄,试验组的GSH-Px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粗皂苷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鸡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NDV体外感染小鼠肉瘤S180细胞,经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肉瘤S180细胞的增殖状况;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NDV体内感染后荷瘤鼠腹水中S180细胞分裂周期各时相的变化、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表面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DV体内、外感染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NDV体内感染后荷瘤鼠腹水中S180细胞高表达p53蛋白,细胞凋亡率增加,G2/S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PI)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DV感染可增强小鼠肉瘤S180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影响其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且有较强的杀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RI模型组;葡萄籽原花青素预处理(GSPE)组(160 mg/kg),每组10只。于再灌注后3 h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光镜下比较各组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GSPE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与HIRI模型组比较,GSPE预处理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GSH-Px、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MDA含量下降(P〈0.05)。光镜下GSPE预处理组肝细胞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SPE预处理组肝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而Bax蛋白的表达量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GSPE对缺血再灌注肝脏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损伤和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模型,探讨莲心碱(LIE)对脓毒症中脾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脓毒症常伴有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并将导致身体器官功能障碍,对脾脏损伤尤甚。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n=6):对照组、LPS(10 mg/kg)、LIE(10 mg/kg)+LPS、LIE(20 mg/kg)+LPS和LIE(40 mg/kg)+LPS。脾脏损伤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确定;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检测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和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转录水平。同时对包括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内的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测定;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显示,LIE可减轻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6、IL-1β和i NOS的转录水平,并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此外,LIE预处理后可降低MDA脂质过氧化指标,增强CAT、SOD和GSHPx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酶解鲭鱼蛋白,制备鲭鱼多肽,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酶解液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获得最适蛋白酶并双响应面优化酶解工艺条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为最佳水解酶,最优酶解工艺为pH 6.0、超声时间40 min、温度53℃、料液比1∶3(g/mL)、酶添加量3 000 U/g、酶解时间2 h,所得的酶解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1.21%,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84.12%;鲭鱼多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32.75μg/mL、1.20 mg/mL.该研究结果可为鲭鱼抗氧化肽的大量制备提供工艺参考,为鲭鱼抗氧化多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分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蛋白质组的影响,探讨引起心血管毒性的潜在机制。创新点:多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与人类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而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的第一道防线。本项目应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并从DNA损伤的角度探讨了心血管毒性机制,具有较好的创新性。研究结果可为的危害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及思路。方法:培养HUVEC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培养的HUVEC细胞)、处理组(50、100μg/mlPM_(2.5)处理HUVEC细胞24h)。双向电泳技术建立各组细胞蛋白质组图谱,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NA损伤产物8-OHd G的水平,荧光标记技术分析DNA双链断裂的形成,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经处理HUVEC后,31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图2,表1),其中8个蛋白质参与了DNA的损伤与RNA的编缉,7个蛋白质与细胞凋亡有关(表2)。进一步实验表明:能够促细胞凋亡(图5),提高DNA损伤产物8-OHdG的含量(图6),促进DNA双链断裂位点的形成(图7),调节损伤修复相关蛋白(Mer11A、Rad50和Rad51)的表达(图8),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加HUVEC细胞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图9)。综上所述,能够通过调节一系列蛋白的表达,加重HUVEC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增加DNA损伤,促进细胞凋亡,造成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较研究木蝴蝶醇提物(EO)中不同极性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得到了木蝴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EAO)、正丁醇萃取组分(n-BO)、水萃取组分(WO)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1,1-二苯-2-苦肼自由基(DPPH·)均有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最强的为EAO,依次为n-BO、WO;并对各极性组分中的多酚、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到了EAO、n-BO、WO中两种生物活性含量合计分别为751.67±3.42ug·mg-1、410.48±3.90ug·mg-1、180.03±2.08ug·mg.结果表明,木蝴蝶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多酚和黄酮含量具有正相关性;木蝴蝶醇提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相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高血糖所致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创新点:使用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探讨三种浓度的人参皂苷Rg1对糖尿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检测其是否具有浓度依赖性。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其中空白对照组10只,另50只给予高脂高糖饲养,4周后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Z)。成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40只,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大鼠+低剂量人参皂苷Rg1(10 mg/(kg·d)),糖尿病大鼠+中剂量人参皂苷Rg1(15 mg/(kg·d)),糖尿病大鼠+高剂量人参皂苷Rg1(20 mg/(kg·d))。12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心肌酶及氧化应激水平,留取心肌组织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应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和Bcl-x L的表达。结论:人参皂苷Rg1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无明显影响,人参皂苷Rg1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肌钙蛋白(c 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水平,降低凋亡蛋白CASP3的表达,同时提高Bcl-x L蛋白表达。总之,人参皂苷Rg1能显著保护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及抗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