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调查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成人高校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变化进行研究,寻找其变化的根源。通过比较,发现两类学校的学生由于体育教学要求和体育锻炼时间长短的不同,导致成人高校学生的体质比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差很多。为此,建议各成人高校要像普通高校那样,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增加体育课的教学时数,丰富学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2.
单舜 《体育科技》2014,35(4):119-120
通过对学校体质测试和教学效果的分析探讨,发现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利用体质测试的结果进行教学,可以对体育课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体质.学校体育教师是体质测试的直接参与者,为此教师的对体质测试数据的态度和关心程度直接影响着这些数据的使用效果,体质测试作为一种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测试,其结果的有效利用对学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2~2011年我国学生体质研究的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是本领域研究的主要群体,研究的内容侧重于"高校体育教学要素/干预对学生体质的相关影响研究"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评价研究"等,研究的发展轨迹具备多样性和多向性特征。建议:扩大研究的群体面,增加研究的年龄层,注重各阶段体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研究,注重学生体质发展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高校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得到锻炼得以康复,使得学校体育能更好地为全体学生服务,我们对一部分抽样得到的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健身气功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健身气功对这些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这为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选择锻炼项目促进体质康复和对于健身气功在高校保健课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以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了解南华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采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南华大学2009、2010级与2011级学生二年级时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柔韧与力量类项目、速度与灵巧类项目、耐力类项目共六项指标进行测试,用SPSS13.0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南华大学2010级学生体育成绩不及格率高达36.50%.体型肥胖者及营养不良所占比例较大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1级肥胖率与营养不良率分别达到7.11%、8.04%.三个年级学生二年级时力量、爆发力、心肺功能等随年级增高有下降趋势,2009级与2010级学生的速度与灵巧类项目平均成绩没达到及格水平,其中2010级男生与女生成绩分数均值分别为48.78、47.53.结论:南华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不理想,体型肥胖者及营养不良者比例较大,需要提高体育教学和体育辅导的针对性,引导学生加强力量、爆发力、心肺功能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学生体质状况的灰色关联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关联度的聚类分析方法,对1995年全国汉族7~22岁男性学生的体质进行了聚类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学阶段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优这一层次;高中阶段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最差层次;初中阶段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处于中等层次;小学阶段的各年龄组学生群体体质分属于优、中、劣之间。同时显示出,基于灰色关联度聚类的方法计算简捷,结果直观清晰,从而为群体体质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冯兴刚  李媛 《体育科技》2012,33(2):102-104
采用模糊聚类思想与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从庞杂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模块,用以帮助教师及学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体质状态,选择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健康质量。本文以5000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案例,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各类的语意解释,从而量化的评价了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相似文献   

8.
冯展 《灌篮》2021,(2):139-139
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体质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质。而体能课课练作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体质起到锻炼作用的课程内容,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本文将从精心设计体能课课练,发掘初中体育教学趣味性;不断创新体能课课练形式,持续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体能课课练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三个方面,紧紧围绕体能课课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展开系统论述,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研究和资料分析,将美国和日本学生体质测试演进的过程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美国学生体质测试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具体实施途径与日本有很大的区别,但美国和日本的体质测试系统都将介绍和宣传体育活动与增强健康意识作为测试系统中重要的部分.目前,美国采用的总统青少年体质测试项目不仅包括普通学生的体质测量,还包括了对身体残疾青少年的体质测量,这两类人群体质测量的评价标准均为正常参照标准;日本政府为增强学生体质制定了长远的计划和要求,并为促进学生体质提升提供科研主持.  相似文献   

10.
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运动兴趣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健康状况与运动兴趣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 人数不到60%,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健身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不近人意,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学生对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和球类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学校应多为研究生 提供这方面的教学和活动场所,而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则相对不大。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往想健康长寿的秘方,为了追求长寿而不断地探索。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健身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由传统的为追求长寿而向更深层次发展,更多地是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就此,从生命科学角度讨论人们健身的理念,提出生物、心理、健身三位一体的理论并对其加以探究,指出只有充分发挥三者相融的健身理念;才能达到最佳健身效果和满足人们的身心方面良好需求。  相似文献   

12.
28式木兰拳练习对中老年女性身体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13名女性14周的28式木兰拳训练,发现运动后比运动前体重、体脂百分比、体脂含量、BMI指数有减少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木兰拳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的身体成分,但必须维持一段时间方能产生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及其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密度(BMD)是评价人体骨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骨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在现代技术仪器的推动下,不断地完善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运动就是影响骨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重点讨论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和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综述。研究众多文献发现,骨密度值的高低对人体骨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运动是提高骨密度最健康、最实用的理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身体美论     
张之沧 《体育与科学》2012,33(4):45-48,30
身体既是审美的主体和对象,也是创造美的源泉和动力。身体乃美之最;美即身体的快感和强力。不仅身体本身是最具魅力的艺术品,一切美也都需要通过身体去体验、领悟和感受。正是基于身体美及其审美功能,才产生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升华出生活美、身体美和体育美。既然身体与美如此紧密,整个美的世界都是源自活生生的身体,那么体育作为培育、训练和推动身体成长与强健的事业,当然要从身体的体态、体型、体格、容貌、力量、意志、耐力、激情、协调性、柔韧性、整体性、平衡性、对称性、高超精湛的技巧、令人惊艳叫绝的艺术表现力等诸多方面展示、创造、维护、延伸和塑造身体美和人类美。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广州、西安等8个城市的600名退休老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参加健身迪斯科锻炼的热情很高;女性参加者多于男性;主要动因是防病健身、丰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体育文化中的身体政治现象进行了研究,身体的伦理化、国家化取向导致体育功能的嬗变与延伸.身体由“国家化”向“去国家化”发展,促使身体个性生命权力的张扬,运动休闲的兴起和发展与身体的个性化发展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运动休闲教育体现了体育的价值由“教化身体”向“解放身体、发展身体”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讨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价值,体育思想能够从中得到诠释。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塑造完整人性的一种思想期待,体育具有对生命拯疗的历史意义,并从中彰显出生命存在的现实性,以及人之为人存在的主体性。在人性的两端,"文明"在于"精神"的富足,"野蛮"在于"体魄"的强健,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就是在文明社会中,通过体育创设出塑造"完整的人"的历史机遇与实践途径。在百余年的历史时空中,毛泽东与习近平两位伟人均重视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价值与意义,这是一种"中国智慧"的彰显与延续。在新时代,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活至上的价值理念,需要充分认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体育含义,并与"以人民为中心""生命共同体""人民美好生活"进行思想黏连,从而建立体育思想论证的主题与话语。  相似文献   

18.
身体加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面对的一种社会现象.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身体加工在大脑何处、以何种方式发生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示,大脑的外纹身体区(EBA)和梭状身体区(FBA)在身体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身体加工诱发的脑成分具有程度上的特异性.身体加工的时间进程和身体加工的身份效应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全民健身”活动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对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红艳  王进  胡炬波 《体育科学》2007,27(11):30-36,77
形体认知偏差定义为自我体型认知与实际生理体型产生的差值,差值越大,偏差越大。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青少年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进行探讨与分析。被试者600名大、中学生填写了一般自尊量表、身体自尊量表、生活满意感量表、BMI表。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对形体认知偏差在不同体型、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形体认知偏差与身体自尊和一般自尊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女生群体中。形体认知偏差能够对身体自尊和一般自尊进行可靠的预测。但无论男、女生,形体认知偏差与生活满意感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不能对生活满意感产生预测效应。路径分析表明,形体认知偏差对生活满意感的影响是通过身体自尊和一般自尊这两个中间变量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