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预观察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原地正手杀球和跳跃腾空正手杀球动作上肢肌肉工作特点的差别。方法:研究使用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仪同步测量8名国家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原地正手杀球和跳跃腾空正手杀球动作。结果:运动学数据显示两种杀球动作中各个环节的速度都是由近端到远端依次递增;伸髋角和引臂角以及击球瞬间上肢各个环节的角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杀球速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尽管两种杀球动作总体来说相近,但是在两种杀球动作中部分上肢肌肉的激活时序、击球前肌电幅值有显著差异,并且发现在球拍与球接触之前的时相,跳跃腾空正手杀球上肢肌肉的电活动更强。结论:尽管两种杀球技术动作结构很相似,但是原地杀球与跳跃腾空杀球的神经肌肉控制模式不同,跳跃腾空杀球时,运动员的神经中枢要提前激活一些肌肉,并且使一些肌肉的激活水平更高,以便获得更高的球速。  相似文献   

2.
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是立体几何解题教学中的难点 ,说其难 ,常表现在学生在解题中无从下手 ,很难求到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 ,其根源在于 ,难觅公垂线段 ,往往是大海捞针到处碰壁。笔者发现在这类问题中 ,往往某些“特殊元素” ,诸如“特殊点” ,“特殊平面”、“特殊直线”非常关键 ,本文将探讨一下 ,在求解异面直线距离中特殊无素的作用。一、抓住“特殊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连结两直线上的“特殊图 1点”的线段之长 ,这两个特殊点就是两直线公垂线段的垂足 ,是特殊点 ,往往处在特殊的位置 ,譬如线段中点 ,端点或是定比分…  相似文献   

3.
统计了中、外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在世界顶级赛事中每局比赛接发球技术的使用情况,其中包括发球技术的合理使用、发球落点和接发球的效果。研究发现:国外运动员的反手发网前小球和平射球的使用率高于中国运动员;以正手网前球和高远球为主的中国女单运动员,在发球技术使用上较少使用反手发球,中外运动员在反手平射球和反手网前小球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发球区域上,中国运动员在发2号区域上高于外国运动员,而国外运动员主要集中在1号和5号区,特别是后场6号区是后场发球中比例最高的区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2号区域。在接发球技术上,中国运动员接发后场球时,杀球最多,其次是高球和吊球,而在接发网前球时,以网前挑球和网前搓放为主;相较于中国运动员,外国运动员在后场接发球中杀球的应用率更高。就接发态势而言,中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相比,接发优势和均势明显增多,而接发劣势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研究、观察、专家咨询、逻辑分析等方法,以竞技陀螺比赛攻守过程中处于旋转体系下陀螺的受力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处于旋转体系下的陀螺攻守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竞技陀螺攻守技战术运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利用陀螺旋转体系的回动效应,运动员训练可有意识地旋放出活陀螺和流动陀螺。根据两个旋转体系的碰撞效应,守方运动员可借助对旋放区陀螺旋放落点的控制实现防守的战术意图,而攻方运动员则可以借助进攻力量、攻击部位、旋转性质的变化调整进攻技法。2)守方选手加强陀螺旋转的稳定性和旋放区前缘、后缘、左缘、右缘、中央等五个区域的落点以及活陀螺、流动陀螺、死陀螺各种旋放技术的训练,从旋转稳定性、落点意识、不同陀螺的旋放技术等方面提高防守能力;攻方运动员可掌握重击打法、轻钓打法两种进攻技术,控制己方陀螺旋转性质,进攻对手陀螺不同部位等进攻技巧,并提高进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及战术素养。  相似文献   

5.
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其斜率必然相等”的定理,确定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在各频段内渐近线的位置,从而加快绘图速度。  相似文献   

6.
运用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比赛得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单杀球得分和失误送分中外运动员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推扑挡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双中外运动员在杀球﹑吊球﹑网前﹑推扑挡球得分和失误送分五项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单杀球得分中外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双中外运动员杀球得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推扑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失误类型上,男女单打击后场球、杀球、放网失误所占比例较大,接发球失误最少,中国运动员各项失误次数普遍低于外国运动员;男双中放网、挑球、平抽挡失误所占比例较大,女双则是击后场球、杀球、放网失误最多,发球失误普遍较少,且中外运动员之间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7.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咨询、录像观察和技术统计等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中国国家女子沙滩排球队6名队员和国际排联世界排名榜前24位的12名世界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2013年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福州公开赛和上海公开赛)21场比赛视频的基础上,对中外队员比赛进攻方式从进攻位置、进攻性击球动作、球的落点和进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解比较研究,提出了世界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比赛进攻方式分解的基本数据模式,可作为评价世界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比赛进攻能力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外女子沙滩排球队员在不同进攻位置进攻次数的分布不均衡,中国队员的进攻更多集中在3号位,容易让对手形成针对性拦网。中国队员进攻过多采用“重扣球”,外国队员则多采用“轻拍落点”,双方进攻效果不同,反映了外国队员更注重进攻性击球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学生实验中,就如何描出小球作抛体运动轨迹的方法,目前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凭主观感觉估计出小球的大致落点,然后让小球穿过硬纸片中的小孔或用铅笔去挡小球,以此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另一类是在竖直木板的正前方,靠一块水平横木条去接住小球,依靠放在横木条上的白纸和复写纸直接记录下小球的"落点"痕迹(这个落点痕迹并非是小球在该空间的质心位置)。上面几种方法,有的需要经过多次抛球才能粗略地标定一个迹点,费时又麻烦,实验误差也大;有的需要变换迹点坐标,增加实验难度。造成上述缺点的原因在于记录小球运动迹点的穿…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乒乓球技战术研究更多是对单一技战术指标的分析,对技战术组合结构与落点区域一体化方面的探讨较少,割裂了技战术体系运用的整体性。以乒乓球落点区域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男子选手前三板技战术转化结构与落点区域进行研究,以揭示技战术转化的一般规律。结果发现:前三板技战术转化以控制-进攻转化为主,控制-控制转化为辅;从得分率来看,控制-进攻转化效果最佳;控制-进攻转化主要集中在控制对方近网区域后第3板在中路和半出台区域转化进攻衔接;控制-控制转化密集分布在近网区域。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光学的教学中 ,“光的直线传播”是基础 ,其条件“在均匀介质中”则是本节不可回避的重点。由于学生知识所限 ,教师讲解不宜过深 ,大多数同学对“均匀”“不均匀”缺乏理解和比较 ,对该条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为此 ,笔者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处理。首先以空气这种物质为例 ,介绍通常情况下空气是均匀的 ,但在受热等特殊环境下 ,是不均匀的。然后以图 1所示装置进行演示 :1 用铁架台固定一激光电筒 ,打开开关 ,让其在屏幕上或教室墙壁醒目处 (后墙最佳 )投射一光斑 ,观察光斑位置 ,由于光此时经过的介质—空气是均匀的 ,所以沿直线…  相似文献   

