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媒体产业都有两种产品可以出售:自己的内容(卖给读者和观赏者)和自己的受众群(卖给广告商).传统媒体的任务首先就是聚合受众,以保护自己的广告收益.而其次,则是通过向观众收取更高的内容费用,借以弥合他们对广告越来越小的宽容度--而且,观众也越来越愿意为此付钱."尽管国情不同,尽管这不是针对出版业问题的具体分析,但作为传媒产品的市场规律来讲,特别是出版业的从业者却是应该牢记"内容为王"这条法则.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主要发掘和利用两种资源:一、精细化地深度掌控社会的“注意力资源”,通过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满足受众需求;二、广告资源。广告本身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促进方式。通常认为,报纸经营是“两次售卖”:第一次把报纸卖给受众,第二次把受众卖给广告商。但更深层的逻辑关系是:受众结构决定广告结构进而决定报纸的收入。受众市场是报纸货币收入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隐性广告,又称“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最初的隐性广告是将产品植入电影场景作背景,使观众能够看到该产品或公司的标志。最早的有据可查的电影隐性广告出现在1951年的《非洲皇后号》上,其中明显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  相似文献   

4.
受众是一种“社会呈现”,是社会环境和媒介供应模式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主要发掘和利用两种资源:一、精细化地深度掌控社会的“注意力资源”.通过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满足受众需要;二、广告资源。广告本身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促进方式。通常认为,报纸经营是“两次售卖”:第一次把报纸卖给受众,第二次把受众卖给广告商。但更深层的逻辑关系是:受众结构决定广告结构进而决定报纸的收入。受众市场是报纸货币收入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它初看起来并不像广告,但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广告性质:它具有明确的广告主,具有清晰的广告目的,具有具体的广告内容,具有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另外它还需要广告主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王积龙 《网络传播》2005,(11):50-51
新加坡早报网(以下简称早报网)成功地通过媒体手段获取世界范围内以华人受众为中心的注意力,又借助媒体不同传播内容,对受众较为精确的归类,通过广告有效地售卖注意力.打造起自己的网络经营模式。本文就早报网如何打造起自己媒介注意力经济作个案分析,个中经验值得中国网络煤体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视听率调查最终给出的是一组数据,这些数据从各个角度描绘出广电媒介的用户情况(用户指观众或听众,以下统称受众),包括用户数量,构成,收视收听的节目和时间分布等。而这些精确量化了的情况恰恰是广电媒介内容和广告经营者所非常需要的因为作为内容运营者而言,这些数据可以告知受众对内容的收视收听情况。作为广告运营者而言,则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衡量所投播广告的受众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如成  钟华 《新闻界》2005,(6):104-105
时下,不论何种大众媒体,商业广告都可谓铺天盖地。商业广告的泛滥,使广告从内容、形式到策略过于同质化,已经引发了受众的“审美疲劳”,赤裸直白的销售目的令人望而却步。受众对于这种“强制”接触感到越来越反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回避这类广告。面临企业广告信息的狂轰滥炸,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已经变得乏力,受众往往对此进行无情的“封杀”。企业如何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得不寻找新的方式来发布他们的广告,于是变相广告成为他们的推介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的又一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电视节目采取的商业模式都是B2B2C,也就是说,电视节目的贩卖都是遵循二次售卖的模式,即一次售卖是通过电视频道把电视节目卖给观众,二次售卖是把聚集到电视节目上的观众以收视率的方式卖给广告商或者产品商。实际上,在现有的营销模式下,电视节目仅仅充当了广告传播和内容传播的载体,其产业链的价值没有被释放出来,电视节目的产业链功能被远远低估了。本文的探索就在于发现电视节目在内容功能之外的产业功能。  相似文献   

