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电视的蓬勃发展,广播似乎开始步人自己的老年期;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各种传输手段不断完善与发展,印刷业不断进步,广播的颓势更加明显;而现今,电脑网络又稳步步入信息传播领域,因此有人预言:广播行将死亡。 不可否认,广播因其自身的局限,在与其它传播媒体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但是,不利并不等于不能生存和发展。对于广播工作者来说,目前应该积极地寻找广播的立身之道,使广播重获青春。 我们应该作的第一步的工作就是重新认识广播的优势。作为一种发展至今不到百年的传播媒体,广播自身显然还正在发展,广播的许多功能其实还是刚刚被发掘出来。在这发展发掘过程中,广播正不断显示自身新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李玉 《新闻世界》2001,(2):19-20
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讯传播,不仅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和运输的束缚,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广播电视插上卫星传播的翅膀,就形成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跨国传播甚至全球传播,今日的报纸,广播,电视已在新闻传播领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它们各有特点,广播与报纸,电视相比,究竟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这对于从事广播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王军 《新闻三昧》2001,(3):22-23
企业报与广播、电视相比,具有先天劣势:从采访、写作、编辑、排版、印刷直到发行,工作程序多而复杂,故而时效性差;阅读受文化程度限制,群众基础不及广播、电视广泛;文字传播远不及声音、图像传播逼真,因此感染力较差。企业报与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大报相比,又具有自己独有的劣势:新闻来源少、发行周期长、版面小、开张少等。企业报作为报纸,也具有一些广播、电视无法相比的优势: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可以作  相似文献   

4.
模因的传播和复制有多种途径,有文字、语言表达、行为模式,还有电视、广播等,但电脑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信息模因的传播和复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途径,网络在模因的传播方面体现出了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电视荧屏能否"有报天天读"——谈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劣势》这篇文章中认为,电视读报节目虽然是目前异军突起的一个电视栏目,在各大电视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许多电视读报节目摈弃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视读报节目无法凸显电视传播的巨大优越性;二是二级传播,有可能造成信息误读;三是新闻素材来自其他媒体,信息相对缺乏时效性和新鲜性,这些劣势共同导致了电  相似文献   

6.
广播媒介传统价值功能的重新认识与界定 20年前,广播一枝独秀,风光无限。今天,电视数十个频道随你挑,报纸上千种,扩版赠版不断翻新,加上互联网的兴起等等,都使广播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媒体自身还是从受众的角度来剖析广播的优势和劣势都会发现,我们以前所谈论的广播优势,今天已并非是广播独有的特征;相反,有不少以前所认定的劣势,今天反而成为相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再度兴起的广播热是广播充分显示其特色的结果。以广播和电视相比,首先广播制作程序比电视快,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有明显优势;再者因为声音有独特的魅力,听与看的感觉大不相同。在声音的传真性方面广播也有突出的优势;另外广播收听工具廉价、小型多样,可以边听广播边做其他事情,所以广播在传播的广泛性、渗透性、双向参与的娱乐性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 在广播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特性中,作者尤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介入戏曲的传播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对广播戏曲、电影戏曲、电视戏曲传播优势与传播劣势的分析,指出了戏曲在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报纸与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媒体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如何借鉴其他媒体的优势,消除报纸的劣势,甚至变劣势为优势,是新时期报纸从业人员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强化深度和权威、增强互动和服务,报纸对其他媒体优势的借鉴,本身也是报纸变革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广播运用电子音频技术向听众传播节目的媒体,具有传播信息块,覆盖范围广的优势,深受广大农村听众欢迎。近年来,随着电视的普及,使广播这一曾经名一时的传播媒介遇到了空前的挑战,收听率逐年下降,导致广播作用难以发挥,处于劣势地位。但县级广播电台拥有最基层受众群体,特别是农  相似文献   

11.
李本学 《新闻窗》2010,(6):121-122
报纸是单纯通过"视觉"传递信息,电视则是通过"听"和"视觉"的感观综合让人们得到享受。相对于这两种传播形式而言,广播似乎略处劣势。这就要求广播语言要有文采,  相似文献   

