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癌手术前后内皮素(ET - 1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6 (IL - 6 )水平变化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6 5例胃肠癌患者,观察术前、术后一周、术后3周血ET - 1、TNF -α、IL - 6的变化 结果:血ET - 1、TNF -α、IL - 6水平的变化与胃肠癌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差异,P <0 . 0 1 ;术后一周与术前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 <0 . 0 5 ;术后三周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 . 0 5 结论:ET - 1、TNF -α及IL - 6水平的升高程度与胃肠癌诊断、分期及观察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IL-6、TNF-α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LC组),观察其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外周血IL-6、TNF-α的变化,并与同期20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OC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IL-6、TNF-α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LC患者IL-6、TNF-α基本上恢复至术前水平,而OC组患者IL-6、TNF-α高于术前,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LC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与OC组相比,LC组患者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轻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探讨肺内细菌感染患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炎症的相关性及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意义.血清及BALF中的IL-8及IL6用ELISA法检测、TNFα用RIA法检测,计算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PMN)及肺泡巨噬细胞(AMs)数量.结果:感染组治疗前血清及BALF中IL-8、IL-6、TNFα,BALF中的细胞总数、PMN,AMs比感染组治疗后、哮喘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者BALF中IL-8、IL-6,TBFα比革兰阳性菌(G+菌)感染者高(P〈0.01).感染组BALF中的IL-8含量与PMN、AMs呈显著正相关(r=0.8671,r=0.6894,P〈0.01).感染组BALF中的IL-6、TNFα含量与AMs呈显著正相关(r=0.8194,r=0.7891,P〈0.01).结论:体内的IL-8、IL—6、TNFα参与肺内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检测血清及BALF中的IL-8、IL-6、TNFα对评价肺内细菌感染的病情、病因诊断、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氟伐他汀干预组42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d;对照组37例: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2周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IL-18和TNFα的浓度。结果药物治疗后,对照组(P〈0.05)及氟伐他汀干预组(P〈0.01)血清IL-18和TNF&浓度均明显降低;氟伐他汀干预组血清IL-18(P〈0.01)和TNFα(P〈0.01)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和TNFα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一1α)、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对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IF-1a、AQP-1的表达,利用CD105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明显相关(r=-0.674P〈0.05和r=0.897P〈0.001),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AQP-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87.1%,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r=0.989P〈0.05和r=0.807 P〈0.001),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浸润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09P〈0.05和r=0.845P〈0.001),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P〉0.05);HIF-1a的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989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HIF-1α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48P〈0.05)。结论:HIF—1α、AQP-1都参与宫颈癌缺氧诱导新生血管过程,并且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其中HIF-1α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淋浆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均分为6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及颈动脉放血至40mmHg 1h复制SMAO休克和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以小量淋浆及血浆治疗,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NS)作对照,观察其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1.对SMAO休克的影响:淋浆组在休克70~120min血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110~120min显著高于血浆组(P〈0.05).而血浆组与模型组血压未见差异(P〉0.05);淋浆组3h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2.对失血性休克的影响:淋浆组输淋浆、输血后期直至停止输液后,血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输NS及停止输液后,血压显著高于血浆组(P〈0.05~0.01);而血浆组血压仅于输血浆后5~10min高于模型组(P〈0.05)。淋浆组存活时间显著优于其它两组。结论:正常淋浆对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均具有提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Ⅱ)、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gp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UICC分期、局部复发无关(P〉0.05);TOpo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UICC分期无关(P〉0.05);GST-π的表达与各个指标之间均存在相关(P〈0.05);TS与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局部复发、肿瘤分化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联合检测对判断宫颈癌的预后十分必要;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PSS)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成分变化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藻酸双脂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观察14d。对比分析二组治疗前后脂蛋白(a)、血脂、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藻酸双脂钠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血清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对脂蛋白(a)无影响;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可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起到降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近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天麻钩藤饮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增高(P〈0.01,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能显著升高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IL-6、CRP的影响,研究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1d、7d、14d、21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IL-6、CRP水平;结果:两组7d、14d、21d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14d、21d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较,7d、14d、21d时血清IL-6、CRP水平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明显降低血清IL-6、CRP水平,从而减轻出血性脑损伤,对受损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毽球运动员在短期集训后体成分、身体素质的变化.方法:12名业余毽球运动员,采用配对设计方法,为期8周短期集训,并在训练前、后进行体成分和身体素质指标测定.结果:集训8周后,毽球运动员的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而瘦体重明显增加、体脂量、体脂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正踢腿、仰卧两头起、立位体前屈都大于训练前(P〈0.05);6.1米3次往返跑的时间较集训前减少(P〈0.05).