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基础教育中开展"技术教育"由来已久,在建国之初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就广泛开展了"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在十年"文革"中,它基本上变成了带有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色彩的、简单机械的"劳动教育"。至80年代,经拨乱反正,"技术教育"与整个教育事业一道,渐入正规,教育部于1982年12月发布的《关于在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标志劳动技术教育开始步入真正的规范化旅程,并日益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通常所讲的劳技教育实际上就是指1983年以来的以"劳动技术课"为标志的劳动技术教育。我国中学"技术教育"研究,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息"理论思考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对于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层次维度包括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维度、家—校—社—企"全方位"育人维度、学校—社区(school-community)"全过程"育人维度.基于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策略,包括优先建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各级各类学校要纠正轻视劳动教育、"有劳无教"等倾向,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五育并举"中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功能,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劳动教育的边界,通过多元化、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体系,以评促教,达成劳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各级各类学校要纠正轻视劳动教育、"有劳无教"等倾向,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五育并举"中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功能,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劳动教育的边界,通过多元化、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体系,以评促教,达成劳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要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劳动精神的培养.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困境,阐明"劳动+"思想政治教育在"三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从多方面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策略,探讨"三全育人"格局下"劳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劳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实践手段,劳动教育在培育高尚人格、全面发展的学习者方面有着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劳动教育开展范围小、内容单一的现状,国际教育领域结合"讲好中国故事"思想内涵丰富劳动教育的创新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劳动不仅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义务,同时也是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权利,当然也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是一个人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表现形式.因此,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必须强化"四结合",努力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在当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学习者的"转识成智",即通过知识学习形成智慧的过程,而是应当更注重对学习者"以智化境"能力的培养,即更加注重培育学习者运用劳动智慧在生产劳动中改造世界的素养.这一素养的培育既需要对劳动教育施行的时空外延进行拓展,也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培养孩子们在各方面的兴趣,可令人担忧的是忽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如今的孩子轻视劳动,更缺乏劳动能力,在生活自理方面过分地依赖父母.因此,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头活水".只有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统一的综合育人价值.在新时代"劳动观"指引下,劳动教育的作用 日益显著,它对于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强化实践能力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体系机制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劳动氛围营造等方面着手,以"魂、根、要、能、基"五位一体为抓手,以"五育并举"为目标,深入探索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创新路径,从而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劳动育人实效,为劳动育人工作创新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指的是由传统德、智、体、美、劳五育各自开展的割裂状态转向相互渗透的融通状态.基于"五育融合"的视角,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与主客世界的改造相融通,将所知转化为"成人"与"成事"的资源,促进其意义世界的主动建构.劳动教育应是"以学致思""由思而事""以事成人"的过程,由此实现学生由"旁观者"转向"当事者",由"认识主体"走向"实践主体",最终在"成事"中自觉"成人".未来体系化的劳动教育建构应明确"成事成人"的价值定位,架构起知识学习与个体行动的桥梁,形成"学—思—做"动态循环的劳动教育过程,建构起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融通的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愈加重视,高职学生在保障基础素质课程和各类必修课程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兴趣导向的职业技能学习,并通过一定强度的劳动训练完成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提升和劳动教育成为关键问题.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志愿+"的"五位一体"实训机制,建立一种基于过程管理、校企联动、个性化发展和职业素养提升的课余顶岗...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赋能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构建"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机制;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构建"五育五入融合"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实施路径;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项目化"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学习方式.促进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学校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劳动"与"闲暇"的对立造成生活的割裂,究其原因是"必然劳动"超越人的必需,异化为控制人的理念,这种理念对教育影响尤甚.以"闲暇"超越"必然"可消解生活的割裂,培养"整全的人".基于"闲暇"理念的教育势必发生转向,其"成人"之道在于促进人"理性的兴起"与"身体的蓬勃",其路径在于"必然"与"闲暇"的"中庸".  相似文献   

15.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教学特色的关 键。高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任务的多变性、工作的创造性、劳动的综合性以及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实用性和技能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是高职院校师资队 伍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的背景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巨大的变化.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均对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是"教育同劳动生产相结合"还是"教育同物质生产相结合"呢?哪一种提法更恰当呢? 马克思恩格斯说的是"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94页).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是在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教育时这样说的,并且说这是"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同书第293页).  相似文献   

18.
节能减排就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对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云南省教育厅颁发了<云南省教育系统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实施方案>,并要求"制定中小学校节能减排教育进课堂计划并组织实施.提倡将节能减排知识列入中小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内容".劳动技术教育是学校实施节能减排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劳动技术课程也是节能减排教育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载体,我们要充分挖掘劳动技术课程中节能减排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9.
节能减排就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对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云南省教育厅颁发了<云南省教育系统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实施方案>,并要求"制定中小学校节能减排教育进课堂计划并组织实施.提倡将节能减排知识列入中小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内容".劳动技术教育是学校实施节能减排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劳动技术课程也是节能减排教育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载体,我们要充分挖掘劳动技术课程中节能减排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和资源上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实现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提出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大思政四维平台,搭建校、地、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为高校构建"三育融合、三位一体"的融合育人新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