10.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等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悄无声息地将信息灌输给受众,让受众在无意识的情态下对其产品及品牌产生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由于传统广告日益遭受频播资源的"瓶颈",新媒体的兴起开始弱化电视的主导地位;受众的注意力愈加稀缺;加之广告对特殊行业的限制,使得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媒体能影响什么人,受众定位是否清晰而稳定,何种受众群是媒体的忠实受众,是媒体能否赢得广告主青睐,能切分到多大的市场蛋糕之关键。现在媒体数量越来越多,而观众的注意力却越来越聚焦于优秀的媒体,广告客户则跟着观众走,广告在集中化,媒体市场份额也在集中化,而切分不到市场蛋糕的媒体将面临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具有现实题材的都市情感剧,契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深受观众的高度关注与认可,一经播出都会带来不错的收视反响。植入广告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广告投放形式的日趋多元化,植入广告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尤其是这种营销方式植入到电视艺术作品中的,与情节融为一体,通过隐形的传播方式,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强化受众与品牌的情感联系。而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也对电视剧植入营销进行了多方尝试,深刻体现了品牌自身对广告投放模式新的认知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曹鹏 《新闻实践》2001,(2):35-37
目标受众 预期争取的受众群体,也就是读者、听众、观众以及网民等媒介内容的服务对象。由于环境的变化,市场的竞争与多样化导致媒介出现分众趋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式的以天下万众为己任的媒体越来越少,绝大多数媒介只能瞄准一个相对较小的受众范围、领域或层面。此时,如何圈定自己的受众目标,就至关重要。 目标受众对于媒介营销来说、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广告的最终消费者。广告主深知如果无法到目标受众,世界上最优秀的广告也等于是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14.
庄姝 《声屏世界》2007,(9):52-5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医疗卫生、饮食保健等方面越来越重视。大连人民广播电台委托美兰德市场调查公司进行的受众市场调查显示:在大连听众经常收听的服务类节目中,医药何健节目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天气预报节目,比例为31.8%,比公益广告(23.9%)还高出近8个百分点。而大连市区听众最希望收听到的广告内容,药品和保健品广告内容仅仅稍弱于公益广告(12.7%)而处于第二位。  相似文献   

15.
成瑞平  陈岩 《声屏世界》2005,(11):41-42
媒介广告市场到目前为止仍旧是我国传媒业获取收入的最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媒体经营者认识到了受众资源的占有程度,不仅影响着煤体的广告收入,甚至直接影响着媒体产品的生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在媒介广告市场和受众资源这两个不仅关乎媒体优和劣,更关乎其生或死的传媒产业的结构性单元上。  相似文献   

16.
林亦雯 《东南传播》2013,(4):108-109
广告营销通过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来达到营销目的。现代社会广告信息越来越多,对广告受众的注意力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而注意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在广告的说服性传播艺术中,视觉形象究竟要如何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研究受众的视觉心理,提出了广告设计,特别是电视媒体广告设计中可能获取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作为广告从业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有更好的艺术品呈现。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信息时代,特别是现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受众对广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市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广告经营也同样受到冲击,特别是新《广告法》颁布,内容单一的广告,更容易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要想改变现状,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广告业务水平,创出新意,集中全力抓受众注意力,寻求新出路。  相似文献   

18.
性暗示广告:适度为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绍彬 《视听界》2008,(3):97-98
当今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挖掘产品与生俱来的戏剧性也越来越难,而能迅速锁住受众视线的性元素成了广告人的得力武器。性暗示广告的流行甚至泛滥,至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告人无可奈何又勇者无畏的赌注心理。在国家广电总局禁播之列中,除各类非法医疗药品广告和性保健品广告,还包括性暗示广告。这对在我国方兴未艾的性暗示广告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电视业当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电视同业竞争加剧,境外媒体纷至沓来,报业、网站争夺市场,第五媒体(手机短信、彩信)、音像制品瓜分受众;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的需要大幅增长,但同时观众的眼光变得越来越“挑剔”,口味更高,耐心更少,分流更快。而作为电视大厦“顶梁柱”的广告收入却在低速增长中贴近了“天花板”。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太霸道郜之电视广告多了?还是少了?这个问题没劲,因为它不得要领。广告人一定说少了,观众一定说多了,就是有几位高人也不过是说:"好的广告不多"或"广告要有节制"之类。其实,老百姓(广大受众)并不排斥广告,中外的新闻史都能证明现代传媒即是由古代"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