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由于就业适应能力不强而"回流"或频繁跳槽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给就业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高职毕业生要提高就业稳定率,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树立"职业人"的社会角色意识,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增强就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确保成功就业。一对社会角色意识的认识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生活中要承担很多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省内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状况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不高,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引起的。高职院校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加强情商的培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SPSS16.0对自编的<广东省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职业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其中人力资本包含职业技能、人际技能、适应能力和个人特质等因素;社会资本包括择职指导、择职关系和择职机会等因素;职业价值观包括职业声望、职业保健和职业发展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活紧张的节奏和残酷的竞争要求人们对身处的环境有高度的社会适应性,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有效的满足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的能力,提高和发展社会适应性,是培养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我们认为,社会适应性包括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沟通理解能力、观察应变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适应能力,本课题组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适应能力的现状,并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结果,探索出提高中等职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此套问卷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考察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沟通理解能力、观察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用人单位特别欢迎那些上手快、适应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但调查表明:很多高职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出现工作倦怠、社会适应能力低、身体素质较差的现象,精神状态不能满足职业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肩负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王静 《华章》2012,(36)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形式下,职业教育为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发展人才.由于全国高校处在扩招的新发展态势下,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高职学生在社会就业大背景下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从高职学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进行初步阐释和研究,作出相应的培养建议,以期对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从学生转变为社会职业人员,要完成从学院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角色转换,这个转换在其一生中十分重要。在这关键时刻,大学毕业生应以积极正确的态度,认知新角色,尽快适应的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倍受打击,产生社会适应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需求,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提出改善意见.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1.需求与现状调查分析的样本说明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对在校生与已毕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及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已毕业学生及部分在校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包括100名在校大学生和100名毕业生,收回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是92.5%.  相似文献   

9.
基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2012年"追寻成长的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的第一手调查数据,本文对学生干部毕业生与非学生干部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收入、晋升、嘉奖、职业发展信心等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为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和更好地选拔培养学生干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道德规范的转换,导致当前社会道德出现了某种混乱与无序的局面,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连续几年扩招的情况下,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生自律意识"滑坡"现象。为了进一步掌握高职学生自律意识现状,探讨高职学生自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律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635份,回收率为97.69%。  相似文献   

11.
一、取样说明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我市每年有初中毕业生四万余人,其中有18%的学生通过中考进入重点高中学习:有20%未能考上高中而选择了职业教育,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还有两万余名初中毕业生处于无学可上无业可就的境地。针对职业学校出现的有生招不上来的情况,我们就初三学生如何认识和看待职业教育问题及毕业后做何打算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和座谈的形式。分别取样于朝阳市一中三年三班(80人)和朝阳县联合乡中学三年一班(40人)及部分学生家长。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9份。  相似文献   

12.
职业适应性是衡量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活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也是一所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不但受到应用型本科生、中职生的双重挤压,还受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强烈冲击,提高毕业生职业适应力,使其尽快完成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移,不仅关系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否成功,也对中国职业教育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其中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但几年来,北京市的中专毕业生志愿报考高职的积极性并不高。为什么高职不受中专毕业生的青睐,笔者最近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采用问卷法,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000张,对十所学校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收回问卷956份。十所学校包括工、农、医、财经、艺术等,专业比较齐全。一、调查结果与分析以上十所学校今年毕业生3394人,报考高职学生150名,占毕业生总数的44.2%。调查结果列表如下:统计表明:有53.3%的学生愿…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高职毕业生能顺利地找到工作,并且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能迅速适应角色转化的人,在校的职业素质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从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熏陶与培养及提高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两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提高高职生的整体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师职业压力从何而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教育在社会进步中所扮演角色的日益重要,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肩负的使命变得既神圣又艰难,教师职业也正在逐渐成为一个高压力的职业.尤其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面临着"双师型"教师等多方面的要求,其压力更是非常之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目前职业压力现状,以便更好地调整工作策略,减少工作的疲劳与厌倦感,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笔者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源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问卷494份,有效回收率为95%.  相似文献   

16.
代劲 《电大理工》2013,(3):59-60
阐释了职业选择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研究的现状;在完善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问题开展调查分析,旨在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对策,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开始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质,许多高职院校选择与企业合作,建设"校企共同体",虽然很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其社会能力却有待加强,"校企共同体"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力求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为社会贡献出他们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代劲 《电大理工》2014,(3):59-60
阐释了职业选择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研究的现状;在完善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问题开展调查分析,旨在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对策,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在快速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05届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本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广东轻院就业指导中心在今年6月底对本校2005年毕业生展开了问卷调查与分析。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此次问卷调查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涉及广东轻院10个院系的应届毕业生,调查共回收了788份有效问卷,占本届毕业生总数的43%,抽样调查的覆盖面大,各院系抽样比例均衡,能较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71):164-165
大学生毕业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成为一名职业人,这期间必然要经历一个社会角色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毕业生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毕业生从在校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