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教育学元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教育学元科学研究,是指以教育学自身为对象的研究,即是把教育学自身作为研究框架的教育理论。有关教育学元科学研究已成为整个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教育学元科学研究的轨迹,评析其研究现状,探寻其研究趋向,这对于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必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科学,无论是较之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最悠久、最重要、最具引领作用的科学。无论从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教育的实际与理论,教育的使命与功能,还是教育学自身,都说明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以人为出发点,又以关于人的哲学为理论基础,并归结到人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教育学,这也正是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之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学科。无论是作为一门科学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它都是很不成熟的。因此,有必要从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的多个侧面,努力探究学科教育学的学科架构,以期尽快建立起学科教育学的科学体系来。学科教育学的科学积淀  相似文献   

4.
学科教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学科。无论是作为一门科学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它都是很不成熟的。因此,有必要从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的多个侧面,努力探究学科教育学的学科架构,以期尽快建立起学科教育学的科学体系来。  相似文献   

5.
“元教育学”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教育学,呼之欲出,近成气候。然诸多问题尚不明就里:何谓“元”与“元研究”?元研究有哪些不同的范式?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是什么?可以建立一门元教育学吗?元教育学与教育学有何区别,它还是不是教育学?等等。论者初涉此域,尚不知其“山高水深”、精深奥妙,为免轻妄虚言,从“蹒跚学步”始,考“元”之初义,证“元研究”之所据;进而析“元教育学”之研究对象,辨“元教育学”与教育学之关联。于诚慌诚恐之中,企求道出几句有理有据之言,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教育生活与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初起,教育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日益趋向科学,成为“教育科学”,而具有实质内容的“教育学”逐渐消失。但是教育科学所导致的教育生活与人的失落,以及教育科学自身的三种危机:知识论的危机、分而不合的危机、意识形态的危机,却使教育学的出现成为必要。同时,无论是失落,还是危机,根本上都是忽视了本真的教育生活,所以,本真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后,一直都在努力向科学靠拢。但无论是基于科学哲学的视野,还是从自身的属性与发展来看,教育学很难称得上科学。教育学的发展应剔除唯科学主义的观念,体现人文性,贴近现实生活。教育研究的开展应由遭遇战变为战役战,由自我封闭走向全面开放,跨越科学与人文的鸿沟,融合本土情怀与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8.
传统上,对于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人们只是简单地认为"教育"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但毕竟失于简单.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都更加丰富多彩.作为一门学科,一方面,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为整个教育实践方式所规训;另一方面,教育学只是人类理解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教育却是教育学目前可能拥有的唯一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学科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等问题仍然有许多困惑和质疑,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教育学的发展,尤其是其理论的建构。本文从概念的规范与约定入手,在研究对象比较与关系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学科教育学发展的逻辑空间及其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10.
任何理论都有其独立的命题网络。但教育学并不拥有自己的命题网络,倒是充满了各种争论性的话题。这些话题中,有些是其他学科"观照"教育的结果,本不属于教育学,也不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关切,包括教育的起源、发展史、教育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所谓的教育规律和教育原理、各种教育的影响因素等等;有些话题无所谓结论,话题的争论本身似乎比结论更有吸引力,包括教育教学的本质、各种对象的构成要素和功能、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等等;有些话题只具有抽象的形而上学意义,比如教育的终极目的、各种教育主张以及相应的批判;有些话题只是职业行动规范及其解释,却被描述成了理论的样子。教育学拥有如此庞大的话题体系却让人体验到一种理论上的虚弱感。从性质上看,这些话题无法衍生出理论命题,这使得这个话题体系已经由曾经的学术成就转变为教育学难以摆脱的学术包袱。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性:教育学之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教育学的理论尊严往往遭到理论与实践领域的诘难,究其根本,在于教育学发展的学科异化的境遇。这种学科异化,尤其表现在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摇摆不定与非独立性的学科品性。本文对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发生学分析,然后根据教育学理论存在逻辑就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具有终极评价意义的衡量标准——教育学性。  相似文献   

12.
元教育学概论——元教育学的性质、对象、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学的元研究和元教育学(metapedagogy)的概念不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创见,而是教育学360多年科学发展及研究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科学思想精华的必然昭示,也是近些年来教育学家们从“反思”中获得的共识。反思之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范畴是什么?教育学的概念清晰吗?教育学的体系合理吗?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如何?直到教育学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学科?这一系列教育学的元理论性问题一股脑儿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要解决这些难题,人们开始提出要清理教育学的“门户”,要注重教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学的学科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的功能是教育学系统的外向性特征,教育学的结构则属系统的几向性特征,内外特征一致与有机协作才是系统与完善的基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教育学学科功能的分析来揭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并在对教育学学科进行如上梳理的基础上,构建包括教与学活动学、元教育学和外围教育学三个子学科系在内的教育学学和系统。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是教师在特定教育情境中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感知与聆听,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生动体现。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指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教育学上的意向性。教育学理解包括非判断性理解、发展性理解、分析性理解、教育性理解与形成性理解等方面。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于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系统思考与学习。教师要善于积累厚实的教育理论,并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自觉运用教育理论感悟教育情境中的学生,提升自己的教育学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元教育学研究的认识王伟廉一因长年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学科建设工作,对元教育学自然也颇感兴趣。我研究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常对这类问题进行思考,也将思考所得写过一些文字。〔1〕虽然在研究的角度、范围和具体内容上与元教育学可能有些不同,却都是以教育研...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红 《教育研究》2007,(7):16-21
继承与创新是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形式。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不仅仅是对教育学思想和理论的继承,还是对哲学及其他与教育学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成果的继承。同时,教育学发展过程的继承还是跨文化的。创新始于对更高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意味着对现实的改进。教育认识的创新按其程度的不同,表现为改进和批判两种典型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赵康 《教育研究》2015,(2):33-4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大量西方学说的译介和研究,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科学革命学说"之"范式"、德国教育学家布列钦卡"元教育学说"之"元"的概念引入到我国的教育学,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和广泛使用,一批与教育学要素联结形成的多种形式的命题得到深入研究,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范式"的引入推动教育学发生了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变革,促进了教育学研究内容的丰富与陈述体系的升级;"元"概念的引入开拓了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视界与研究方式,提升了教育学的理论自觉,澄清并革新了教育学的历史认知,构建了元教育学分支学科。凡此革新变化缩影式地展现了大概念的引入对教育学变革与进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大超 《教育研究》2012,(5):158-159
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教授主编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无论是对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探索者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事。  相似文献   

19.
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是教育学中几个重要的概念。然而,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育教学中,人们总是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常常混为一谈。本文拟通过对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分别阐述,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学体系特点之蠡测张正君语文教育学是教育学分支学科里边的“新生儿”。无论是《辞海》、《辞源》,还是《中国教育百科全书》等工具书,都找不到它的名字。1987年7月,朱绍禹先生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育学》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一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