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融媒体时代为纸媒编辑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一方面,订户的减少造成了报纸影响力的下降,纸媒编辑工作的影响力也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平台又为纸媒编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对纸媒编辑而言,只有不断拓展自身的职业技能,在做好报纸编辑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延伸新闻产品的影响力,才是顺势而为的睿智之举。本文以河北青年报纸媒编辑部转型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纸媒编辑部流程的再造及由此引发的编辑职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要留住优秀人才,必须让这些优秀编辑有成就感,如何让优秀编辑有成就感,就需要主办单位重视,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培养对编辑事业的热爱,编辑部内部有良好的激励机制以及搞活杂志,发掘各位编辑的潜能,提高编辑人员待遇。  相似文献   

3.
浅析女性编辑的心理特征及应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作为出版物的能动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而编辑的素质和能力与其个性心理密切相关。[1]女性从事编辑工作现已成为广泛的社会现象。目前,图书出版界普遍存在着编辑的女性化问题,在一些编辑部女性比例占到了80%以上,还有一些编辑部是百分之百清一色的女性编辑。从编辑的工作性质来说,女性从事编辑工作有其先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王志标 《科技与出版》2021,(11):118-122
编辑队伍建设是制约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受多重因素影响,分析这些因素对建设高校期刊编辑队伍至关重要.文章将影响高校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的因素总结为高校制度、部门经费、编辑队伍结构、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编辑部培训、编辑和期刊激励政策等,提出高校期刊管理部门和编辑部应采取增加经费支持、促进人员流动、开展有效激励和提升编辑能力的措施推进编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现在,不少报社实行编采合一,编辑记者的任务没有严格区分,外出采访是记者,在编辑部处理群众来稿就是编辑。但是,有些记者,尤其是一些年轻记者重采写,认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轻处理群众来稿,认为这是为他人作嫁衣,吃力不讨好。他们对群众来稿,或“冷处理”,使稿件躺在编辑部里长期睡大觉,结果“鲜菜”变成“干菜”,“活鱼”变成“死鱼”。或者看稿时一目十行,漫不经心,把一些能见报的稿子,或稍加修改就能见报的稿子,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和新闻线索,统统给“漏掉”了。导致报纸刊登群众来稿较少,难怪有一些通讯员反映:…  相似文献   

6.
在期刊编辑工作中,编辑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函,这些信函对编辑工作帮助很大,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这里所说的信函指期刊编辑部收到和发出的各种信件,侧重于作者和读者信函.从形式上看,有纸质信函、电子信函;从内容上看,有作者投稿函、要求更正函、咨询函,读者的评论函、建议函、质疑函、求答求助函及编辑部的回复函,编辑部的退修函、退稿函,兄弟刊物、学术团体和协会、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等的公函.  相似文献   

7.
科学期刊编辑工作流程再造探索及实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简述传统期刊编辑流程和模式,指出其不足之处;论述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编辑流程和模式再造的现实性及可行性;简析传统编辑方式出现的历史性、合理性及局限性;介绍<水利经济>编辑部编辑流程和模式再造的具体做法:充分利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修订功能,使用"编辑之星"双文对校软件对各校次进行异同校,在期刊编辑部人员定编职数少的条件下初步形成编校合一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编辑群体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庆义 《编辑学报》1993,5(4):214-216
编辑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编辑也就应该是一种专门的人才,和各行各业的专家一样,有自己特定的知识结构。 编辑部是由编辑、编务及管理人员组成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结构如何构建,是刊物生产周期能否正常运行和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为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创造力,发挥它的整体效能,必须研究如何优化这一群体结构,组建一个最佳编辑部,保证刊物方针、宗旨的贯彻执行。编辑群体结构优化有如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9.
1996年《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工作计划《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为贯彻执行《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精神和决定,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报》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编辑部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在1996年度,致力进行...  相似文献   

