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呼吸”在武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在武术教学中,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而对其重视下够。本文针对高师武术普修的内容及特点。阐述了“呼吸”在武术中的运作教法,以期同行指导。  相似文献   

2.
0前言呼吸是人体特有的生理机能,是人体与外界环境吐故纳新以及人体内部所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武术运动是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月u柔虚实等矛盾的互相变化的规律编成的套路运动,十分强调动作与精气力神的协调配合。因而在武术运动中,呼吸的配合与调节显得十分重要。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如何掌握好呼吸方法,并合理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能力,节省能量消耗,还有利于提高武术运动技术和动作质量。本文试图对武术运动中呼吸的常用方法作一探讨。1呼吸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呼吸运动与武术动作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之体悟——武术教学方法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分析武术教学中隐含的文化的冲击、思维的盲从、传播的障碍,以“武术之美”、“武术之礼”、“武术之精神”三个维度,探索并发掘武术中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内容,提出体悟传统文化的武术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技术体系是构建理论体系框架的基础。试用“内外”两大系统,“母子”知识结构、“纵横”研究方法建构武术理论体系框架。“内”是指有关武术的学科与内容,如:武术哲学思想、武术的基础理论、武术专业理论、武术史学等;“外”是指与武术有关的学科与内容。如:武术教育学、武术心理学、武术保健学等。各学科与武术学科的知识为  相似文献   

5.
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国际传播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武术国际传播的时代机遇,面对当前武术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中外文化差异显著、传播内容复杂多样、传播媒介单一等制约因素,应加大中国文化推广力度,为武术传播奠定基础;整合武术资源,构建武术跨文化传播内容体系;树立武术品牌意识,杉显武术品牌价值;运用多元化传播手段,提升武术国际话语权;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复合型武术国际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述了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历史渊源、提出背景、当前的研究现状和期望解决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当代竞技武术“打练结合”回归之路的障碍。期望通过研究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为竞技武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以防止作为竞技项目的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在发展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受到武术技术本体的不相容性、竞技能力需求的差异性、及竞赛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高度一致性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实际实施中较难进行协调与融合。因而,当代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将不利于武术竞技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武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进入新世纪,现代武术如何发展成为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是通过对“武术术语”的探讨,来确定现代武术的范围,并加以研究。 一、武术概念的术语分类   武术在中国流传数千年,由于受“重文轻武”和“术而不文”思想的影响,形成“武术无理论”的说法。 80年代以来,一批专家和学者提出建立“武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想。新学科的建立首先涉及到“武术概念”问题。“武术”一词最早见于《文选》南朝宋颜延年的《皇太子释奠会》诗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会”,此处泛指军事和战争。在后来的表述中多指强身自卫的技击技术,其涵盖的内容已发…  相似文献   

8.
知史以为鉴。文章通过对内容分析、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中华武术》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2009年第7期共300期内容所经历的27年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武术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抽绎并评析了杂志传播武术的规律。将对武术的传播规律整体抽绎为:一是单就竞技武术而言,内容传播重点“由技术向赛事转变”;二是单就社会武术而言,内容传播方式“由‘一把抓’向‘弹钢琴’转变”;三是就竞技武术与社会武术传播的关系而言,它们在“并行之中向社会武术偏重”。  相似文献   

9.
朱彦蓉 《新体育》2023,(10):77-80
与中小学阶段以兴趣为导向的武术教学不同,高校武术教学侧重于对学生武术知识、武术技能、武术道德的综合培养,旨在培养热爱中华武术、精于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虽然高校和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武术项目教学的内容,设计和优化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武术知识、技能和道德内容,但在跟踪观察中发现,目前的武术教学在方法上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表现出效果欠佳的情况。基于此,文章结合体育项目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对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方法不足进行了梳理总结,最后结合这些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武术教学方法创新的方向和策略,为教师革新武术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学效果提供了相关内容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武术“标准化”作为研究对象,从武术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的角度对武术“标准化”理念的基本内涵、实践意义以及基本表现等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研究指出:武术“标准化”是基于有效实现武术国际化传播,并针对规章制度、计划构想、组织结构和具体实施等环节制定和建立一系列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的系统;在武术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标准化”可以被解构为“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理念体系;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严格的量化标准,可以有效地推动武术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必须注重武术内容的整体传播.通过本文的研究认为: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武术纷繁复杂的内容.体系影响了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没有进行“品牌传播”.并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武术旱日实现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围绕武术的社会认知、信任、形象危机与武术教育“去身”“去心”的教育问题,利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先秦武术教育进行深入探析,并从中获取启示经验,以期消解武术社会信任与教育问题。先秦武术教育内涵主要体现在:1)“以礼见天”的等级规范教育;2)“乐舞之和”的制敌武德教育;3)“射以观德”的内外不伪教育;4)“御以载道”的天下治理教育。启示:1)将“以礼始终”的观念贯彻武术教育全过程;2)让“寓教于体”的身心教育,成为武术教育的主体内容;3)整合与开发武术的“技术之乐”,提升学生、大众对武术的喜爱。先秦武术教育作为武术教育的源头,探源与汲取先秦武术教育中的内涵价值,对武术面临的社会认知、信任、形象危机与武术教育的“体教分离”具有借鉴与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3):F0002-F0002
2009年,在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将武术界定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耍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而在1988年召开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则将武术的定义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武术核心素养的培育,针对我国武术教学中存在套路内容“繁难”、教法单一、重“形”轻“击”、重知识灌输,轻自主性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效促进武术认知、武术运动能力、武术人格培育的原则,基于此原则,对“化难为易”策略、“化浅为深”策略、“化无趣为有趣”策略、“化技术为实践”策略、“知新温故”等策略进行了具体探索性设计,并对上述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6.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浅谈音乐在武术套路训练中的作用与配用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音乐在武术套路中不仅能影响运动员的肌体,感染运动员的情绪,使运动员很好的进入状态,展现出武术的“精、气、神”,而且能够促进运动员训练疲劳后的恢复。为武术套路训练配用上合适的音乐,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技巧。将音乐与武术套路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完善武术套路的“新、美”内容,提高欣赏性和艺术性,更能推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的普及。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及专家访谈法,对长沙体校武术班散打方向学生训练课礼仪运用情况、常用礼仪知识进行调查研究.“礼”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以文明礼仪之邦而著称.“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武术教学训练中,“以德为本,贯穿始终”作为教学的基本特点.但近年来,对武“礼”的淡化带来了习武人武德失范问题.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武术教育对礼仪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代武术训练、教学中礼仪应用的淡化同样也是散打训练中的一个严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训练课礼仪的运用进行研究,旨在对课堂行为规范中“礼”的要求,以使习武者达到真正“德艺双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和搏斗等运动形式来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在中学体育教材中,武术教学占有一定的比重。为了提高武术课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我在武术课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了“领会教学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一、“领会教学法”的内涵“领会教学法”是英国体育学者宾嘉(Brnker)和霍普  相似文献   

20.
动作要领是体育“教法”中一个重要部分,是体育教师经常说到、用到的一个词汇,在很多体育教材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来写“动作要领”。在武术教材中也存在同样情况,此外还有许多教材对“动作要点”进行描述,那么,“动作要领”与“动作要点”是否为同样的内容呢?两者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武术动作的“要领”与“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