12.
广播是以声音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工具,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其天生的弱点。电视有画面,报纸有图片,广播新闻相对于其他媒体新闻,无画面是明显的劣势,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那么,广播新闻在报道中能否产生“视觉画面”做到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束剑竑 《视听界》2006,(6):98-99
镇江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建台,经历了风风雨雨的22年,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落,目前处于暂时的低潮期,但正在求新求变。社会的新需求,技术的新发展,加上广播人的奋发努力,广播必将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一、发展的难点和优势(一)难点分析从发展的几个阶段看,镇江电台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听众群的流失,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1.在与其他媒体竞争中,广播自身缺陷给电台发展带来困难广播的主要劣势在于时间的不可逆及动态的不可视两方面。前一种劣势主要是与报纸比,广播传播得快,消失得也快,稍纵即逝。后一种劣势主要是与电视比,…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使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对于传播手段相对处于劣势的城市广播来说,一方面承受着来自报纸、电视、网络等优势媒体的冲击,一方面又承受着来自中央台、省台的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找准自己的发展战略,是关系到城市广播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一、城市广播要围绕地域经济和地域文化做文章。以“接近”的优势吸引听众  相似文献   

15.
刘海涛 《视听界》2011,(6):36-38
相较于电视、纸媒,广播是弱势媒体;但是在快速变幻的媒体环境中,广播过去的劣势成为今天的优势。广播是听觉媒体,新媒体的崛起,会跟电视、平媒争眼球,而广播与新媒体只有互补关系,没有替代关系。新媒体让广播新闻拥有了“可视化”的平台,广播的公信力、及时性嫁接上新媒体的广泛性、互动性,让广播新闻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16.
声音在现场     
音响作为一种有效信息,是广播媒体特有传播要素。在广播中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对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搞好新闻宣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说的音响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传播工具直播或者用录音机采录的客观世界的声音,包括人物谈话和同期声,而不是指播音员、主持人或者记者的口述。一、音响能够突出广播特点和优势。在传播手段上,广播不同于报纸,报纸靠的是文字,广播则凭借声音;广播又不同于电视,电视要强调画面语言,观众更注重视觉形象。所以说,在发挥和使用音响这一点上,广播比报纸和电视体现得更多,特点更鲜明,优势更明显。我们知道,广播…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大都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已经进入了中老年期。面对近十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后生——新兴媒体的冲击,这些传统媒体普遍地感到力不从心。新兴媒体的发展让报纸、广播、电视、期刊以外又多出了电脑网络、视屏和手机等终端媒体形式,传统媒体在这些新终端上没有优势,但这些终端说穿了其实只是一种形式,传统的报纸、电视等也是一种形式,而在终端形式的内容方面,传统媒体却占有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广播作为运用现代电子传媒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报道突发事件中更是值得更多人的关注.然而,广播在突出事件报道中有着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现在我就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和劣势做一简要分析,以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进一步利用好广播媒体,服务好受众.  相似文献   

19.
第25届奥运会的报道,是一次空前规模的新闻大战,各种新闻媒体充分运用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不仅向世人全面报道了奥运盛况,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各自的新闻风采。在这场新闻角逐中,广播以其毫不逊色于报刊、电视、通讯社的表演,再一次证明了它具有其它新闻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拥有广泛而众多的受众。首先让我们看看广播的时效优势。新闻最讲时效,而广播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只要有技术保障,广播报道与新闻事物可以同时同步。报纸再快,也要有排版印刷的周期,与广播不可相提并论。不过,如果与电视来比,广播时效快的优势就没有那么突出了。从传播方式看,电视与广播的速度是一样的,从巴塞罗那赛场传回的广播或电视现场报道,没有快慢之分,如现场直播跳水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对电视来说时效优势并不存在。当然,目前电视的摄录制作较之广播要复杂得多,技术要  相似文献   

20.
王冰 《记者摇篮》2010,(6):27-27,61
广播最大的特点是依靠声音传播的,这就决定了广播既有快速及时的优势,又有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的弱点。在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使广播遇到了强大的挑战。电视和网络可以用画面将新闻事件真实地反映给受众。那么作为广播新闻节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使节目更具现场感,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快速发展,成为当前广播从业人员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