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年来大多数教师一直认为教材是教学之本和依据,教师应把教材和教参奉为圣旨,教学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教参的内容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本人认为这种教学理念大多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缺乏人文精神。国家已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改革的宗旨就是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观要求教师转换教材的呈现方式,从学生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粗浅看法和点滴尝试。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材和学生间的桥梁。教师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直接关乎教学成败。教师应该成为"魔术师",让教材充盈鲜活的生命气息,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3.
生活适应部编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也为学生学习生活知识、习得生活技能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扎实"双基教学",又要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智障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课程评价和OCPP评价模式理论,以作者主编的"药学"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两本教材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评价;以作者使用这两本教材,担任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教学和教学书评价。经过实践教学,给授课教师和学生发调查表,调查教材使用、教师和学生对该课程和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陈琳 《生活教育》2014,(21):66-67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尤其是语文教材,以单元统领,它所展示给教师和学生的,是一组组类型相同的课文,虽然每个单元有一定的训练重点,但至于在教学中具体教什么,主要教什么,还都是掌握在教师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知识建构的基础上,再依据课程标准所揭示的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的尺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多年来,"以本为本"是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它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实验研究",让我受益匪浅,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研究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基本资源。事实表明,教师使用教材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进而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运行效能产生长久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的教材使用水平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笔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教育的多功能性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造性、合理、高效地使用教材,来提升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易学;吃透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乐学;延伸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想学;变形教材编写意图,让学生善学.研究、思考和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有利于把握教学设计的方向,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1.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理解以及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数学,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谓高屋建瓴,"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科学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动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静态教材文本的正确解读与使用。"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和资源,而非教学活动的"圣经"。合理使用教材,需要教师潜心"走进"教材,还要善于"走出"教材。下面就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谈对教材例题的有效使用策略。一、删条件——要求走向需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它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教师在课堂教学安排时,需充分考量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以前教师教学时对于教材过于生搬硬套,并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来组织课程,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和探讨"以生为本,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以教材为中介,进行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都要在正确使用教材上体现出来。教师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正确地使用教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指导学生去使用教材,学好教材。  相似文献   

13.
宣纪英 《文教资料》2008,(13):118-119
新的教材观主张: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好教材.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中能呈现出不同的情形,这和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理解、把握、使用教材有很大关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再加工",变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是教学的文本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与凭证。研磨教材是教师的本分工作,是开展教学的前奏,是助力学生发展的开始,也是提升教学效益的必需。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但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出现了浅读教材、泛读教材、凭经验使用教材的现象,这势必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养成。改变上述现象的最好方法,是教师课前反复研磨教材,将教师教学经验、学生认知规律与发展需求、编者本真意图结合起来,实现教材解读、梳理、整合、拓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当引入"熟知"与"真知"的概念后,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标志可以简略地说成将学生发生认识的"熟知"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生认识的"真知"过程。然而,教材编制受到的最大限制是依据知识发生的比较直接的途径,很容易造成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直接将知识传递于学生,客观上形成了学生犹如计算机"下载"文件的方式发生认识。这是倾向于"熟知"的教学设计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拘泥于教材上提供对于知识的表象上的描述,深入知识本质,创造性使用教材,从而做到"用教材教,非教教材"。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来源和根据,但不是唯一标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数学知识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激活教材的知识,发掘教材的最大价值,真正体现"用教材教",实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目标.本文提出了有效性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方法:一是要依靠课标,立足课本;二是要整体把握,全局关注;三是要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实验都表明,当前教学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传统的教材,只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很少考虑到学生怎样"学".因此,当前大量的教改成果都围绕着如何设计出更好的教法,使教师使用传统教材时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由于过于重视教师怎样更能讲得"透彻",教材的编写甚至不惜破坏学科内在的逻辑性,例如,传统教材是把数的分解放在数的加法之前的.但事实上,学生是在懂得了加法之后,才能真正理解数的分解.又如,传统教材把知识分解的很细,这样做只能进行灌注式教学而不利于学生领悟知识.再次,传统教材中的某些内容,会人为地制造教学难点,例如在第一册中出现的所谓"应用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无多少用处,却容易难倒学生.针对这些问题,本学年我校使用的实验教材,编写上力求在由教师"教"转化为学生"学"上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英语新课标倡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科学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教学与教材的关系,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一、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倡导全人教育,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在内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在中小学教育中,无论是哪门学科,教材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课程、教材、教学这样的链条中,教材无疑是上承课程下接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师、教材、学生这样的关系中,教材无疑又是左勾教师,右联学生的重要结点。教材编写历来是专家的事情,一线教师是毋庸多虑的。然而,恰恰是一线教师,在使用教材的现场对教材有着一些切身的体会,而这种切身的体会是弥足珍贵的。当下,笔者正在使用着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因而,对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也颇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题中之所以以"批判"措词,是取"批判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