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3G时代支持移动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是继电子学习(E—Learning)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是借助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通信终端进行的随时随地的学习。本文在以3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为基础的大环境下,探讨了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并结合3G技术特点,提出了构建基于3G技术移动学习网络服务平台的初步设想。旨在为从事移动学习教学和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本文在介绍3G技术和移动学习的基础上,探讨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优势及主流模式,并结合移动学习特点,给出了3G应用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本文在介绍3G技术和移动学习的基础上,探讨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优势及主流模式,并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给出了3G应用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3G网络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G技术条件下,设计有效的移动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者真正受益于移动学习带来的便利。本文介绍了3G技术应用于移动学习中的几种模式,并提出在开发和应用基于3G网络的移动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3G技术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的需求,移动学习呈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本文通过对移动学习概念,基于3G技术移动学习的主流模式等方面的探讨,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给出了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应用的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3G的泛在学习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3G移动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泛在学习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3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泛在计算的概念入手,在阐述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3G移动通讯技术,提出了基于3G的泛在学习环境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移动学习的内涵、特点,分析了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3G无线校园网的组网形式和3G无线校园网的移动学习环境建设方式,最后提出了三种基于3G无线校园网的移动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首先简要介绍3G技术的相关知识,然后在分析移动学习现有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新定义,接着对移动学习的特征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和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9.
3G时代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3G给移动学习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基于对移动学习模式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移动学习模式存在资源形式单一、功能简单、交互性差等不足,提出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该模式依赖于3G技术,采用SOA架构构建专家系统服务并整合已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发挥专家系统启发性、透明性、灵活性等特点,力求实现"一种模式,两种交互",具有灵活准确、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智能化等优点,是3G时代一种全新的移动学习模式,也是将新技术融入教育应用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3G环境的发展与成熟,从电子学习(E-learning)到移动学习(M-learning)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移动学习在可携带性、互动性、操作便捷性以及用户针对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内生的动力来推动传统学习向移动学习的转化.移动教育根据使用通信协议的不同,分为基于短信息的移动教育和基于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两种形式.3G移动通信网络为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建立了很好的网络平台,移动学习型手机的技术已经成熟,学习型手机将摆脱电子词典的命运,真正成为寓教于乐、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搭建由给水排水概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质工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毕业实习等6门课程组成的饮用水安全保障课程思政专业课程链,保证了课程链思政教育的连续性、全方位和全覆盖。在课程链建设中充分挖掘课程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明确了饮用水安全保障基础课思政教育阶段、专业课思政教育阶段,以及实践环节思政教育阶段的分阶段育人目标。结合教材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促进了认知—理解—应用—创新的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中心”理念贯穿于《悉尼协议》,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为契机,在“学生中心”理念下开展专业群建设,有利于落实产教融合、优化治理结构、实现共享共建资源。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通过科学布局、健全机制、校企共建、教学改革、质量保障等措施开展专业群建设,可以有效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产教融合、协作共享、校企共研、学生受益”,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宋代诗话这一宏观视野来看,白居易接受群体庞大而复杂,接受状况全面而具体。传统的伦理批评与宋代崇德尚贤的社会风尚使白居易的品格赢得各阶层的尊重。君主的嘉奖、批评家的赞誉、藏书家的传布、文人群体的追贤、民众的敬爱等,共同营造了浓郁的接受氛围。文人群体的影响接受论、不同阶层的文本接受论、道德及文学批评论等,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白居易接受体系。此接受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和地域性,反映出社会文风改革、政治教化、怡情悦性的多重需求,显示出宋人的思辨精神和理性批判,转法华而不为法华转,最终塑成一种新型内省人格和平民气质,召唤着后世的接受与再批评。  相似文献   

14.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先秦关学史研究,卓越地将审美形式和审美意识及其美学史结论融汇在一起,有着浓厚的经验理性色彩。他以青铜器皿上的器型、铭文和纹饰为切入点,从业经抽象的线条、图案和组配的结构形式,发掘其审美意味,彰显蓬勃旺盛的生命生机和历史性的深重涵值,并首次原创性地运用青铜器花纹来解读和确定关学史的时代内涵和特征。郭沫若以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理想为核心,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宏深语境中考察关学现象的变化,反转过来,美学现象则成为社会、历史、文化的表征,呈现双向互涵相协之关系。郭沫若同时兼具了青铜时代的社会史和美学史的开山祖身份和地位,他对先秦关学史精神、特征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说。郭沫若坚守实践美学观,从社会文化实践层面上加以解读、阐释和动态说明,他所进行的是社会学、文化学的美学史研究,所形成的论述话语和逻辑结构,至今仍是治先秦美学史学者的范例。他采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器皿学、文字学等原理,独得先例地创造了“标准器论”和“波动论”,这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研究,进而在先秦美学史的研究方面是世纪性的创获。他谛听远古美学史的“心音”,从文物和文献出发复原和复现美学史的现场。郭沫若先秦关学史研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缘自科学的实证精神、先进的方法论、优越的学术生态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抒写农民消费观念变化和代际嬗递:从勤俭节约的生存型、生产生活型及"收""守"的消费观念,过渡到享受审美及符号型消费,孕育出乐于表现自我、积极参与竞争、追求本体性与社会性价值的心性结构和消费观念,敢于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成为农民新的生活准则、价值秩序,过得舒心、及时行乐成了部分农民的消费目标;公益捐赠介入新生代农民的新型消费。农民消费呈现节俭主义和享乐主义伦理并存的两栖特征;另一重大嬗变是:消费观念出现自下而上的反哺,子女对父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产生影响。总之,农民在消费中践行"物我"关系时,呈现认同与批判杂糅的分裂心理和犬儒姿态,如何摆脱对物的迷恋而超然物外?值得农民兄弟加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札、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相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遏止竞技体育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引导人们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宝娟 《教育科学》2021,37(1):54-60
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是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内在理据和育人体系表征的探索,可知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及现实必要性。但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协同育人意识淡薄、协同育人内容模糊、协同育人合作不够、协同育人形式单一、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通过同向同行,强化协同意识;统筹协调,梳理育人内容;促进交流,提高协同合作;丰富路径,创新协作形式;整合资源,增强育人合力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与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可以更好地推进与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全国苏区创建、发展过程中,在红色政权建立和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培育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既是我们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武器,也是新时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强化宗旨观念,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承优良作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创新意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始终保持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真正做到保持党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实现路径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适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技术服务型、项目研发型、基地依托型和自主创业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并建议在激活政府和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激励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和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上下功夫,以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