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琼  邓磊 《新闻传播》2009,(9):54-54
新闻类电视节目编排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本文从头条新闻的选择、编排节奏的把握和电视画面的质量三个方面.对新闻类电视节目编排技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间就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等的口头传播引入荧屏,并将这种传播方式本身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元素和形式元素的社教类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谈话节目以其选题内容的包容性和表现形式的开放性,不断吸纳新闻类、文娱类、剧情类等节目形态的内容和形式元素,成为中国社教类电视节目形态中选题内容最为多元、表现方式最为质朴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内早间时段的电视节目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有电视剧类、电影类、新闻类等,相比较之下,国外早间电视节目品种甚多.包括新闻类、儿童类、电影类、音乐类节目。虽然在种类数量上不占优势但非常突出的是,早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我国有1/4的电视受众更愿意选择新闻节目陪伴早晨时光,可见早间新闻的资源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相似文献   

4.
高凯  冯锐 《声屏世界》2012,(2):21-22
社教类电视节目是以电视传播的形式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文化教育的一类节目样式。它曾经与新闻、文艺共同组成了我国电视节目的三大板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新闻类节目不断改革,文艺类节目也日趋走向娱乐化,而社教类节目却陷入了尴尬的处境。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现代观众的口味,社教类电视节目也纷纷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5.
马燕 《新闻爱好者》2010,(10):118-118
近来,方言类电视节目已经在荧屏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深受国内电视观众喜爱、收视率较高的节目类型之一。方言类电视节目也因此成为一些地方频道竞争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方言类电视节目形式已从方言相声、小品发展到方言电视剧、方言栏目、方言新闻等多种电视节目类型。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方言是电视传播符号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翁丽 《东南传播》2014,(6):139-140
本文从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特点,并通过实例探究民生新闻栏目构建品牌形象的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杨智 《新闻前哨》2000,(8):30-31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 展,电视节目的编排也由 过去的随意性逐渐走向规 范化,而节目规范化的标 志之一就是电视节目的栏 目化。目前,观众所看到 的电视荧屏除少数的、突 发性的、重大的电视节目(通常是新闻或现场直播类)临时插播外,其他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按其不同的类型走进了不同的栏目。电视节目栏目化有利于电视从业人员根据电视栏目的宗旨规范性地制作节目,也有利于观众根据各自的兴趣在规定的时间内收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同时,这也是一个电视台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目前,电视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省市电视节目上卫星打破…  相似文献   

8.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人们随手打开电视呈现的电视节目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及性质对其大致分为纪实类和艺术类两种。纪实类的拍摄作品主要分为:电视新闻类如《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电视纪录片类如《大国崛起》《我们走在大路上》,电视纪实类专栏节目如《东方时空》《新闻1+1》等,而根据节目拍摄现场的不同特点又可分为演播室类摄像和外景类摄像,电视节目不同,其拍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电视摄像人员提出的拍摄方式要求也不同——要求摄像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电视新闻节目拍摄中掌握精准化的摄像技巧才能顺利高效地完成拍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诚然,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创作要遵循新闻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但仅仅做到这些,又很难创作出好的电视节目,因为教育类电视节目除了具有一般电视节目的共性之外,还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总结这些年的创作经验,我认为,要想做好教育电视类节目的创作,做出精品,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新闻播报方式层出不穷,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竞争形势,电视节目需要收视率就好像报纸需要读者一样,电视节目若要吸引观众就要有其独特之处,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读报类新闻节目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3.
新闻类节目一向被电视媒体所重视,因此,各电视媒体也不惜重金全力打造。尤其是近几年来,大量民生类,社会新闻节目的出现更是给新闻节目增添了一抹亮色。然而,遗憾的是,与其他类别电视节目相比较,我们的新闻节目创新的步伐还是稍显缓慢。电视节目的创新,提高收视率的前提是了解受众心理,紧紧围绕受众的需要制作节目。  相似文献   

14.
黄玉凡 《新闻传播》2015,(2):103+105
自以反映民众生活为题材的电视节目《南京零距离》热播以来,相关的电视节目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并且在民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如今,这种题材的节目内容老套、缺乏吸引力,收视率明显下降。这就意味着电视民生类电视节目必须改革,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民众生活。对此,本文从民生新闻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现状作为出发点,论述了如何构建符合当今民生新闻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以对日益下滑的民生类电视节目起到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现阶段电视收视市场的变化与特点:影视剧节目“王位不倒”,新闻类节目“趋势走低”,大众娱乐类节目“步入中兴”。大众娱乐类节目占有当前电视收视市场份额的约1/7。 电视传播是以时间为其展开形式的。因此,考察各类电视节目在人们收视行为中的结构性占位的状况,主要是通过人们赋予各类电视节目不同的收视时长来判断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于2000年5月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平均时长为463分钟,这一收视时长在本次调查所列的11类电视节目中,次于…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等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具有一定新闻信息量的电视节目,主要可以分为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三大类。这三类节目各有各的特点,就决定了其编排艺术的不同。电视节目编排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编排艺术是对当前编排思想的一种概括和提升,在坚持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的前提下,通过采用不同的编  相似文献   

17.
自从电视走进中国的普通家庭以来,新闻电视节目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中国的新闻电视节目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打开电视机收看新闻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获取国内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新闻播音员作为和电视观众最有效的沟通中介,是新闻电视节目和电视观众进行接触的最关键人物,新闻播音员的播音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新闻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因此,很有必要从新闻播音的不同类型进行对电视播音规范性进行探讨。通过下文的论述,希望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点参考借鉴的材料,并且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解说词是对电视节目中部分有声语言约定俗成的叫法。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利用文字来对新闻进行阐述和叙说,从而达到影响观众的目的,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说词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让声音和画面有机协调的催化剂,电视解说词的好坏,可以直接关系到一档电视节目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的发展,电视电影事业迎来新的发展良机,作为电视节目中的主要类别,纪实类电视节目得到优化和创新,通过客观记录与主观表现的统一实现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审美本质体现。针对纪实类电视节目创作,需要注重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结合对表现与记录二者的有效处理,提升摄像创作的效果,进而促进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纪实类电视节目摄像创作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20.
处于信息时代的电视媒介面临来自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以及电视媒介内部两方面的竞争。电视媒介之间对电视节目制作上的相互模仿,使得某一电视节目的独创性不复存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受众口味越来越难迎合的现状,新闻评论成为一家电视媒体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方法,国际新闻评论的水平更是成为衡量一家电视媒体是否具有国际视野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框架下对深圳卫视推出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关键洞察力》进行分析,探讨人际传播在该节目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