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一切为人的事业,它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学校道德教育亦是如此。同时,生命是人的存在形式,为此,教育或道德教育应是以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提升为目的。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道德教育)中却存在着对学生生命忽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任美珍 《天津教育》2014,(15):40-42
生命是人的载体,生命是人的根本,没有人,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组织、人类的进步、文明的昌盛、科学的发达。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关注生命,不仅意味着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即人的物质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即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  相似文献   

4.
胡凡中  刘效莉 《师道》2008,(4):38-39
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  相似文献   

5.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树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个体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在此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确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人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在坚持完整的生命观的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生命运动的加油站以人本主义的理念看“,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它既是源于所有个体生命发展的最原始的共同需要,也是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具个性的特别需要。可以说“,教育”不仅具备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所以“,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将“自然人”改变成“社会人”的所谓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它的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生命的发展,既要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并予以培养教育,又要注意保护学生其他一切生命能量,使其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确立完整的生命观。只有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教育才能促进人的生命与物的生命共同构成的生命系统的完整性与和谐性,才能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人生命的生成与发展,以及人类的发展进步。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是教育理应为之的。在坚持完整的生命观的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人的存在具有一种禀赋价值自主与教化自觉的"存在逻辑",即,人的存在与价值教育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本体性关联:价值教育因人的存在而发生,人的存在随价值教化得以生长与扩展。人的存在的自觉性、多维性与未成性,使得价值教育得以扬弃人的自然生命、个体生命,实现朝向文化生命、历史生命的超越。奠基于人的存在的"价值本性",价值教育获得了一种内在的确然性基础,人的存在也因与价值教育的相因互成,展现出特有的自我选择、自我教化和自我提升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社会系统运转的加速器,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作保障.整个社会系统的运作将会大打折扣。在当前“和谐社会”背景下,实现“和谐”的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终极人文关怀.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但是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资源的失衡。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教学是基于生命的壮丽事业。教学除了它鲜明的社会特性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凸现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增强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展人的各种生存能力,塑造完善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走向人自身的身心内外和谐发展境界。教育过程是生命与生命交往沟通的过程.是对人的整体生命和人身心发生全方位、多因素影响的过程。作为人生导师的教师理应站在时代前沿,唤起主体意识、激发教育智慧.把教育事业看成是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富有激情的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和自我实现的生命活动。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点燃生命之火,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关怀     
人是生命的存在。“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站在生命关怀的高度,让教学跳动起生命的节拍。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新人形象和教育形态,教育培养人这一永恒目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当今时代,以人为本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面发展的人是时代所要求的新人。教育应回归生命,复原本真形态,促进生命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的概念,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也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上述两种观点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却又有共同之处,即生命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不可逆转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终极关怀应是人的解放、人的发展和人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承载着唤醒人性,塑造一种能洞悉人生、彻悟人生,使混沌的人生变得清澈,使平凡的生命焕发光彩的巨大使命.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是学生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教师可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渗透生命知识,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奥秘.使学...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自在生命与价值生命、本能生命与智慧生命等等的区别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管理理论和实践聚集于一点: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实施人本管理,真正融入社会。教育管理更是如此。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形成了以“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个学生,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推崇.“以人为本、融入社会”已成为现代教育管理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本质上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人的精神的生长。但是既往的教育只是停留在机械的层面,注重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作为生命的层面,缺乏对生命的关注,对精神的关怀。教育从本质上忽视了人的存在,迷失了它本来的方向,使教育由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变成了简单的技术行为、技术操作。这一缺乏,直接造成了学生精神的丧失、萎缩、变形,这是目前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因此,重视个体生命,特别是个体生命在其整体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精神性生命的成长,是当代教育的最主要的本质使命。  相似文献   

20.
<正>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回归"生命",是教育的本义,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更应是小学语文命题改革追寻的原点。笔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命题中的一些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