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对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引导作用,从教育部近两年公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评审标准及分值变化,我们分析了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口语课程建设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实践环节与实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和完善课程考试内容和健全考核方法方面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初探,以期对未来的口语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油工程"精品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程.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以及适应石油工程领域的发展和需求,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为重点,进行了"采油工程"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是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又要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平面广告设计精品课程要强化思维方式、创作方法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理念,建立"思维+技能"的课程体系,实施"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取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形成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使之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示范性课程。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高校体育类精品课程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湖南省体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存在发展缓慢、省级精品课程起步晚、学科比例失调、课程建设重复等问题,同时,发现湖南省地方性本科院校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优于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基于对课程建设的客观分析,笔者提出了湖南省体育类精品课程共建的三种模式,即校际共建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和校社特色发展模式,以期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湖南省体育类精品共享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具有标志性价值的重要工作。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精品课建设的现状出发,探讨当前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各层面问题并提出建议,试图为进一步构建国家级大学体育精品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围绕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等对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体育学院办新闻学专业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教育的全过程中突出体育特色;实现科学化、务实化的课程设置;同时,要加强核心课程,创新边缘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实训基地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我院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分为制订建设规划、建设精品课程授课团队、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四个方面。建设精品课程应处理好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环境与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结合《城市地下工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探讨了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进而讨论了课程的知识体系优化与教材建设、实践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团队的发展等方面的创新方法。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对我国同类院校的地下工程课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以高校健美操公共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分析对象,尝试进一步探讨当前全民健身目标下高校健美操公共体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创新方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美操课程应站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至高点把“健美操教学”变为“健美操教育”,把“知识技能传习”变为“文化传承”,以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这一改革将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奠基。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教学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健美操操化动作教学与训练进行探讨,旨在丰富健美操教学理论,促进健美操学科发展。结果表明:身体控制技术是健美操操化动作教学与训练的重点与难点,其中身体姿态控制与操化动作控制是关键环节;学习兴趣是影响健美操操化动作掌握的重要因素,心智能力和身体素质对操化动作的学习也有很明显的影响;感知觉能力的训练是健美操操化训练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协调性是完成健美操操化动作的得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首都体育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和提高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首都体育学院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的实际,确立了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总体目标,即通过建立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对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实施过程和教学过程主要环节的质量进行系统地管理、监督、评估及调控,努力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建立质量标准、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等重要举措,逐步构建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在对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意义及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论述首都体育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实施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课程--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户外运动课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教学目的,按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通过户外运动教学实践情况的研究,认为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坚强的自信心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实现教育部<纲要>的课程目标.作为湖北省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对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设立及教学实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影响和制约体育院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的各项要求,对比部分体育院校实际情况后发现,影响和制约体育院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团队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已完成的教学科研论文、省部级教学成果和教改项目;精品课程网络数字化平台建设等。针对绝大部分体育院校还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根据教育部新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教学目标,在深入研究我国体育课程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围绕"学分制"下的课程选课、分级教学、教学评价、课内外一体化和体育理论教学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微课在高职院校其他专业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但在体育教学这一块还一直是空白.研究以微课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微课理论基础、微课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进行了研究和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实验对象对健美操认识的基本情况和身体素质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从而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研究者采用实验法将微课在健美操选修课程中的应用和传统教学法在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应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可以使得高职院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能够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够使得健美操的教学方法更丰富.  相似文献   

18.
对健美操艺术素质教育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美操是教育部"体育、艺术 2 1项目"中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容和手段之一.从健美操多方面的艺术审美内容,论述了其艺术审美价值与艺术素质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健美操这一体育项目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全面推行与促进艺术素质教育从思想上拓宽途径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筛选机制和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为教材选用而进行的教材分析评价具有独特的目的;提出了一种体育教材分析评价的模型,阐述了教材选用视野中教材分析评价的目的、对象、出发点和视域,建立分析评价教材的五维坐标,并说明教材分析评价过程的程序,从而构建出教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充分认识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如何准确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精品课程在立项申报、建设和评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