结论:短期集训能减少体内多余脂肪,促进肌肉发达,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大鼠,AMI后24h存活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MI后1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1周组;AMI后2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2周组。另设1周、2周假手术组各8只。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次,AMI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量各组心室重构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后1周时,心室腔已明显扩大(P〈0.05);到梗死后2周时,心室腔内径扩大更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心室重量指数(VWI)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参麦注射液治疗2周后可改善心梗后心室重量指数增加、心室腔扩大的病理变化(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大鼠AMI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激动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加重期COPD病人60例,给予吸入布地奈德干粉400μg.2次/d.同时吸入福莫特罗干粉9μg,2次/d。观察1月、3月、6月,并测定痰液中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IL-8)的量。结果:肺功能治疗前后有明显提高(P〈0.05)。呼吸症状均有所改善,尤其是喘息症状改善明显;痰中IL-8治疗后明显下降(P〈O.05)。结论: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激动剂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自觉症状均有改善,痰中IL-8水平降低,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加强了对气道炎症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儿童扁桃体电刀电凝切除术与传统剥离术的优缺点。方法:220例患儿左右扁桃体按切除术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行电刀电凝法切除及术后止血,对照组行传统剥离术,术后行压迫止血、结扎止血或电凝止血。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8±3min vs 16±5min,P〈0.05);术中出血量少(0—6mLVS10~40mL,P〈0.05);术后白膜生长时间两组相仿均为1~3d,但实验组白膜脱落时间较对照组稍长(14~21dVS7—14d,P〈0.05)。结论:儿童扁桃体切除,电刀电凝法较传统扁桃体剥离法,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较慢,白膜脱落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甘草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的有效成分甘草多糖(GlycyrrhizaPolysaccharide)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给胃灌甘草多糖14d,测定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IL-2、TNF—α含量,观察甘草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甘草多糖对DTH反应有-定的增强作用,能升高血中IL-2、TNF-α含量;结论:甘草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中局部浸润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5例早期宫颈癌中MMP2、MMP9、CathepsinD、E-cadherin.并利用原位杂交检测HPV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MP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UICC分期无关(P〉0.05);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UICC分期无关(P〉0.05);CathepsinD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UICC分期均存在相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5).与局部复发、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HPV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UICC分期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型、CathepsinD、MMP2的表达与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MMP2、MMP9、CathepsinD、E-cadherin参与了早期宫颈癌的局部浸润;组织学分型、MMP2、CathepsinD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对手术后Ⅰ~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l、3年生存率,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全部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根据临床和术后病理确定为Ⅰ~Ⅱa期,Karnofsky评分≥70分,年龄在35-75岁。治疗组术后两周给予平消胶囊治疗,一次4~5粒,3次/d,90d为一疗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病人的1、3年生存率,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5.5%、66.5%;对照组为94.0%、64.5%。两组1、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生活质量调查、体重、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消胶囊具有增加患者免疫力及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但对术后Ⅰ~Ⅱ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1、3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方法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后年轻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因单侧良性卵巢囊肿且年龄≤35岁的住院患者83例随机分为缝合组与电凝组.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6个月后第一次月经的第2-5天检测血清雌二醇(E:)、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阴道彩超检测窦卵泡数(AFC)和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以两者结合判定卵巢储备功能。结果:术前激素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E2、FSH水平与术前比较,缝合组无差异(P〉0.05)、电凝组有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AFC、PSV水平差异与术前比较,缝合组组内、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组内、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发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者缝合组10.8%,电凝组15.2%。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两种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均有影响,电凝止血法较单纯缝合止血法所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ei指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6例.按Ganau分类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4型;正常构型(A组,46例)、向心性重构(B组,53例)、向心性肥厚(C组,40例)、离心性肥厚(D组,37例);正常对照组35例。以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IVS、LVPW、LVDed),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左室射血分数(EF)及Tei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的比较:各组同年龄、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C、D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C、D组收缩压最高(P〈0.05),B、C、D组脉压最高(P〈0.05);2.各组超声心动图结构参数比较:C组、D组LA最大(P〈0.05);B组LVDS最小(P〈0.05),D组LVDS最大(P〈0.05);C组IVS、LVPW最厚(P〈0.05);B组、D组IVS、LVPW轻度增厚(P〈0.05);C组RWT明显厚于其它各组(P〈0.01);C组、D组LVMI质量显著增加(P〈0.01),但C组、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3.各组超声心动图功能参数比较:高血压各组的E/A值均减低(P〈0.05),EF只有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高血压各组Tei指数均较对照组增加,呈递增趋势,各组间有显著性意义。结论:Tei指数可以客观、真实的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心功能情况,对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ISOMED2000等速力量康复训练系统对10名患者左侧膝关节进行为期3周的康复训练后.研究发现:慢速60。/s角速度下,屈、伸肌训练结束后与第二周训练后相比表现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训练前及第一周训练后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中速120°/s角速度下,屈肌训练结束后与训练前、第一周及第二周训练后相比均表现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伸肌与之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快速240°/s角速度下,屈肌训练结束后与训练前、第一周及第二周训练后相比均表现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伸肌与训练前及第一周训练后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但伸肌与第二周训练后相比仅袁现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