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学者林格伦认为,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问题行为常常迫使教师把当时的讲解停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并设法解决这些行为,因而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行为。因此,作为教师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课堂行为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引起麻烦的一种行为。这些问题通常包括学生对教师及学校的对抗态度(如骂人、发脾气、挑衅、推撞),破坏课堂纪律(如随意走动、干扰别人、交头接耳),不参与课堂活动(如上课不专心、睡觉、做小动作),以及课堂退缩行为(如畏畏缩缩、虚怯胆小)等。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在“问题行为”的确认上,国内外学者存在着许多争论。美国学者林格伦在其《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过,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干扰学生或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的行为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他把问题行为分为“行为问题”“性格问题”“情绪问题”和“社交不成熟”等。前苏联学者常把问题行为称为偏离行为,与不良行为作为同一语用。我国台湾学者在讨论教室气氛时,也曾交叉使用以上概念,还有将问题行为和个体发展结合在一起,直接称“问题少年”“问题儿童”的。我国《…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问题行为指学生在品行上或心理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它,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不仅会影响其自身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会扰乱教师的正常上课秩序。文章通过梳理积极行为支持的实践研究,发现孤独症学生课堂干扰行为主要有离座行为、语言干扰等;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评估主要有描述性评估和间接性评估两种方法;问题行为功能可分为正强化、负强化和获得自我刺激。在功能评估的基础上,干预策略主要为基于情境和前奏事件的干预策略,基于行为的干预策略和基于行为结果的干预策略。研究发现,积极行为支持能有效减少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由此结果为干预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干扰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常会出现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常常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关。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不当表现进行归因,提出一些教师正确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所谓课堂干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对学生课堂学习形成的干扰。语言干扰在课堂上,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想不到而对同一个问题或同一句话反复提示、强调,使处于思考、聆听、阅读、练习状态的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这种来自教师的语言干扰,学生虽然心生抗拒,却不敢告知教师本人,教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导致干扰长期存在。如某教师上《草船借箭》一课,要求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学生开始默读课文还不到1分钟,老师又把刚才提出的问题重复了一遍,还不断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外关于教师感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实证研究,从普遍性(所占学生比例)、班级管理所花费的时间、性别差异、最普遍和最麻烦的课堂问题行为、难容忍的与对学生发展不利的课堂问题行为等方面梳理,并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文化因素等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得出了发展趋势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李自璋 《教学与管理》2012,(15):109-110
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类问题行为,它影响课堂教学的开展,干扰课堂教学进程,给教学带来麻烦,甚至使教师感到棘手。对这类问题处理得好,可以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处理得不好,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和连锁反应,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探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道德水平有直接的联系。当学生心理的各方面都正常时,其行为也是正常的;反之。学生心理失常,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可能发生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被持续失常的心理所强化,就容易演变成严重的品德问题。不少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平时不大关心性格内向、情绪失调的学生,往往把有些学生的孤独感和好静说成是脱离集体,把性格内向说成是不暴露思想,把焦虑情绪说成是患得患失,把由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等。这种把学生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的做法,很可能进一步激化学生原已失衡的心理矛盾,把学生推下品德不良的深渊。因此,德育中教师要有心理教育的思想,正确区分学生反社会行为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刘恩允 《山东教育》2002,(29):47-48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及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在课堂上问题行为是难于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冲突对立,课堂纪律无法维持,课堂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具有普遍性,不仅表现在后…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的课堂管理是推进教学活动开展的最有力因素之一,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已经针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展开了多层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课堂管理问题至今仍是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1991年,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44%的教师在教学中受到学生问题行为的持续性干扰。Fektler&Toker(1992)的研究发现,3300名公立学校教师中有58%的人认为,具有经常性问题行为的学生是造成其职业压力的首要原因。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美国“公众对于学校态度的年度民意…  相似文献   

13.
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及表现课堂问题行为有多种多样的外在表现,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的;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的。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影娟 《教书育人》2005,(10):51-52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包括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与教师整体的期望值相冲突等.  相似文献   

15.
走神,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对学生走神现象的关注,古已有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学弈》中就对走神的表现及后果有了阐述。直到现在,上课走神一直被教师认为是最普遍和最麻烦的课堂问题行为;而且走神也是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发展十分不利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6.
对于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妥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问题。所谓学生问题行为,也就是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在课堂里学生干扰教学正常进行,或弱化教学质量与效率(含安全隐患)的行为。一类是攻击性行为,如干扰他人听讲、看示范和练习等,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类是消极性行为,如学生个体不想学。不愿活动,沉默寡言,其行为并不对他人产生主动性影响,但亦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问题行为是指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对他人或学校带来麻烦或造成问题的行为。重视农村初中生的问题行为,调查了解这些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探讨改善问题行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利于农村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 ,难免会发生各种干扰 ,其中 ,课堂纪律问题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扰 ,如果教师对此问题不予以重视 ,就会使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紧张 ,教学效率降低。本文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作一初步探讨。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及其类型1 概念界定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 ,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19.
归因是根据有关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在由果溯因的认识性活动中,由于人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各种问题的原因推论有时就会出现与实际情况相偏离的情况,这就出现了归因偏差。教师教学归因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与结果的归因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归因。在这两种归因过程中都容易产生归因偏差,归因偏差作为一种歪曲的、错误的、片面的归因,会对教师和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学归因偏差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是根据有关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在由果溯因的认识性活动中,由于人的化程度、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各种问题的原因推论有时就会出现与实际情况相偏离的情况,这就出现了归因偏差。教师教学归因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与结果的归因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归因。在这两种归因过程中都容易产生归因偏差,归因偏差作为一种歪曲的、错误的、片面的归因,会对教师和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