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通海,神僧李畔富的传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见于记载的,有如下一些.《大明一统志》载:“相传昔水涝不通,有僧于县治东北石笋丛立之处,以杖穿穴泄其水,因名通海.”牟崇鑫《通海备征志》亦云:“传说昔时水涝不通,元代有神僧畔富于县之东北岳家营落水洞石笋丛立之处,以杖穿穴,泄写而成,因名通湖,即所谓无窍也.通海之名盖取此义焉.”  相似文献   

2.
唐九成宫即随仁寿宫在什么地方?《通鉴》胡注在岐州普润县,翦伯赞《中国史纲要》说在千阳县。此二说都是不对的。据《麟游县志》载. “隋大业初,置普润于麟西,乃汉漆地也。始隶扶风,后属麟游郡,唐武德初废郡为州,贞观中州废,以县属岐州……洎五代,麟与普润并隶凤翔而属关西道,宋兴置秦凤路以统郡,金置天兴军于郡,麟与普仍为之属,有元以来,普润废而入麟。“又《旧唐书·地理志》载:  相似文献   

3.
元代诗人范(木亨)字亨父,又字德机,其籍贯为清江县,古今并无异议。至于清江当今何地,今人之见,颇显分歧。《辞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即“今湖北恩施”,《中国文学发展史》、《宋元明诗三百首》、《元明清诗文选》、《元明清诗选注》等均同此说。《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范(木亨)条以为清江在“今江西清江西南”,《中国诗话》略同于此。《中国古代诗话选》范(木亨)小传更认为清江“今属湖北”。据《元史·地理志》夔州路施州条:“唐改清江郡,又改清化郡,又复为施州。宋因之。旧领清江、建始二县。元至元二十二年,并清江入州。”临江路条:“唐改建成为高安,而萧滩镇实高安境内。南唐升镇  相似文献   

4.
《史记·项羽本纪》有“瑕丘申阳者…… ,先下河南郡 ,迎楚河上”(中华书局 1975年《史记》点校本 )之句 ,学界对其译注颇有相同之处。赫志达、杨钟贤主编《史记全译全校》本译为 :“瑕丘申阳…… ,首先攻下河南郡 ,在黄河岸边迎接楚军” ,说明秦末楚汉战争之际瑕丘申阳曾攻下河南郡。台湾学者龙宇纯等译著《白话史记》本为 :“瑕丘申阳…… ,曾经抢先去河南郡 ,迎接楚项羽军于河上” ,亦认为楚汉战争时已设有河南郡。其实 ,这些解释都颇值商榷。河南郡域在汉时相当于今河南省西北部 ,然其究竟始置于何时 ?《汉书·地理志》记 :“瑕丘公申阳…  相似文献   

5.
《汉书·地理志》上党郡谷远县载 :“羊头山世靡谷 ,沁水所出 ,东南至荥阳入河 ,过郡三 ,行九百七十里。”谓沁水过郡三 ,至于过哪三郡 ,没有确指。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 ,而且对是否在荥阳入河观点不一 ,今梳理如下 :郦道元《水经·沁水注》曰 :“沁水……又东过武德县南 ,又东南至荥阳县北 ,东入于河。”认为沁水在荥阳入河。颜师古汉志注文曰 :“今沁水至怀州武陟县界入河。此云至荥阳 ,疑传写错误。”对沁水在荥阳入河的说法提出异议。清代学者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曰 :“‘过郡三’谓上党、河内、河南也 ,若仅至武德 ,武德故城在…  相似文献   

6.
《旧唐书·地理一》卷38“风翔府”条云:“贞观元年,废稷州,以围川及州之麟游、普润等三县来属”。可本卷下文又曰:“麟游,义宁元年,于仁寿宫置凤栖郡及麟游县。其郡领麟游、上宜、普润三县。二年,改为麟游郡及灵台县,……武德元年,改麟游郡为麟州。贞观元年,……又废麟州,以  相似文献   

