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擅长"国际题材"的著名小说家享利·詹姆斯毕生致力于书写并研究欧美文化冲突与融合,他通过研究国际文化主题,试图将小说中的欧美文化关系由冲突转为互相融合.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是詹姆斯一生追求的目标.<欧洲人>是詹姆斯创作于1878年明显反映欧美文化冲突的一部早期作品,小说的主人翁尤金尼亚携带的传统欧洲文化与温特伍斯家中深厚的美国文化发生了全方位的冲突,结果尤金尼亚告别美国梦,重返欧洲.  相似文献   

2.
表面上看,《沉静的美国人》是格林"第三世界"小说的继续,但实际上是一部以美国为"他者"的小说,不同于传统欧洲文学中由于缺乏知识和教养而无知的美国人形象,小说塑造了一个由于意识形态狂热而无知的新派美国人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小说对战后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了批判,并试图揭示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相互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它具有文化建构和民族认同的双重功能。亨利·詹姆斯对于美国身份的构建表现在他的"国际主题小说"中,《使节》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揭示斯特瑞塞所带有的美国人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在基于文化身份的理论下,分析斯特瑞塞在欧洲文化面前产生的身份危机,再重构本国身份的过程,反映出亨利·詹姆斯对美国身份的观点以及对理想的美国身份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5.
在亨利·詹姆斯年代,美国历史短暂,没有历史负担与桎梏,美国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纯真的社会。但是在遭遇欧洲大陆后,它逐渐走向成熟、腐败,而它原有的纯真也随之丧失。本文分析亨利·詹姆斯作品中美国的纯真,在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这种纯真的丧失。美国社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从年轻走向成熟,从纯真走向腐朽、衰败。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文化视角逐渐被引入到了对美国外交史的学术研究之中。王晓德教授的专著《文化的他者: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考察》关注欧洲对"美国化"的不认同,从文化冲突的视域研究了殖民地时期以来欧洲反美主义的变迁及影响,并着重对其间欧洲文化精英阶层所建构的美国文化"他者"形象进行了揭示和剖析。作为美国外交史领域的经典之作,该书代表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反美主义研究的最高水准,对于理解和应对美国软实力外交等现实问题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沈冬欢 《海外英语》2014,(11):196-197
"国际题材"作为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着眼于欧美两个世界、新旧两种文明与文化在碰撞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小说深刻表现了几位旅居欧洲的美国人在遭遇新旧世界的冲突上所面临的身份危机。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美国人面对这一危机时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即是坚守美国的自由精神,或是为欧洲文明所同化,抑或是在中间地带徘徊抉择,旨在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对这一矛盾冲突所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亨利·詹姆斯,横跨美国和欧洲大陆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最为人所知的小说内容皆是关于美国人移民到欧洲大陆后,和欧洲人之间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以及处事方法差异。与此同时也着重体现了他印象中的美国人特质。该文旨以他晚年撰写的一篇游记作品《美国景象》(1907)为切入点分析詹姆斯前期以及后期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美国人的特质,以及他作为移民文学的先驱者对自身的认同、对美国人的定义及对塑造美国人特质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纯真年代》抒写了一段以阿切尔和爱伦爱情悲剧结局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故事。男主人公阿切尔在其理想主义驱使下对旧纽约风俗的反叛,也体现了小说作者当时的价值观取向。《纯真年代》是美国"风俗小说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作为女性主义者,华顿对她作品中的女性分析达到了  相似文献   

10.
"阿拉贝斯克"结构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在霍桑短篇小说《拉帕西尼之女》中,美丽纯真的贝雅特丽丝对爱的至死不渝与乔范尼对爱情的怀疑、摇摆不定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霍桑对当时社会语境中感性信仰和理性主义关系的思考,传递了他强调两者须均衡发展的思想,阐释了爱和信仰才是解救人性之"毒"最佳解药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阿拉比》讲述了一个男孩一段特殊的成长经历。多丽丝·莱辛是20世纪杰出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屋顶丽人》也塑造了一个纯真男孩的形象,讲述他对愿望的一次试探。两部作品反映相同问题,具有较大可比性。通过分析两部作品情节,平行对比两个男孩的经历,从人物自身特点着手,探知外界的冷漠,阐释内心纯真与精神"顿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岳娜 《文教资料》2010,(29):35-36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这个十六岁少年正在经历人生的转变——成人礼,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他仍然保持着善良与纯真,立志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3.
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均属西方文化的范畴,但二者从来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早期美国人的脑海中,欧洲多是作为一种消极的形象出现,正是欧洲的专制、腐败、堕落才凸现了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在各方面的优越,也表明了"新大陆"与"旧世界"在文化上的二元对立.这样,美国文化中体现出的"例外论"最初主要是针对欧洲而言的.早期美国人的欧洲观不见得与实际完全相符,但却成为美国彰显其对世界承担的一种特殊使命的最好理由,也对美国处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黛西·米勒》、《一位女士的画像》为例,分析亨利.詹姆斯小说中从新世界来到旧大陆的女性在面临欧美文化冲突时的文化取向。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入手,探析了坚持美国文化、欧洲文化寻根、反思欧洲文化,这三类不同欧美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小说寄寓了对平凡小人物的同情与怜悯,其文学创作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对纯真自然人性的呼唤,与儒家的"仁爱"精神和道家的"道法自然"精神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6.
《黛茜·米勒》刻画了一位年轻貌美、单纯热情的美国女子到欧洲大陆旅行,不顾欧洲世俗价值观,结识大批绅士,遭到欧洲传统文化势力诽谤,最后死于罗马热。事实上,黛茜是欧美两种文化冲突的牺牲品。本文旨在从文化冲突视角探讨詹姆斯在小说中展现的"国际主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吐温在《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后简称《再度出洋》)这部小说中,以美国人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华人劳工"艾送喜"的形象。华人形象作为美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成为"他者",成为"非自我"的存在。本文试从失判的"他者"身份和渗透的"他者"身份两方面入手分析小说,来阐释异国形象作为"他者"的文化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8.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塑造了众多踏上欧洲朝圣之路的美国文化女性形象,她们对欧洲优势的向往,也并非是为了物质层面的需求,而纯粹是一种精神的企盼,并带有一种强烈的美国文化意识和自我道德意识。本文主要以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从新世界来到旧大陆的女性在面临欧美文化的冲突时的文化选择和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19.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20年发表的《纯真年代》是她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小说描写的是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位是成为他妻子但他却不爱的梅·韦兰;另一位是他所深深爱着的却是别人妻子的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同时也是他妻子的表姐。  相似文献   

20.
废名运用"唐人绝句"的方式来写小说,把诗和小说有机地结合,创造了最富于个人特色的独特的诗化小说体式.他的小说采用诗意化的结构方式,以诗的手段抒情造境,创造了纯真美好的人物,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