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以上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加工而成的新型材料。复合材料不同基体与增强体组元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很快。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设计性和材料与构件成型的一致性性能。复合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合材料是复合而成的具有优越性能的固体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结构用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和航天装备,正逐步应用于民用产品。具有先进物理性能的功能复合材料也在研究与应用中。材料复合化已成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制出一种轻质、隔热等多功能新型墙体复合材料。该材料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轻集料,石膏为基体,通过加入自制的表面活性剂N解决了无机、有机材料界面的粘结强度低及轻集料上浮的问题,采用二次搅拌工艺浇注成型。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保温、耐火的性能,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应用前景广泛的新型建筑墙体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王建秋  唐守锋 《职大学报》2011,(2):72+74-75
嵌入智能夹层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轴向拉伸性能影响不大,但对材料的层间拉伸性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果在实际应用时,只是在复合材料的关键部位嵌入智能夹层,那么智能夹层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会更小。  相似文献   

5.
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位聚合法,分别使用脲醛树脂和蜜胺树脂两种囊壁材料对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进行了微胶囊包覆.通过对两种囊壁材料的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的研究,发现以蜜胺树脂为囊壁材料的微胶囊具有较持久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6.
复合材料是基于多种材料组分的不同组合方式经由相应工艺加工而成的新型材料,近年来凭借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等领域,其试验分析结果有时候与经验分析存在较大误差,从而建立可信的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承载性能进行验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受数据序列长度影响,提出一种LSTM神经网络和Kalman滤波相结合的复合材料承载预测方法,既可以克服训练数据序列长度对传统LSTM神经网络的影响,又使得Kalman滤波可以从输入数据中学习。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优良的预测性能:LSTM-KF模型的承载预测误差将LSTM模型的预测误差从0.033 0 kN减小到0.016 0 kN,降幅为51.52%。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云母改性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改性作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云母作为HDPE的填料①可改善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在低含量时(9%以下),可以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耐热性能、刚性等,在高含量时,则降低了材料的性能,但用偶联剂处理后,可提高其性能。②成本有所降低,有工业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具有低表面张力,低玻璃化温度、良好的耐水、耐温、耐候等性能,这些优越性能为有机硅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有机硅的成本高、附着力及成膜性能较差,使它的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鉴于此,许多有机硅工作者利用丙烯酸类物质对有机硅进行改性,不仅可以改善有机硅的缺点,而且还可以赋予这种复合材料许多新的性能。近年来,随着有机硅-丙烯酸树脂共聚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聚合方法也不断涌现。本文将以有机硅-丙烯酸树脂复合材料的类型为基础,对其中一些主要聚合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述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复合材料的构成与力学特性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结构构件刚度的因素。围绕板构件的刚度设计,对板壳结构进行讨论。最后用有限元程序对板壳平板两种结构作了位移计算,从而提出了提高复合材料构件刚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钛酸正丁酯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化学键合法制备出玉米淀粉-Ti-Si复合材料,通过FTIR、S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水溶液中Hg2+、Cu2+、Pb2+及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钛、硅无机氧化物与淀粉发生了键合作用,并均匀分布在淀粉中;淀粉-Ti-Si复合材料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与淀粉及淀粉-Ti复合材料相比,淀粉-Ti-Si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高低压一体化整锻转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25CrNiMoV高低压一体化转子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掌握了该材料的各种性能数据。试验表明2.25CrNiMoV材料是一种性能优秀的高低压一体化转子用钢。  相似文献   

13.
n p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基于气体传感器互补增强和互补反馈原理的一种新结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该种传感器是由两种传导类型不同的敏感体A和B构成,A是n型半导体材料,B是p型半导体材料。理论分析表明,敏感体A和B的选择必须满足一定的原则,才能实现该种传感器的高性能。  相似文献   

14.
将减摩粒子Mo S22加入聚酰亚胺模塑粉共混后,采用真空热模压成型,考察Mo S2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以及制备条件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当Mo S2质量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摩擦性能最优。且在此配比下通过EDAX观察复合材料表面Mo S2粒子富集且分布较为均匀。显示由于试验在制备复合材料的过程中采用真空热压,隔绝了空气,通过XRD显示没有出现Mo O3的杂峰,保持了Mo S2的润滑性。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复合材料船全船有限元分析方法,基于中国船级社《海上高速船入级与建造规范》针对铝合金或钢质高速船的全船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复合材料单层力学特性赋值方法对某双体复合材料船赋予材料属性,开展全船有限元分析。对载荷及载荷施加、工况定义和衡准等进行讨论,修正总纵载荷施加方法和工况定义,验证应变衡准在复合材料高速船全船有限元分析中的适用性。本文方法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复合材料船的结构铺层设计与优化、规范标准制定及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导线产生的作用力很小。容易受到摩擦、自身重力和材料硬度的影响,教学中,难以找到合适的仪器。本人曾制作了两种实验装置。经使用证实:性能稳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体组织修复材料由最初单纯取代的单一材料向具有诱导骨组织再生功能的生物活性材料发展,其中复合材料能够最大程度实现物质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优化而备受关注.采用共混法制备的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复合凝胶材料,对皮肤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无纺布的纤维参数、纤维配比、密度和厚度等指标是提高无纺布吸声特性的重要因素。采用阻抗管传递函数法对四种不同无纺布进行了吸声系数的测试。测试结果与分析表明:无纺布材料在中、高频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对于纤维线密度相同的材料,面密度大、厚度大的材料吸声系数也大;对于面密度和厚度相同的材料,纤维线密度小的材料吸声系数大于纤维线密度大的材料吸声系数。研究指出,无纺布材料的纤维线密度、不同线密度的配比、面密度、厚度以及表面粗糙程度之间一定存在着吸声性能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9.
ZAO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为获得性能优异的ZAO导电暖材抖和粉体材料,各种各样的制备方法不断涌现.综述了ZAO导电膜材料和粉体材料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喷雾热分解法、超声-模板法,化学共沉淀法等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并就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同时综述了ZAO导电材料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特殊润湿性网膜材料的油水分离特性,通过原位置换和氧化修饰方法,以铜网为基底分别制备Ag和Cu(OH)2微纳米结构的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网膜。实验对比分析两种网膜油水分离效率、膜通量和稳定性等指标,着重研究微观结构、表面润湿性、入侵压力及介质酸碱性等因素对网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网膜对柴油、汽油等单油相和多组分混合油相的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均达到99%以上。由于两种网膜的微观结构不同,Ag微纳米结构网膜分离效率略优于Cu(OH)2结构网膜,但Cu(OH)2微纳米结构网膜能够承受的入侵压力更大,且其膜通量更优。两种网膜都具有较优异的耐强碱和非氧化性酸性能。此外,两种网膜在清洗后能重复使用10次以上而效率没有明显降低,并且长期放置后两种网膜分离效率没有明显的降低。总之,这两种网膜无论是在分离效率、介质适应性,还是在重复性、耐久性等方面都具有各自明显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