7.
《舆地广记》(宋欧阳文心撰,李勇先、王小红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卷25“江南西路临江军新喻县”载:“吴分宜春置。晋宋属安成郡。隋属宜春郡。唐属袁州。皇朝淳化三年来属。本曰新渝,唐天宝后相承作‘喻’。有渝水。”其中“唐天宝后相承作‘喻’”,不确。三国吴宝鼎二  相似文献   

8.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也说“公名白,其先陇西成纪人”.这都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如果李阳冰说的“陇西成纪人”容易误会成出生地的话.如碎叶、条支、西蜀、东鲁、长安等,那么范传正说的“其先陇西成纪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明明说“李白的先祖是陇西成纪人”,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但是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李白具有“陇西成纪”这个郡望:有的说他是“西域胡人”(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十卷一期);有的说他是“突厥人”(幽谷《李太白——中国人乎?突厥人乎?》,《逸经》第十七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西汉政府曾派中郎将郭昌、卫广征服西南少数民族白马氏,并设立武都郡管辖其地,又筑祁山堡加强军事统治统治。 关于此郡治所,文献记载为“骆谷”(《后汉书·白马氏传》)。冯绳武《甘肃地名的初步研究》考证:西汉武都郡治地今甘肃省西和县洛峪附近,东汉移至今成县附近,洛峪仍是武都道治也。王仲荤《北周地理志》也认为:“骆谷”,即“洛峪”,“骆”、“洛”同音,“谷”“ 峪”同意。《西和县志》记载:“县南八十里(应为六十里)有洛峪集,临洛峪水,即古骆谷。”《成县志》也说:“骆谷城即古武都也。”《大清一统志》云:“骆谷成在成县八十里。”成县与西和相邻,清代西和县南部归成  相似文献   

10.
成纪辑闻     
一、地理述略今秦安县城北三十里的阳兀川金城里(本地方言读音为“来”,即“里”字),为古代成纪县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成纪县属汉天水郡,始建于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鼎三年).在未建县以前,于秦于汉,均属陇西郡.因其地正处于大陇山(也名关山)西北坡下的陇水(葫芦河)下游河谷地带,气候比较温和,宜于农业生产;且又正处在从关中越过大陇山通往河西走廊到西域的大道(即所谓的“丝绸之路”)上,所以在汉唐以前,其地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七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秦代编钟一枚,上镌秦篆“乐府”二字。这一秦乐府编钟的发现,为秦代乐府官署的存在提供了物证,从而解决了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的乐府是否始立于汉武帝的问题。关于乐府的较为详细的记载,要数班固的《汉书》。《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唐代颜师古在“乃立乐府”句下注道:“始置之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一千年来,颜师古的汉武始立乐府的断语便成了中国文学史、音乐史上的传统说法。但是,史书在武帝以前,已有乐府这一名目的记载。《史记·乐书》说:“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午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司常肄旧而已。”《汉书·礼乐志》也说:“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武帝以前已有乐府和乐府令的记载,那末武帝始立乐府之说,不是很难成立吗?尤其是《汉书·礼乐志》,前面说,惠帝时已有  相似文献   

12.
一、云南名称的由来 云南,历来被称为“彩云的故乡”。这里物产丰富、山河奇丽、景色迷人,有如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块绚烂的宝石。云南名称的得来,有不少带有传奇色彩的说法:一说因这里地处云岭之南,故称云南;一说汉武帝元狩年间,有彩云出现在南中(史书所称“南中”,为今云贵两省所在地),武帝为探寻究竟,专门派人追踪彩云的下落,使者遂来到这块神奇的地方,并在彩云之南设置了“云南县”,云南之名由此开始;一说是因为这个县的西北面有一座高山,峰峦高耸,上接云气,故名云南,等等。考查史籍,“云南”这一名称确实起自西汉。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  相似文献   