11.
“直线攻击、交叉直线攻击、直线加斜线攻击”化过程,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揭示了竞技对抗性项目可向运动科学发展之路。体现了拳击运动技术结构与组合技术的发展变“技术型、技巧类”形式转变,探讨了中国拳击运动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篮板球的反弹规律与进攻篮板球的拼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第二届中国CUBA乙组男篮决赛15场比赛的现场观察,录像资料统计,对比赛中全部1035次篮板球的反弹方向、落点及分布区域进行数据处理、归纳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投篮未中的球,其反弹方向、落点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认识和掌握其规律,有助于球员准确判断,并采取前瞻性行动抢占有利位置,从而提高拼抢篮板球的能力,同时为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立体几何“直线和平面”这一章系统地介绍了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也介绍了有关的公理、定理及一些重要概念,它是整个立体几何教学的基础。这一章教学的好坏对以后的知识的掌握影响很大,笔者就此谈一些教学体会。 1.上好开头课,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积极性 立体几何是学生在高一阶段的一门新课,学生由平面几何过渡到立体几何普遍感到不容易学,眼光总停留在平面几何的基础上,用平面几何的眼看待立体图形,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畏难情绪和信心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落点强化练习法对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球技术的训练效果。方法:两个羽毛球专选班的大学生,一个班级为实验组,采用落点强化练习法进行训练,另外一个班级正常训练。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打点准确率和技术动作衔接性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意义:羽毛球应用落点强化练习不仅仅能够提高落点的准确性,还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和动作衔接能力。落点强化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5.
立体几何是从平面几何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主体图形的局部性质则可通过一个面图形的性质去认识。因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通常是将其转化为平面问题加以解决的。在“直线和平面”这章教材中,这个转化是通过作平面来实现的,而平面的基本性质则是实现这一转化的理论根据。例如,在立体几何中用来具体刻划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三类空间角问题的求法,充分体现了这个转化思想。要确定和计算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适当的点,将异面直线之一或将两异面直线同时平行移动,使求两异面直线阶成的角转化为求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的交角,要确定和计算直线和平面所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平面与直线的方程判别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空间解析几何》这门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根据方程的形式选择相应的判别方法对于快速解决问题也是关键的一步.文章主要探究了三种常用的判别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足球比赛统计法、专家访谈法,以英文字母形状为基础设计出足球运动员移动、运球训练方法。移动轨迹有直斜线、曲线和折线,其中直线分为纵向和横向直线,曲线分为“C”字型、“S”字型和两次以上曲向变化的形式,折线分为“V”字型、“Z”字型和两次以上折向变化的形式。字母型移动线路基本涵盖了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的轨迹,培养运动员移动速度跑位的多样性、占据空间位置的合理性和身体素质的专项性。字母型训练法结合比赛场景训练运动员跑动、变向、跳跃、后退、侧跨、专项力量、专项耐力、运球技术等能力,为教师和教练员设计训练方法提供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对“2017年顶级羽毛球赛”中男子单打运动员,20场(42局)比赛录像,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探究中外男子单打运动员得失分的异同点,为男子单打的技战术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为:(1)男子单打制胜需要在增加进攻的同时,减少失误。(2)男子单打运动员需在0-4拍(发接发阶段)稳定发球、接发球质量,减少失误率,争夺创造进攻机会;5~9拍(限制阶段)提高攻击力,减少主动失误;10~14拍(相持限制阶段)注意进攻节奏变化,增加对手失误率。15拍之后(多拍阶段)稳定出球质量,减少无为进攻。(3)男子单打主动得分技术较多的为杀球、封球、扑球,主动失误技术较多的为杀球、吊球、高球,非压迫性失误较多的为挑球、搓球、放球。  相似文献   

19.
美声唱法分为“靠前”与“靠后”两大学派。“靠前唱法”强调声音的明亮、靠前、打在硬口盖上.集中于面孔前部(鼻腔、面罩)部位;“靠后唱法”则强调声音的厚度、力度、喉腔开度大,音的立体柱状感及音的落点感受较深。它们有机结和点在于声音的明亮集中、圆润、丰满,两派是互补的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运动队这个组织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客观上就存在着某种“心理距离”.而这种“心理距离”又造成人员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如果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心理距离”过远,彼此间会显得冷漠,产生误会,甚至对立,这会严重影响运动队各方面的工作.反之,“心理距离”过近,教练员又可能丧失权威、尊严和影响力.因此,如何将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心理距离”调校最佳.本文发表管见,以求教于体苑贤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