10.
医学期刊编辑的绩效评价系统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设一套以人为本的编辑绩效评价体系,调动和激发编辑的积极性是当前科技期刊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可行性较强的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便为国内有相似工作环境的编辑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期刊体制的转变最终目的是提高办刊质量。编辑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是办刊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部分编辑部开始引进人才,如社科类期刊《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引进了《中国社会科学》一位资深的高水平编辑;一些医药期刊社,引进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蔡梦茹 《报刊之友》2014,(2):66-66,81
记者与编辑之所以被区分开来,是因为长期以来电视新闻报道工作的繁琐复杂性,由于工作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进行严格把关,所以不得不将两者区分开来,以便于新闻产品向商品产业化方向的发展。由于新闻产品逐渐走向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记者与编辑被要求进行职责上的明确分工,其中编辑被具体分为图像编辑、文字编辑、传输编辑和串编等,而记者也作出相应的具体分类,有摄像记者、文字记者以及出镜记者等。两者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是彼此仍然息息相关,融合交错。  相似文献   

13.
结合编辑部实践,探讨了高校科技期刊设立执行编辑的必要性、作用、方法和执行编辑工作的职责,以及执行编辑的运作及效果。实践表明:切实实行执行编辑制度,不仅能提高编辑部制度化、规范化、目标化管理的水平,优化编辑人员的分工,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增强编辑部的凝聚力,而且为期刊高质量、按时或提前出版发行,以及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持续稳步提高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技期刊编委会地位和作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王锋 《编辑学报》2003,15(1):53-54
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委员会不是国家规定必须设立的编辑机构,是否设立须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小型期刊编辑部和编辑出版任务量不大的主办(主管)单位,可以不设立期刊编辑委员会。讨论了编委会的地位与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体会,总结归纳了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发展上升通道受限的外在制约因素和自身忧患竞争意识不足的内在因素。提出科研单位学术期刊编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科研单位设立期刊管理部门,加强期刊统一管理和编辑职业规划;调整编辑部工作模式,推动编辑由文字编辑向学术编辑转变;加强编辑自我学习和业务提升,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编辑。  相似文献   

16.
有别于编辑工作的现代编辑活动徐耀明【武汉】时下出版界有一句行话:出版业中,编辑工作是中心,发行是龙头。对于发行是否应为社会主义出版业的龙头,我们姑且不论,这里主要讨论一下“编辑工作”这个中心。按照传统的约定说法,这儿的“编辑工作”,就是指的编辑部的日...  相似文献   

17.
徐敏 《编辑学报》2011,23(1):85-86
从事编辑工作2年来,我切身体会到编辑工作不为人知的辛劳,也深深感受到辛劳过后的成就感与满足。"要做一个好编辑"这个信念牢牢扎根于我的内心。编辑部里老编辑们的多年经验和言传身教,同事们平日里的热烈讨论和摸索实践,使我对"编辑"这个岗位的内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如何在这一领域实  相似文献   

18.
陶范 《编辑学报》2012,24(1):22-24
编辑独立性是指编辑部对刊物的学术内容拥有独立自主权,这是一项基本的办刊原则,是学术自由的前提、学术公平和期刊质量的保障。办刊体制的桎梏、编辑独立人格的缺失、编辑制度的不完善、人际关系的制约、经济利益的不当追求等,使得编辑难以保持其独立性;因此,必须改变依附关系,培养独立人格,改善编辑环境,完善编辑制度,提高编辑学术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AIGC技术不仅全面加快了人类世界的科研进程,提升了学术论文的产出速度,也给期刊编辑部互联网时代的工作模式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本文探讨期刊编辑如何在AIGC时代学习新技术,全面提升内涵,适应时代发展。【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互联网时代期刊编辑工作模式和AIGC技术带来的新变化,研究期刊编辑部和编辑在AIGC时代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期刊编辑如何实现内涵发展。【结果】期刊编辑部工作流程上需要注重审稿环节的伦理道德、学术不端等问题,在排版、编校、出版发行等各环节都需要根据AIGC的影响做出调整和优化。【结论】AIGC技术对学术期刊带来的影响很大,期刊编辑部需要完善工作流程,期刊编辑也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内涵发展,从政治站位、编辑技能、学科知识等全方位进行素质提升和能力拓展,尽快适应AIGC技术带来的强大影响,积极推动期刊影响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不少出版社陆续试行策划编辑制,将原来的编辑部分设为策划编辑室和文字加工编辑室,犤1犦随后有不少出版社的文字加工,通过聘请社外公司或个人来完成(社外编辑)。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