13.
《韩非子评论》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1885—1968年)的重要著作,现被编入《熊十力全集》第5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重新出版,它的出版对于我们全面了解熊先生的学术思想有着积极的作用。《全集》采用横排繁体字,注释文字以小字随文出现,其中书名、专用名分别以波浪线、横线标出。不管是材料搜集还是文字校勘,《全集》都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其态度是严谨的,但也不免疏误,现试举三则如下:(一)《韩非子评论》第7部分,第312页,第2、3行小字说:“难四篇云:‘术者藏之胸中,是虚静而无所事也’。”据今本《韩非子》,“术者藏之…  相似文献   

14.
说避讳     
封建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直接说或写出,加以回避叫避讳。避讳始于周代。《左传·桓公六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周时是“以讳事神”,不为君讳,“克昌厥后,骏发尔私,不为文(周文王)武(周武王)讳也。”只是到了汉代始避君讳。例如:汉高祖讳“邦”,《史记》、《汉书》凡“邦”多改作“封”;“吉甫更娶后妻,生子曰伯邦(《蔡中郎传·琴操履操序》;“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太平御览·九百二十七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到《今古奇观》上册第六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时,不意发现三处错讹,把李白在蜀的故地“绵州”误为“锦州”,令人十分惊讶!这三处错讹分别是: 1、“话说唐玄宗皇帝朝,有个才子,姓李名白,字太白,……西川锦州人也”。(第八一页) 2、“李白锦衣纱帽,上马登程,一路只称锦衣公子。……不一日,回至锦州,与许氏夫人相见。官府闻李学士回家,都来拜贺,无日不醉。”(第九一页)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先从一个例句的注译说起; 例1: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见《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和《文选卷四十一·报任少卿书》)唐代训诂大师颜师古和李善注《汉书》和《文选》,“例1”下皆未注译。 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始为“例1”作注译: 一二,谓委曲也。言陵与己事俱不能委曲向俗人说,谓俗人不知也。(《古文观止卷五·报任安书》)  相似文献   

17.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12):73+71-73,71
通海女子洞经之源可追溯到元明清时代,据史料记载,元代儒家礼乐在通海兴起,明初江南子弟的西征和北方军队的南下带来的南曲北调以及永乐至宣德年间《大洞仙经》的传  相似文献   

18.
余闻上古鸿蒙始辟,人物初分,惟语言音声而无字,及乎中古,庖牺苍颉法象乃有文字,以通音声。沿至后世,文字虽备,其如随方语异,音韵差殊,则“字母之法”,“声音立学”不得不讲而折衷,归之正声正音而后已也。所以梁、隋以来,名公著作有《韵谱》《切韵》《类编》《玉篇》等书,而韩氏复并为《五音集韵》《篇海》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元鼎三年 (前 114年 ) ,分陇西郡置天水郡。于“天水”名称的由来 ,历代学者均以郭仲产《秦州记》和郦道元《水经注》的相关解释为依据 ,按各自的理解做了各种各样的解说 ,并将“天水”定位于民国时尚存的天水湖 ;近年来 ,有关“天水”的解释更是新说迭出 ,然仔细分析 ,诸多解释皆不得其实 ,难以成立。其实“天水”之名是由神灵崇拜、术数星相 ,主要是阴阳五行等综合因素衍生的。天水即“天一生水”之谓也  相似文献   

20.
“关西出将”,这是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也是汉代以来人们的一种普遍认识.最早提出此说的是班固.班固说:“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王翦,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汉兴,郁郅(属北地郡,今甘肃庆阳)王围、甘延寿;义渠(属北地郡,今甘肃庆阳西南)公孙贺、傅介子;成纪(属天水郡,今甘肃秦安)李广、李蔡;杜陵(属京兆尹,今西安市东南)苏建、苏武,上邽(属陇西郡,今甘肃天水西南)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属陇西郡,今甘肃陇西)廉褒;狄道(属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南)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余不可胜数.”东汉名将虞诩也曾说:“谚日‘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晋范晔在《后汉书》中也有“山西多猛”的说法.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关西”或“山西”的地理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