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北■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1964年)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成立于1902年12月,开始招生时,入学考试科目有中外历史、地理和浅近数学、物理、化学等。这是京师大学堂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所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北京师范大学以...  相似文献   

2.
自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始,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已走过97个年头。今天,在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调整、重新定位的重要时期,追寻其过去近百年发展的轨迹,总结其成败得失,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初创时期...  相似文献   

3.
廖世承重视高等师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张以师范独立为办学体制、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办学目标、以严选师资力量为办学保障、以三育并重为教学内容。廖世承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与社会教育和战时教育紧密相连,形成了其独特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体系。廖世承的高等师范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中国师范教育萌芽于戊戌变法时期,而高等师范教育却始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2年初,清政府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拟定学制,重建京师大学堂。张百熙在《钦定学堂章程》中,将高等教育分为三段:大学院、大学专门分科、大学预备科及各省高等学堂,师范馆即附设在末一段内。当时,各地兴学伊始,不知“何年而学生方能次第卒业,”大学堂没有生源;同时,全国各省、府、州、县书院纷纷改为新式学堂后,教师亟缺。为此,张百熙决定首先在京师大学堂办速成科,分二门,一曰仕学馆,一曰师范馆。师范馆专招旧式的举贡生监,考生由各省选送,三年卒业。毕业后,“原系生员者准作贡生,原系贡生者准作举人,原系举人者准作进士,……准作进士者,给予准为中学堂教习文凭;准作举贡者,给予准为小学堂教习文凭”。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三日(1902.10.14)京师大学堂举行招生考试,师范馆录取首批学生56名。这是中国近代首批高师学生。1904年,清政府重新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在这个章程中,师范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正处在改革调整、重新定位的重要时期,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解决。正确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一、我国现行的独立高师体系是否落伍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是从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始的。自1952年起,我们以苏为师,通过高校院系调整,形成了与国有计划经济相协调的封闭的独立高师培养体系。以独立高师为主体的师资培养方式是职业定向性的,它有利于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师资培养;其毕业生由于定向早,其职业意识及职业能力都比较强;且因享受公费待遇,师范生有服…  相似文献   

6.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它创建于1902年。1931年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合并为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一所高等师范学校,现在是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03年,师范馆建立初期,全体学生即联名上书清政府,要求抗击俄军侵我东北,成为学运史上的创举。1919年五四运动中,北京男高师的学生最先到达天安门集会。女高师的学生,也冲破了校方和家长的阻拦,涌上了街头。女子结队参加政治斗争的游行,在我国还是第一次。1925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女师大风潮,鲁迅先生参加并指导了这场斗争。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对建立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办学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内容及组织实施的探讨,来评价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的办学效益,以此促进师范专科教育面向市场、研究市场,不断提高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办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激活师范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8.
师范专科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一个独立的办学层次。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这是师专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师专教育改革的效果和评价师范专科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首先必须研究和认识合格初中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结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以1902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的师范馆为发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至今已达到160所。1961年,教育部决定:师范专科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初中教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全国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就是说到2000年,我国的师专基本上完成历史赋予它的培养初中教师的神圣使命。今后的路怎么走?在距离世纪之交还有几年的时候,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国高师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设想,师专的发展方向是: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地方性的、综合性的高等专门学校,它的任务是培养包括师资在内的理、工、农等各类大专层次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部属师范大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 (朱新梅  1.1)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演变的历史回顾与思考(刘新玲  1.10 )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推动师范教育改革 (谢安邦  2 .1)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管理体制的构建 (薛天祥 张金福  2 .5 )师范教育开放化的现状与前景 (荀渊 刘贵华  2 .2 2 )发展和更新各个学科的基础理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 (王宁  3.2 5 )我国教师教育的转型与政策导向 (刘复兴 4 .19)北京师范大学与新中国高师师资培养培训五十年 (米靖  4 .2 7)北京师范大学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贡献 (覃壮才  4 .33)…  相似文献   

11.
论英国合格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职前培训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国教师标准局和英国师资培训署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英国合格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职前培训要求,》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标准,提升教育质量。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大臣标准,这是受训教师在获得合格教师资格之前必须要达到的标准;二是对教师职前培训的提供者和教师资格授权人的要求。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势必在教师标准和教师培训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英国的这项标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杨红霞 《教育科学》2006,22(3):74-77
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着诸多压力,面向市场的改革正在进行。凤凰大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在它仅30年的历史中,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一所营利性高等学校,凤凰大学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凤凰大学为代表的营利性高等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一场革命,它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绩效管理模式,顺应了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正是在这层含义上,凤凰大学成为传统大学尤其是传统公立大学学习的重要参照,其价值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3.
廊坊师范学院按照通常惯例,一直把原廊坊师范专科学校作为其历史沿革的主干,把1946年的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作为最初前身。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和比对发现,以廊坊师范专科学校的历史沿革为主干,1946年的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并不是廊坊师范学院的最初前身,其前身不仅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安次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而且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安次师范讲习所。从师讲所到乡师再到简师,三段办学,两次延续,不仅印证了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曲折发展的历史,也体现了师范教育在安次这片热土上的顽强生存。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07年5月正式启动了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该项目的目标在于促进上海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专业水平。本论文以此培训项目为例,从评价的角度出发,从课程开发、培训者的选择、培训的展开方式等方面进行剖析,阐述作为一个有效的教师培训项目的因素,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关系到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成败,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构建科学、系统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科学、公正、公平、严格的考核,客观地、准确地评价教师个体和整体的能力与水平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是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教师在其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以师范性为基础,实践性为特色,两者相结合,相统一才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同时加强高职教师师范性和实践性的培养、培训,高职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校本教育"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教师校本教育是师范后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由此所构建的教师校本教育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开拓一片新天地,分清整合教育场所制约的诸多因素,发挥场域各种资源群的优势,将为探索教师校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的世界史学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师范大学走过的百年历程中,世界史学科的制度化不断进展,学术研究成果卓著,而且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主要有:以探索世界历史发展总规律、破除欧洲中心论为目标;以比较研究为根本方法;关注动态,追踪前沿,争取国际学术对话资格;继承和发扬朴学传统,重视文字之学与哲学思考之间的张力,重视内在理解和客观分析之间的张力,重视逻辑分析和论证方法的应用.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本质、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价值和自身教育能力的信念、判断与自我感受,它是教师素质构成的重要方面,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儿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和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揭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具有主观特征、内隐特征、情境性和非一致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On the December 25, 2020, Prof. Lu Jie, the Emeritus Professor and former Dean of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assed away. The sudden news struck me and recalled my nearly 30 years’ friendship with Prof. Lu since 1991, stirring up also my memories of pre-1949 Christian colleges of China, and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of love” at Ginling College and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from the time of Prof. Wu Yifang, Prof. Minnie Vautrin, Prof. Tao Xingzhi and Prof. Lu Jie. In this paper, I shall recall the various meetings with Prof. Lu Jie, and how her life has inspired my re-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of love” in China. I shall relate especially her humanistic educational ideals, especially the “education for life” and “cultivating human beings” with Prof. Tao Xingzhi’s “education of love.” Their educational ideals reflected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and Ginling College in the first half of 20th century China. Though the two colleges had brought in a Western style of education, they had exemplified good models of indigenization, especially regarding how humanistic education could become Sinifized in Chinese soil to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